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不斷反省:吸取教訓,降低成長的成本(2)(1 / 3)

利用別人的錯誤完善自己

羅馬哲學家席內卡曾經說過:“你若是一個人,就應該崇拜那些嚐試過偉大事業的人,即使他們失敗了,也值得讚美。”一個人或企業怎樣才能避免他人的失敗和錯誤發生在自己身上呢?最好的方法便是學會從他人的錯誤中總結出讓自己獲勝的經驗。

馬雲從來都不喜歡看成功的書,他隻看一些失敗的,然後從這些失敗的故事或案例中去分析自己該如何做,怎樣才能成功。正是馬雲善於借用他人的錯誤來反思自己,阿裏巴巴在發展道路上才能夠越走越順。

2:011年,關於雅虎有意減持或者出售阿裏巴巴25%股份一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國內外媒體紛紛撰文,稱阿裏董事局主席馬雲有望重掌公司控股權。對此,馬雲如實解釋道:“在中國雅虎上,我們的確犯了很多的錯誤。如果回到過去,我們還會買下中國雅虎麼?是的,我們還會買!但我們還會以這種方式麼?不,我們不會了。我們會用更聰明的方法。我沒有任何的並購經驗,尤其是並購互聯網公司。所以如果你問我,對雅虎是否感興趣,是的,我當然感興趣。我們可能是極少數幾家真正懂得雅虎美國的公司之一。”

“人們說,中國雅虎那麼糟糕,你怎麼還好意思說你很懂美國雅虎?我要說我們四年前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如果不那麼做,我們今天可能就死了。所以我們願意跟大家分享,我們是如何節約了開支,如何解雇一些人,那時候我們必須早一點解雇一部分人,留下一部分人。我覺得現在的互聯網公司都應該好好想想,能從雅虎的事情中學到什麼。如果我們不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我們遲早有一天也會受到同樣的挑戰。”

馬雲曾經說過:“創業就是與失敗、困難為伍,所以必須正視失敗,同時要有耐心去接受失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走出失敗的途徑,反敗為勝。”任何人都應該善於借用他人的錯誤來反思自己的缺點,如果隻是一味地閉門造車,隻會讓自己偏離實際,停滯不前,永遠是井底之蛙。

職業生涯早期所經曆的失敗、挫折和艱難險阻對其個人發展和職業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那些善於借鑒他人失敗,總結個人經驗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從別人的錯誤中總結了經驗教訓,避免了許多類似錯誤的發生。

美國科學院院長布魯斯·艾爾伯茲在訪華期間曾應邀為《科技日報》撰文。他在文中這樣寫道:“有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美國的科學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這個因素其實有很多,但是中國往往容易忽視這樣一個影響因素,那就是在美國,人們尊重失敗,尊重那些渴望成功、努力挑戰困難的人,即使他們碰得頭破血流。對於那些優秀而雄心勃勃的計劃,即使失敗了,也不以為恥。科學要探索,就會有失敗。”

然而,很多人往往是盲目地沉浸在自我進取的路上,不善於從他人的經驗中去反思自己,總結自己,因而造成重複性失敗。事實上,在拚搏的過程中,有成功,也必然有失敗,如若能將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失敗實例加工成案例,無疑能在工作中給自己提供難得的借鑒,避免潛在的風險,少走彎路。

總的來說,年輕人將失敗的經驗教訓整理成為案例,對自己有三大好處。

第一、幫助自己樹立敢於挑戰自我的勇氣。他人失敗的案例能夠讓員工更好地麵對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並且承認自己的錯誤,以此得到教育,而且無形中還幫助自己樹立了一種勤於思考,勇於挑戰自我的良好心態。

第二、避免自己犯下二次錯誤。失敗是成功之母,通過失敗的案例分析和學習,將教訓總結出來,讓自己以此為鑒,減少重複性失敗的發生,不斷完善提高。

第三、促使自己學會思考各種問題。通過失敗案例管理,促使自己認真分析思考存在的問題,找出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製定解決措施。

在競爭日趨激烈和殘酷的現代商業社會,要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有勇氣承認錯誤,並從他人失敗的案例中獲取經驗,這樣即使失敗,也會有“東山再起”之日。

闖天下,就不要害怕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