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追捧喝彩,這樣的仰慕使她興奮,卻無法滿足,畢竟“追隨”與“愛”不同。隻有當吸引來愛她的和她愛的男人時,她才感到安慰,但人們卻慢慢發現,心靈極度的匱乏已經使再多的關愛都無法滿足夢露,那些所謂的愛人到頭來可能還是覺得自己是被釘在“性感女神”柱子上的,他們覺得,沒有想法沒有麻煩的夢露才更可愛。但無論世人如何看待這個性感尤物,喬·迪馬吉奧始終對夢露疼愛無限。
夢露死後,喬·迪馬吉奧再未婚配,他像他們當年在婚禮上承諾的那樣,每周在夢露的墳前獻上一束玫瑰。在她死前,他們已經商量好了複婚日期,訂好了婚紗,而夢露卻再也沒有機會穿上。
那天,瑪麗蓮·夢露手裏拿著電話筒,一絲不掛地死在床上,她的離去成了一個謎。連帶著她的出生之跡,她的神秘戀愛史,夢露從來都讓人難以捉摸,死後又讓所有人無解。
性感無比的美貌和神秘莫測的命運讓這位美人成為永遠的未解之謎,讓人惋惜也讓人唏噓。
4.5 胡蝶:風雨飄搖的舊夢
都說蝴蝶飛不過滄海,但在繁華的上海灘卻有一隻蝴蝶飛過了跌宕的時代,飛過了一個女人的一生,最終飛到了彼岸。在她飛過的路上,開出了一樹一樹的繁花。她是那個時代蹁躚的精靈,她就是胡蝶。
1908年,原名胡瑞華的胡蝶出生在上海提籃橋怡和碼頭旁邊的輔慶裏。這一年,光緒皇帝和慈禧老佛爺先後駕崩,易代的號角開始吹響,小胡蝶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風雲際會、改頭換麵的時代。
胡蝶的父親主管鐵路事務,所以胡蝶從小便跟著父親各地走,因為時常到外地,胡蝶便有了快速融入小夥伴的能力,她可以模仿許多地方的口音,還能在觀察中得出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從而融入進去。
這恐怕也是日後胡蝶對戲劇表演感興趣的原因,她喜歡形形色色的人,也喜歡模仿形形色色的人。胡蝶的母親受的教育並不多,但卻是一個溫柔大方、通曉事理的大家閨秀,胡蝶曾經在回憶錄裏提到母親對自己的影響,她說自己始終記得母親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你要別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這句樸實無華的話,伴隨了胡蝶一生,也讓胡蝶收獲了事業和感情上的成功。
母親交給胡蝶的其實是人生的真諦,也是一個女人一輩子最需要懂得的道理,要想得到,便要付出,若得不到,恐怕因為是自己沒有付出的原因。這句話,讓胡蝶在漂泊的年代,學會了平衡自己,學會了平淡生活。這是一個母親能教會女兒的最珍貴的話語。
胡蝶十六歲的時候,全家人返回了上海。這時,中國的第一所電影演員訓練學校——中華電影學校也在上海創辦。已經及笄的胡蝶毅然決然想去電影學校上學,雖然這個學校因為剛剛創辦,隻是一個短訓班,學時隻有半年,但是在教學質量方麵,卻很有保障。每每想到每周都能在戲院看西方的電影,想到有著名的導演和編劇指導自己,胡蝶就很興奮,這正是她的興趣所在啊!
走上電影表演之路,需要一個藝名,胡蝶左思右想,不知道該叫什麼,本來想叫“胡琴”,文雅而優美,但是想到胡琴是被人拉來拉去的,沒有自由,特別受人牽製,她便不喜歡這個名字了。
那時,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她看到了天空下麵自由自在飛翔的蝴蝶,計上心頭,不如就叫“胡蝶”吧。像蝴蝶一樣自由,多好啊!從此,胡蝶開始了自己的表演之路,她在影視表演上的天賦,就像蝴蝶會飛翔一樣自然,開始演電影的胡蝶就像魚找到了能夠自由自在遊蕩的水,蝴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空。
作為演員的胡蝶常常受到導演的表揚,因為胡蝶對待演戲非常敬業,在表演方麵嚴謹而認真,受到了當時的電影拓荒者張石川、鄭正秋、周劍雲的賞識。影壇畢竟是一個是非之地,矛盾自然不少,但是胡蝶總能以柔克剛,化解矛盾和危機,她常常想起母親告誡自己的話“凡事不要爭先,要退後一步,勤勤懇懇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胡蝶的本分工作就是演戲,但是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外界的輿論還是把她推上了風口浪尖。
1931年9月18日,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了,日本方麵用盡一切辦法轉移中國人民的怒火,不惜造謠中傷張學良,到處散播九·一八事變當夜張學良跟胡蝶跳舞的新聞,輿論的戰火果不其然轉移到了胡蝶身上。
1931年11月20日,上海《時事新報》不分青紅皂白地刊登了一首當時廣西大學校長馬武君的嘲諷打油詩“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塚,哪管東師入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