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不斷反省:吸取教訓,降低成長的成本(2)(3 / 3)

馬雲創建阿裏巴巴也經曆過失敗,也遭遇過批評,然而麵對他人的建議和批評,馬雲總是十分認真地傾聽和接受,並從中結合自己的思路分析反思。在馬雲的眼中,別人的批評是反思自我的最好良藥。

央視“贏在中國”欄目第三季是馬雲演講專題,大賽組委會特別邀請擔任本次大賽的評委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為贏在中國36強選手做創業勵誌演講。

麵對創業者,馬雲說了很多看似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不過其中有些話非常值得年輕人思考,也值得年輕創業人借鑒。馬雲分享了他的創業感想:“人一輩子中被一個人,被你的老師,被誰這麼指點過,而且是狠狠地批過以後,如果你沒有出息,你恨過以後就算了,你有出息,你去思考,兩三年以後,你會感激這是好事。”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存在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自身存在缺點而不去主動改正。尤其是企業的管理者,處於高位,更應該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樂於采納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不能因別人戳到了“痛處”而“心存芥蒂”,也不能因他人的“直言不諱”而“牢騷滿腹”。

然而,怎樣麵對他人的批評,仍有少數人總是顧慮重重,主要表現在:不敢接受批評,在受到批評時,妄加猜測對方批評的目的;聽到對方一出現批評的語氣,便迫不及待地去反駁,以至將矛盾激化。事實上,我們應該認真地傾聽對方的批評,即便有些觀點自己並不讚同,也應該讓批評者講完自己的道理。另外我們應該坦誠地麵對批評者,表現出很願意接受批評者的態度,這樣才能體現出你的寬容大度。

世界上最著名的企業——微軟公司,其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批評和自我批評。有一次,一個剛加入微軟的市場經理,代表微軟產品去參加一個商品展。回來後,他興高采烈地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整個產品小組。他說:“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我們在這個展覽上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十項大獎中我們囊括了九項。讓我們去慶祝吧!”但是,沒想到,在一個小時內,他收到了十多封回信。大家問他:“沒得到的是哪一個獎?為什麼不告訴我們?為什麼沒得到那個獎?我們得到什麼教訓?明年怎樣才能得到這第十個獎?”他說,在那一刻,他懂得了微軟為什麼會成功。

比爾,蓋茨也經常鼓勵員工暢所欲言,對公司的發展、存在的問題,甚至上司的缺點,毫無保留地提出批評、建議或提案。他說:“如果人人都能提出建議,就說明人人都在關心公司,公司才會有前途。”1995年,當比爾·蓋茨宣布不涉足Internet領域產品的時候,很多員工提出了反對意見。其中,有幾位員工直接發信給比爾說,你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當比爾·蓋茨發現有許多他尊敬的人持反對意見時,他又花了更多的時間與這些員工見麵,最後寫出了《互聯網浪潮》這篇文章,承認了自己的過錯,調整了公司的發展方向。

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懂得樹立大局意識,養成自覺接受批評的良好習慣,擺正心態,放下包袱,將他人的善意和誠心轉化為修正錯誤的動力,做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樣才能深刻反思,將錯誤的觀念扭轉過來。

當然,有的人在對他人進行指責或批評時,喜歡將自己的意見概括起來,雖然說了一大堆,但很難讓人明白他具體在批評什麼。如果遇到這樣的批評者,應該客氣地讓他講明批評的理由,最好能講出具體的事件。這樣做可以使我們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麵還存在問題和不足。另外,還可以讓無中生有的批評者知難而退。

對於年輕人來說,應該勇敢地參與到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去,擺正態度,接受對方的正確批評,並且深刻地反省自己,這樣,年輕人才能避免在今後的發展道路上走更多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