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遇紅顏,要麼紅顏知己,要麼紅顏禍水。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由於當局的不抵抗政策,少帥張學良也是左右為難。當時民間充滿了對張學良的不滿之聲,隨之大家也都紛紛把矛頭指向趙四小姐,認為她是“紅顏禍水”,“趙四風流”之聲名也越來越盛。
甚至有人寫打油詩諷刺張學良:“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塚,哪管東師入沈陽”。其時,正逢當紅影星蝴蝶來京拍攝張恨水的《啼笑因緣》,順便拜訪張學良,兩人並無情感瓜葛。九·一八事變當天,張學良正在協和醫院養傷,於鳳至攜趙四小姐正在觀看梅蘭芳的戲劇。消息傳來,張學良將軍病中驚坐起,當即召開了幕僚會議,並致電南京當局,但收到的指示是“堅決不準抵抗”。
之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終於爆發了。張學良在護送蔣介石夫婦回南京時,對趙四母子萬分牽掛,放心不下。他想讓趙四小姐帶著孩子赴香港得以保全,以防不測,可此時,趙四小姐堅決不答應離開張學良獨自赴港。而人在美國就醫大夫人於鳳至聞訊趕來,她回到張學良身邊後,趙四小姐才帶著孩子張閭琳依依不舍地赴港。
趙四小姐到達香港後,時時刻刻地牽掛著已經被蔣介石軟禁的張學良。1940年,於鳳至舊患新疾,需去美國養病,而這時趙四小姐毅然決然地將孩子托付給極其信賴的美國朋友,自己去陪伴禁中的張學良。
在一個女人美好的年華,以秘書的身份,盡夫人的責任,無微不至、寸步不離地陪伴張學良度過漫長枯燥的幽禁歲月,趙四小姐隱忍,默默付出,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來給張學良以安慰。
“獄中”的趙四小姐,已經褪去了往日的光華,穿著樸素的布衣、布鞋,過著原本不屬於她的牢獄生活。即使她獲得去美探望親人的機會,也絕不貪樂,從不逗留多日,總是立即歸來,陪伴尚被禁足的愛人。就這樣,趙四小姐一直陪伴張學良到了台灣。
1946年,張學良決定歸附基督教,想要接受牧師洗禮,可是由於於鳳至與趙四小姐的關係,他不能接受洗禮。在此時,他要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一個是結發之妻,一個是深愛他、陪她度過牢獄之苦的趙四小姐,他真的非常難以抉擇。
就在此時,張學良的原配於鳳至從美國致電,願意主動解除與張學良的婚姻關係。這紙從美國漂洋過海而來的婚姻解除協議除了出於她對張學良的愛之外,也出於對趙四小姐的敬佩。
於鳳至說:“我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漢卿的苦處我不是不知道,我自己也曾經想過這件事。趙四小姐是位難得的女子,二十五年來一直陪著漢卿同生死、共患難,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對她也十分敬佩。現在由她陪著漢卿,漢卿高興,我也放心。至於我個人的委屈,同他們所受的無邊苦楚和寂寞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
這個聰慧善良的女人的成全,使得照顧、陪伴少將幾十年的趙四小姐終於可以披上婚紗,在教堂完成了婚禮。縱是白發新娘又如何,她的大半生時光,無名無分地給予了張學良太多的愛與關懷,早已成為人們心中張大將軍最體己的女人。
五十多歲的趙四小姐,身體欠佳,但是仍舊讀書作文,曾出版過幾本文集,但書中對她與張學良將軍的過往隻字不提,她選擇將這份珍貴的回憶珍藏於心。
“妻何聰明夫何貴,人何寥落鬼何多?”幾十年後,兩位共同經曆風雨的老人百年之後,按照基督教教義,兩人被合葬在一起。
5.2 杜拉斯:愛是生生不息的欲望
她說:“當我越寫,我就越不存在。我不能走出來,我迷失在文裏。”
她說:“如果我不是一個作家,會是個妓女。”
在中國,流傳著許多關於《廣島之戀》的神秘傳言。莫文蔚慵懶、充滿魅力的演繹,使這首原本就故事感十足的情歌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活靈活現。而鮮有人知,這首風靡全國的情歌出自於一篇小說,它的作者是瑪格麗特·杜拉斯。
如果非要像介紹其他作家那樣,給瑪格麗特·杜拉斯貼上一個標簽,那麼我們可以說瑪格麗特·杜拉斯是法國著名作家、劇作家、電影編導。可是,縱觀瑪格麗特·杜拉斯一生的經曆,你會發現這是一個不能輕易給她貼標簽的女人,她是一個特立獨行不可模仿的法國女人,她漂亮、富有魅力而且用自己定義的方式生活了一輩子。她在寫作與戲劇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文字之外,她的個人生活更像一部傳奇,吸引著越來越多向往愛與美的人的眼球。1914年4月4日,瑪格麗特·杜拉斯出生在印度支那嘉定市一個教師家庭。她的父親和母親均是教師,家中總共三個孩子,杜拉斯是唯一的女兒,與親人過著安穩幸福的生活。一直到了18歲,瑪格麗特·杜拉斯才首次返回自己的祖國——法國。在法國,她攻讀法律、數學和政治,並立誌要成為一名作家。然而在亞洲生活的十八年經曆,給杜拉斯的人生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