冶金輔助原料礦產資源勘查(1 / 3)

非金屬礦產地質工作 化工礦產資源勘查

化工礦產是用於化學工業的礦物原料。一九四九年以來,投入地質工作量最多的是磷、硫、鉀三大化工礦產;其次是硼、岩鹽、重晶石、芒硝、明礬石等礦產。經過三十多年的工作,化學工業所需要的絕大部分非金屬礦產都已找到資源產地,其中磷礦、硫鐵礦、岩鹽、重晶石、芒硝、明礬石、砷礦資源的探明儲量均較豐富,可以滿足近期建設的需要;鉀鹽、硼礦、天然堿等仍是目前中國的急缺礦產。

一、磷礦資源勘查

中國磷礦地質工作開展較早。江蘇錦屏磷礦、雲南昆陽磷礦、安徽鳳台磷礦等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即已作過一些地質調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地質部和化學工業部都積極開展了磷礦地質工作,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從五十年代的“三陽開泰”(指昆陽、開陽、襄陽三大磷礦)到六十年代的“五陽爭豔”(新增瀏陽、綿陽兩大磷礦)。除五大著名磷礦之外,還勘查證實黔中、鄂西、湘西的震旦係磷礦帶和滇中、黔西、川西的寒武係磷礦帶,都具有良好的遠景;在陝西漢中、江西朝陽、江蘇東海、安徽肥東、宿鬆和河北涿鹿礬山及承德等地,都探明了不少具有工業意義的磷礦床。截至一九八五年,全國探明的磷礦石儲量超過百億噸,基本上可以滿足中國磷肥工業發展的需要。

(一)昆陽磷礦。

雲南昆陽磷礦是一九三九年程裕淇、黃漢秋首先發現的。一九五四年,西南地質局五二八隊及雲南省地質局昆陽磷礦隊錢佐國等開始普查勘探工作,用了三年的時間,為國家提供了第一個大型富磷礦基地,揭開了在雲南大規模找磷礦的序幕。六十年代以來,雲南省地質局十三隊和雲南化工地質隊等單位,在昆陽磷礦外圍的海口、安寧一帶進行磷礦普查勘探,證實了海口桃樹菁磷礦是一個品位較高的大型礦床。進入八十年代後,雲南省地質局一隊繼續在昆陽磷礦外圍以及滇中地區開展區域磷礦普查,已初步查明,滇中地區的寒武係磷礦分布廣,遠景大,是中國主要成磷區之一。昆陽海口磷礦已建設成為中國主要的磷礦基地。

(二)開陽磷礦。

貴州開陽磷礦是一九五五年由羅繩武率貴州工業廳地勘五隊陳濟舟等人發現的,為中國主要的富磷礦產地之一。一九五六年十月至一九五八年,地質部開陽地質隊在貴州工業廳地勘五隊對開陽磷礦初查的基礎上進行詳查勘探,後經貴州省地質局黔中隊、一○二隊和省化工地質隊進一步工作,證實開陽磷礦是一個高品位的特大型磷礦。一九五八年初開陽地質隊在開陽磷礦的外圍又發現了甕安磷礦。六十年代以來,貴州省地質局一○六隊、一一五隊先後對甕安、福泉磷礦進行普查勘探,經過多年工作,證實了甕安、福泉磷礦也是特大型的富磷礦區。

(三)襄陽磷礦(又名荊襄磷礦)。

湖北襄陽、荊州地區的磷礦,是中國又一著名的磷礦產地。荊襄磷礦是一九五七年在重工業部化工局李悅言的預測和指導下,由朱長元等發現的,後經漢江隊等單位的普查勘探,證實是一個中、高品位的大型磷礦,六十年代以來,湖北七隊在宜昌地區、八隊在保康地區又分別探明和找到了兩個大型磷礦區。其中保康磷礦是一九七○年由張智卿等人在找煤過程中發現的。這些發現,使這一地區的磷礦儲量又有很大增加。

(四)瀏陽磷礦。

湖南瀏陽永和磷礦是六十年代中期經中學生報礦,由湖南省地質局四○二隊探明的,其規模雖不及前麵所述的三大磷礦大,礦石品位也較低,但該磷礦交通較為方便,易采易選,一九六五年十月湖南四○二隊提交了勘探報告之後,化工部門立即建設投入生產,成為中國重要的磷礦產地之一。

(五)綿陽磷礦。

四川綿陽地區的什邡、綿竹和王家坪等磷礦,統稱為綿陽磷礦。什邡磷礦是一九五八年發現的,四川省地質局一○一隊在六十年代擴大了遠景,一九六五年十二月提交勘探報告,證實是一個中、高品位的大型磷礦。一九六八年建礦開采。

二、硫礦資源勘查

中國硫礦地質工作開始於一九三五年,地質工作者對湖南常寧水口山、廣東英德、河南新安、四川樂山和天全等地的硫礦作過一些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