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成為經典——真正需要強大的,不是你的外殼,而是你的心(3)(1 / 3)

如果選擇長久的妥協,或許故事就會轉向另一個軌道。可是戴安娜沒有,在一次印度的活動中,當查爾斯作秀的嘴唇要親吻妻子的臉龐時,戴安娜果斷地調轉了方向,媒體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一幕,挖出兩人為時已久的冷戰關係。

事實上,這正是戴安娜作出的果斷選擇。她要利用媒體給王室施加壓力,來達到離婚的目的,她不再想做這場空洞的表演。皇冠帶來的隻有無邊的虛空,沒有絲毫幸福。

從貌合神離到公然破裂,童話徹底化為泡沫。當王子找到了另外的依靠與安慰,最殘酷的新聞發生了:王子與王妃協商離婚,戴安娜保留王妃身份。對比那一場世界婚禮,這則新聞中的畫麵無比諷刺。

於戴安娜而言,這個選擇卻像是卸下了最沉重的負擔,她終於可以做回自己,去追尋想要的生活。

1997年8月31日,當恢複自由生活的戴安娜和她的緋聞男友於一場車禍中香消玉殞的死訊出現在每一個電視屏幕上時,世界仿佛陷入了癲狂的悲傷。她是永恒的英格蘭玫瑰,她堅強,倔強,勇敢,是人們心中永恒的王妃。

她曾真誠地追尋曠世之愛,可是命中王子回報她以冰冷的背影;她雖踏上了現代灰姑娘的南瓜車,卻隻能暗享悲傷。可她卻是世界王妃的典範,她有著一顆慈善之心,可以懷抱患有艾滋病的嬰孩低聲而泣,她的美麗大方而經典,可以輕而易舉地引領時尚潮流,世界因她而熠熠生輝,她在生命裏最燦爛的季節飄零,卻留給世人最美麗的傳奇。

皇冠不等於幸福,這是她用生命留給天下女人的忠告。愛不是表演,不是虛榮,隻是尋常生活裏的溫暖細節。執手平淡流年,才是抓住了愛的真諦。

3.5 張愛玲:蒼涼與孤絕的人間煙火

無論時光怎樣流淌,時空怎樣轉變,那位離世人漸行漸遠漸無聲的傲骨才女,依然以其無以比肩的文筆細細縫補著讀者的內心世界。時間被風化,“張愛玲”卻如一枚深深的印記,在時空的長河裏曆久彌新,根植於每個“張迷”的心中。

人們力爭找到一個合適的關於她的敘述點。無疑,關乎文學,關乎成名於世的《流言》《傳奇》《傾城之戀》《沉香屑》《半生緣》……最後,沒有人弄得清,到底是上海成就了張愛玲,還是張愛玲成就了上海。

隻知道即使在文學得不到認可的年代,她依然可以靠那些斐然有色的文字來衝擊人們的視野。她的筆下,常常出現的是悲苦的愛情和千瘡百孔的婚姻,而文字中的大多女性悲慘、沉淪,這是她在那個特殊時代結合自己身世對所有中國女性的最終定位。

也許是作者本身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太多信心又太過迷茫,所以在她筆下,從來也看不到在慘遭命運折磨後變得奮起且激進的女性,反而是繼續墮落下去,最後的結局讓人們覺得悲不勝悲。

而對現在的我們來說,雖悲卻也真實。

亦如“世間安得雙全法”,在不平凡與平凡之間,超拔與卑微之間,她一生耀眼,卻又一生悲苦!沒有人寫張愛玲不寫胡蘭成,不寫他們之間的過往或疏離。

三年的婚姻,於胡蘭成而言,隻是彈指一揮間。就像落在肩上的秋葉,轉身,隻要輕輕地抖落,過往何嚐不是衣襟上的半粒塵埃。而誰知道,對張愛玲來說,這三年,卻勝過三生三世。

總以為,若能愛得寬容,結局定會圓滿;總以為,因為愛得慈悲,就可以給那才子的慣性風流和浪蕩一個永恒的終結;總以為,因為快樂,所以在一起,即使分手,也會心懷坦蕩。

然而,怎奈命運無常,冥冥之中仿佛早已注定一輩子的孤單終究會走向窮極一生的恩寵難回。

年少的人們,時常會覺得,這樣的結局狠狠地踐踏了心裏那一份薄薄的純真的愛戀;更會覺得,它玷汙了天下所有深情女子的美好期許。枉一代清高的才女可以為你,胡蘭成,變得很低很低,多麼像一場華麗的騙局!

也許是“花未開全月未圓”,人們常想,結局還可以圓滿一點,他們亦可以圓滿一點。隻是,緣分和際遇一直不曾垂青於張愛玲。

然而,張愛玲卻從來就沒有恨過他,因為一開始,她就知道,總會有終結。一封絕交書,她寫得夠灑脫,附著不再愛他的信誓旦旦,但每一位讀此信的人都能想象出來,信上的每個字都曾深深地刺到過她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