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林徽因:萬古人間四月天
性情溫婉的女子,總有著水波一般柔美的眼神、令人心動且迷戀的聲音,以及細膩的情感和純潔的心靈,她們的眼神能夠看透世間的一切,聲音能夠融化人們內心的冰霜,情感能夠溫暖孤寂的靈魂,心靈能夠帶給人們希望。這樣的女子每每行走在人間,總會令人感歎,世間竟然也會有如此脫俗的仙子。
林徽因也是如此。她如同一朵盛開在盛夏的白蓮,清新淡雅,溫婉秀麗。所有人見到她第一眼之後,總會不由得認為,她這般的女子必然不經世事,不解紅塵,不曆風霜,隻能生長在溫室中,在萬般疼愛和嗬護中靜靜地生長,靜靜地綻放。
隻有熟知她的人才知曉,她的內心遠遠要比人們想象中的堅強。沒人能夠體會,她曾承受過的那些痛楚和悲傷有多麼沉,多麼重,也沒人能夠了解,她的那份恬靜淡雅在穿越了喧囂、戰火和生死之後,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人們隻知兒時的林徽因是一朵生長在溫室中的花朵,天資聰穎使她得到了全家的寵愛,優越的家境保證她衣食無憂。又有幾人知曉,她曾一人打理過整個老宅的家務,與遠在異地的父親通信,表達自己的看法,那一字一句,都顯得格外成熟。
豆蔻年華,她遇見了詩人徐誌摩,也曾心動,也曾憧憬。不過,在烈焰般的愛情攻勢下,她始終保持了恰當的距離,做出了恰當的選擇。
19歲,她真的戀愛了,對方是父親好友家的長子梁思成。那一年,梁家與林家定下了口頭婚約;也是在那一年,一場意外使梁思成落下了終身殘疾。或許之前,她不曾意識到自己對他已經有愛,直到意外發生之後,她心中的那份感情才在刹那間萌發。傷在他身,痛在她心。她做出了令所有人驚訝的舉動,悉心陪伴在梁思成身邊,為他擦汗、讀信,喂他吃藥,幫他翻身。
此時,她不再是那位不食人間煙火的林家大小姐,不再是受眾多富家公子追逐的天仙一般的女孩,她隻是一位普通的姑娘,一位願意為了心愛之人付出全部的姑娘。也曾擔心過梁思成的身體是否能夠痊愈,卻從未想過就此離開他、放棄他。小心地服侍,耐心地嗬護,無論在別人眼中如何,無論這是否符合一位大小姐的身份,她這樣做了,並且無怨無悔地做了。
梁思成的身體恢複後,林徽因與他一同遠赴美國,為了兩人共同的夢想而留學。就在他們一步步向他們共同的理想邁進時,就在他們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時,噩耗傳來,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在戰亂中身故,屍骨無存。父親去世的消息讓林徽因渾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一般。父親去了,家裏的天塌了,身為家中的長女,撐起這個家的重擔,除了她,還有誰可以接過?她恨不得立刻趕回家中,安慰悲痛的母親,料理父親的後事,卻無奈於自己的身體狀況,無法立刻回國。
美國的學業仍然繼續著,林徽因卻仿佛變了一個人。她剝奪了自己的自由,放棄了與同學們外出遊玩的機會,將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學習上。誰都不曾想得出,這樣一位身子柔弱的女子,學習時竟然和那些男子一般拚命,將自己置於繪圖桌前一畫就是一整天。她不再消遣,不再遊玩,這一切,隻因她心中的那份責任,那份對家庭的責任。
學成,結婚,歸國。祖國的東北邊,遼闊的黑土地上,她停下了她的腳步。一朵原本生長在江南的蓮花就這樣移栽到了北方,遠離了自己的家鄉,遠離了熟悉的環境和溫度。
北方沒有那吹麵不寒的楊柳風,沒有那溫柔細膩的氣候,有的隻是的刀子一般鋒利的北風和粗獷的寒冷。一個自小生活在南方的姑娘,一個天性細膩柔美的姑娘,要如何適應這般艱苦的環境,又要如何適應這般寒冷的天氣?卻不想,她來了,就這樣來了,就這樣接受了。在簡陋逼仄的小屋裏,她用溫柔和細膩裝點著房間,讓一間臨時的住所中充滿了家的溫馨。
北方一入秋便有了十足的寒意,林徽因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卻仍然無法抵禦那份寒冷。寒冷的天氣和繁重的工作讓她生了病,身子越發虛弱起來,這些卻絲毫不曾令她放棄,不曾令她埋怨。那些戰亂中經過他們房屋的土匪也不曾使她的心產生些許不安,當她笑著向好友們提起那段日子的時候,她的眼光那麼安靜,那麼清澈,如夏日裏西湖的湖水一般。
命運總愛和人們開玩笑,無論我們如何樂觀,如何堅強,它卻總能找得到摧毀我們內心防線的地方,待淚水決堤後,再給我們以希望。梁啟超的病逝,新生命的到來,兩件事情一悲一喜,交替而至,撥弄著林徽因的情緒和神經。之後是無情的戰亂,帶著年幼的孩子和年老的母親,林徽因一家開始了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