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不斷反省:吸取教訓,降低成長的成本(2)(2 / 3)

年輕人闖天下,要在看不見的未來之路上進行有效探索,錯誤是避免不了的。在闖天下過程中,不能畏懼失敗。正如曾經有人請教馬雲對於成功的看法時,馬雲這樣回答:“如果你沒有在創業路上摔100個跟頭的準備,你不要創業;如果你沒有無數次被拒絕甚至被嘲諷的準備,你不要創業;如果你沒有做好‘被全世界人拋棄’,的準備,你不要創業。”所以說,年輕人闖天下,就不要害怕犯錯誤。

為了讓企業將來能夠取得長遠的發展,1996年初,馬雲決定將中國黃頁與西湖網聯進行合資。當時,有了資金支持的中國黃頁業務擴展大大加快,到了1996年底,中國黃頁不但實現了盈利,而且營業額突破了700萬。

好景不長,幾個月後,馬雲帶人到外地拓展業務,等再回到杭州一看,情況大變。南方又注冊一家自己的全資公司,名字也叫“中國黃頁”。為了利用中國黃頁已有的品牌聲譽,南方公司建立了一個“chinesespage.com”網站,和中國黃頁的“6chinapage.com”相近,而且中文名字都叫中國黃頁。於是杭州有了兩個“中國黃頁”。

新黃頁利用老黃頁之名開始分割老黃頁的市場。兩家黃頁同城操戈,自相殘殺。做一個主頁,你收5000,他就收1000。這時,馬雲才知道自己又上當受騙,他說:“因為競爭不過你,才與你合資,合資的目的是先把你買過來滅掉,然後去培育它自己的100%的全資黃頁。”氣憤至極的馬雲,為了保住黃頁,為了迫使對方關掉新黃頁,憤然提出了辭職。

在馬雲對未來的探索之路上,就是這樣不斷摔跟頭,不斷爬起來。不管有多少損失,多少委屈,也不管有多大打擊,多大壓力,馬雲都扛下來了。他和他的創業團隊經受住了一次次磨難的考驗,不斷地成長,逐漸走向成熟。

事實上,企業探索與創新本來就是一項充滿風險的活動,隻有那些有膽量、敢於直視失敗的人走到最後。因為創新本來就是一場賭博,隻有敢賭的人才能靠毅力獲得最後的成功。據《科學投資》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凡成功人士都有某種程度的賭性,因為賭徒的心理承受能力遠遠強過普通人,而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正是最需要強大心理承受能力的一項活動。

2012中國(深圳)電子商務發展論壇在深圳五洲賓館舉行。其中,“1號店”董事長於剛就企業創新與發展作了一番講話。

於剛認為,要創新就不要怕犯錯,因為所有新方法、新模式雖有成功的概率,但都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好的做法恐怕大多已經被做過,我們去嚐試的一些新的做法,可能很大程度都會失敗。所以我們要有容錯的心態。

對此,於剛還舉了一個例子特別說明:“在1號店上線之前,我們在沒有做市場調查和嚐試的情況下,籌備了3個月的時間做了一本非常精美的300多頁的目錄,一次印出了10萬多本,一百多萬砸進去。但後來的結果是,這種推廣效果非常不好,1號店早期都是一些低單價的快消品,這種目錄形式,價格不能動態改變,於是我們很果斷地停掉了。又比如,之前我們做了很多海報,通過地鐵站、小區發放,當時每次一發海報,訂單就上去,一停,訂單就減少,後來,我們忍痛停止這種海報的方法。我們發現,這些不是電子商務的做法,於是逼著自己去創新,去找適合電子商務的推廣方法,從而發掘出後來成功的案例。”

想贏怕輸,似乎是很多人一直存在的心理怪圈。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很多人在探索未來的道路上想嚐試卻又不敢嚐試的原因。其實,失敗了也隻能說明自身的能力不足。但要讓自己今後的道路越來越寬,就不能怕失敗,畢竟嚐試了,努力了,就會有結果,如果你不嚐試,你永遠都不會成功。

有句話說得好:“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創新本來就屬於一種風險投資,當年輕人具備了抱最大的希望,盡最大的努力的心理,也一定不要忘了做最壞的打算。這樣當失敗來臨時,也能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再接再厲。

永遠把別人的批評記在心裏

許多一個人在批評他人,特別是批評下屬的時候,往往恨不得像秋風掃落葉一般,把對方批評得體無完膚,然而一旦受到別人的批評,反思自己時則是遮遮掩掩、文過飾非,塗脂抹粉。實際上,批評是幫助一個人快速走出誤區的最好方式,應該學會將別人的批評記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