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成為經典——真正需要強大的,不是你的外殼,而是你的心(4)(2 / 3)

這樣一個精靈一般的童星的隕落,盡管讓人感到惋惜,卻成為我們永遠也不會遺忘的傳奇,永遠在天空某個角落裏閃亮。

3.7 周璿:願來生不必再周旋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金嗓子周璿,是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裏最甜美的聲音,最亮麗的顏色,可是,風光的背後是無奈的周旋,如同她的名字。周璿的一生,在親情、愛情之中反複周旋,直至精神錯亂。絢爛之後是生命不斷的試煉,上天打造了一個迷宮給周璿,在這迷宮之中,這個脆弱又堅強、單純又世故的女子,徘徊良久,迷茫無助,卻沒有人能夠帶她離開那個周旋良久的迷宮。

周璿,1920年出生於江蘇常州,原名蘇璞,璞的意思是未經雕琢的美玉,寄予著父母對周璿的期望,他們希望女兒能夠一生無憂,天真淳樸。可是,事與願違,周璿自年幼便開始經曆挫折和磨難。周璿年幼的時候便被舅舅拐賣給了王家,自此改名為王小紅。王家夫婦離異之後,周璿又被送給了一戶姓周的人家,改名為周小紅。

輾轉的童年生活給周璿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她曾經在《我為什麼出走》中這樣回憶:“6歲以前我是誰家的女孩子,我不知道,這已經成為永遠不能知道的渺茫的事了!”

周璿的整個童年,就在親情的缺失中慢慢度過了,沒有家庭的溫暖,沒有倍加嗬護的童年,周璿所有的不過是寄人籬下的小心翼翼和不斷地輾轉。她的童年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的,當別的孩子都有父母可以依靠的時候,年幼的周璿已經學會了獨立,學會了依賴自己。

周璿的日子過得很苦,也很無助,回憶過去,她這樣說道:“養母被迫去幫傭度日,那個被鴉片熏黑了肚腸的養父竟喪心病狂要把我賣去妓院當妓女,幸虧養母及時搭救,才免去我一場更大的災難……那時,日子越來越苦,往往餓著肚子呆呆地坐著,口水直往肚裏咽……”

成年後的周璿,雖然得到了許多的稱譽,但她卻難以擺脫童年給她帶來的陰影,在周璿的內心深處,總有一種不安感,她害怕被拋棄,這也是她喜歡唱歌的原因。

《萬象》曾經發表過一篇周璿寫的文章,文章中周璿寫道:“我自幼愛聽人家唱歌,耳音也好,常常跟著哼,一遍兩遍,三遍四遍就能上口了,在學校裏,我唱歌的成績總是第一名。”唱歌是周璿自我安慰的唯一方式,年幼的孩子會將玩具當作自己的夥伴,他們會賦予玩具以生命,音樂是周璿的玩具,也是她最忠實的夥伴,周璿音樂的生命便是她的生命影子。悅耳的音符回蕩在周璿蒼白的童年中,成了她童年唯一的色彩點綴。

1931年,周璿加入了黎錦暉創辦的明月歌舞團,並參演了多部歌劇,在歌舞團裏,周璿因為音樂真正成了後來廣為人知的周璿。在歌劇《野玫瑰》裏有一首主題曲《民族之光》,其中有一句詞是“與敵人周旋於沙場之上”,受到了聽眾的讚揚。因為這句歌詞,黎錦暉提議讓當時的周小紅改名為周璿。自此,周璿因為自己的好歌喉,被人津津樂道,被譽為“金嗓子”周璿。

此外,在影視方麵,周璿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她的一生共拍攝了四十多部電影,幾乎每一部電影都受到了關注,當時,周璿、阮玲玉、胡蝶被譽為三大“影後”。但就周璿自己來說,她並不承認自己的“影後”頭銜。

1941年,國內政局動蕩,世界戰亂仍頻,但這並沒有阻攔大上海的繁華和娛樂。本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是對商女的批判,但很明顯,周璿作為“商女”,遠比大眾更明白亡國恨的重要性。彼時,《上海日報》如火如荼地進行“電影皇後”的票選,阮玲玉、胡蝶、周璿皆在候選人之中,《上海日報》因為此次票選博得了各界的關注,投票結果也成為了大眾的關注焦點,最後周璿被推選為“影後”。

本該感到高興的周璿卻出乎意料地冷靜,她明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也知曉“切勿慕虛名而處實禍”的處事原則。頂著巨大的壓力,周璿麵對“影後”的讚譽,在上海的另一家報紙上刊登了自己的聲明,聲明中周璿婉拒了自己的“影後”頭銜。周璿寫道:“頃閱報載,見某報主辦1941年電影皇後選舉揭曉廣告內,附列賤名。顧璿性情淡泊,不尚榮利,平日除為公司攝片外,業餘唯以讀書消遣,對於外界情形極少接觸。自問學識技能,均極有限,對於影後名稱,絕難接受,並祈勿將影後二字涉及賤名,則不勝感荷。敬希亮鑒。此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