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奧黛麗·赫本首次在電影《天堂的笑聲》中出鏡,雖然演出的角色微不足道,但其嬌媚的麵龐和高雅的氣質還是留給觀眾驚鴻一瞥的印象。後來,她又在電影《雙姝豔》中展露舞技,與此同時,她又接演了另一部電影《蒙地卡羅寶貝》的拍攝邀請。而在該片拍攝期間,奧黛麗·赫本又意外被音樂劇《金粉世家》的導演看中,邀其出演該片女主角,這也標誌著她從此進軍好萊塢。
不久,奧黛麗·赫本又被推薦給威廉·惠勒,參加了電影《羅馬假日》的視鏡,在劇組全票通過的表決下,赫本一路高歌猛進,成了這部電影的女一號。
這部風靡全球的電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赫本推到了世界的浪尖上,赫本在片中優雅高貴的公主氣質以及那天真無邪的赫本頭,都使她贏得觀眾和媒體的一致好評。有影評人激動地說:“以為新嘉寶誕生了!”不久,她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三天後,憑借在《翁蒂娜》中的精彩表演,她榮獲東妮獎的殊榮。
青春優雅的女子,不知是多少男子夢中的天使,而紀梵希就是站在她背後整整40年的形象設計師。很難想象,如果沒有紀梵希,赫本是否依然能成熟高雅;如果沒有紀梵希,平底鞋、三分袖、緊束腰身、立領套頭毛衫、誇張黑色太陽鏡是否能展現在大眾眼前。作為紀梵希的繆斯女神,到底是奧黛麗·赫本成就了紀梵希,還是紀梵希創造了奧黛麗·赫本?但不管真實情況如何,誰主誰副早已不重要。
紀梵希與赫本共同創造了一個神話,自從與赫本相見的那天開始,紀梵希就開始通過頭腦而不是眼睛設計服裝。他使赫本登上時尚的舞台,他們在一起的友情比她和任何一任丈夫都來得更為長久。他為她設計的戲服包括了《滑稽麵孔》《午間的愛》《梵蒂尼早餐》《謎中謎》《怎樣偷竊一百萬》,甚至還設計了她第二次結婚、兒子受洗時所穿的禮服等。
赫本曾在媒體麵前直言道:“有一些人是我深深愛過的,他是我所認識的人裏麵最正直的一個。”而多年之後,紀梵希也無不感慨:“在每一場發表會上,我的心,我的筆,我的設計都是跟著奧黛麗走。奧黛麗雖已去世,但我仍然感受到她與我同在。”
這樣一個美麗高貴的女子,在擁有如此純粹友情的同時,又有誰能虜獲她的芳心,能夠得一吻芳唇,沾染天使的榮光呢?
赫本的初戀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詹姆斯·漢斯,這個世界上最英俊的紳士,擁有雕塑般剛毅的麵龐和柔腸百轉的笑容。在打馬而過的青蔥歲月,不用太早,不用太晚,一切剛剛好。他們於夢幻般美好的《羅馬假日》相遇,電影裏至純至美的豐富情感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延伸,感情的枝蔓越過理想通向了現實。
然而,他們終究未能在一起。《羅馬假日》的走紅讓赫本一夜成名,她成為鎂光燈下一朵緩緩綻放的耀眼玫瑰。很快,她認識了好萊塢著名導演梅爾·菲爾,那個可以帶給她巨大成功的男人。
那年,奧黛麗·赫本愛情事業雙豐收。在剛剛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不久,便同梅爾·菲爾共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新郎藍色的眼睛下隱藏著無奈,隻是新娘太過欣喜,不曾察覺。
梅爾的移情別戀帶給赫本致命的打擊,從此她兜兜轉轉,輾轉於婚姻的殿堂,卻永遠無法安定。雖然她心有怨恨,卻從未表露太多。隻是,恐怕赫本至死都不知道,從梅爾遇見她那天起,她便是他生命裏的日光,驅散他心中所有的陰霾,燦爛在他靈魂的最深處。
晚年的赫本在經曆了跌宕人生後走出鎂光燈的照耀,將事業重心轉移到慈善事業。她高貴而樸實的內在為自己贏得了聯合國基金會兒童特使的稱號,為此,她多次走訪非洲,關注和關懷受困兒童,為孩子們呐喊呼籲並積極組織募捐。
由於她的這些慈善活動,赫本於1988年獲得了奧斯卡人道獎。她美好的心靈與高貴的人格如同她的電影一樣燦爛人間。
1992年赫本因結腸癌住進醫院。
1993年,在得知奧黛麗·赫本病危的消息後,德蕾莎修女命令所有修女徹夜為她禱告,祈求赫本能夠康複。這天,禱告聲傳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天使受到上帝呼喚,飛回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