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我執我心——那些偷偷溜走的時光,催老了容顏,卻豐盈了靈魂(1)(3 / 3)

很難想象,若是將愛情從杜拉斯的生命中抽離出來,她會是怎樣的一種生存狀態,抑或可以說,她還會選擇活著嗎?她曾自述:“愛之於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杜拉斯的愛情,我們可以分而論之,杜拉斯的愛情和杜拉斯筆下的愛情。她談論愛情,以欲望為前提。“愛情原來是很像我們去觀望的一場煙花。它綻放的瞬間,充滿勇氣的灼熱和即將幻滅的絢爛,我們看著它,想著自己的心裏原來有這麼多的激情。後來煙花熄滅了,夜空沉寂了。我們也就回家了。就是如此。”

16歲那年,情竇初開的少女瑪格麗特·杜拉斯遇見了她的第一個情人。這是一個中國男人,他的出現,幫助杜拉斯一家渡過了生活的難關。16歲的少女收獲了一段影影綽綽的愛情,這段往事杜拉斯大半生都緘默不言,直到六十多歲時才提起。

杜拉斯在她的著作中寫出了這樣的句子:“16歲的時候,我就知道有些付出不會有結局。有些人注定不屬於自己。那種溫柔的惆悵的心情。那種疼痛。”21歲的杜拉斯在法國的法學院讀書時,美麗而放蕩的她也是浪漫史不斷。她不會虛擲任何一段曼妙的時光,也不會錯失任何得到愛情的機會。

1939年,25歲的杜拉斯與羅貝爾·昂泰爾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她與羅貝爾·昂泰爾姆的相識相愛也頗具戲劇性,羅貝爾·昂泰爾姆是她前一任情人的好友,相識之後兩人就陷入了情感的沼澤而不能自拔。

1942年,結婚三年的杜拉斯認識了“美男子”迪奧尼·馬斯科洛,並且愛上了他。杜拉斯展現出渾身魅力讓迪奧尼·馬斯科洛愛上自己。在兩人相愛之後,瑪格麗特引見迪奧尼認識了昂泰爾姆。這三位“有情人”起先和平共處了一段時間,但在未來的十年裏,兩人皆陸續離開了杜拉斯的生活。

但是杜拉斯並沒有因為感情而困擾,她從未停止她向往愛情、追求激情的生活。甚至到了70歲,她也並不因為自己的年齡而放棄對感情的追求,在72歲時她找到了隻有27歲的男友揚·安德烈亞。

看到72歲高齡的杜拉斯出入帶著27歲的揚·安德烈亞,盡顯恩愛,於是便有記者采訪杜拉斯:“這應該是你最後一次的愛情了吧?”杜拉斯隻是笑微微地回答道:“我怎麼知道?”

“也許經曆過歲月磨礪的女性不會幼稚到回頭去尋覓那個歲月深處的身影,但也無法抑製如雲霧般在內心飄浮的激情和渴望。”1996年,杜拉斯長眠於世,隻有死亡才能回答的問題便有了答案,這確實是瑪格麗特·杜拉斯最後一次愛情了。

這便是杜拉斯充滿了愛與激情的一生。

愛情的發生與愛情的消逝使杜拉斯已經看得通透。愛一個人,眼睛裏有的是憐惜,而不愛則盡是欲望。欲望作為愛情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底該如何拿捏,杜拉斯用自己獨特的經曆與選擇,挑戰著主流認識。她驚世駭俗的叛逆性格並不是姑娘們青春叛逆期的一陣煦風,而是一場鋪天蓋地的龍卷風,將各種對女性的世俗偏見裹挾其中。這是散發異光的絢爛的生命,是女權主義鋒利的劍刃。

她筆下的人更加徹底,筆下的愛情更加刻骨銘心。

立誌成為一名出色作家的杜拉斯,在1942年出版處女作《厚臉皮的人們》,從這部作品開始,杜拉斯的創作便一發不可收拾,緊接著又出版了《靜靜的生活》《太平洋的波堤》《吉爾布達的水手》等小說。

杜拉斯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反映著社會的矛盾與人的欲望。但是這些作品並沒有給她帶來巨大的聲名與利益。1959年,著名導演亞蘭勒納請她為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撰寫電影劇本。後來在亞蘭勒納和杜拉斯的合作下,這部電影被搬上了熒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