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不斷反省:吸取教訓,降低成長的成本(1)(2 / 3)

馬雲曾經說:“阿裏巴巴最大的財富不是我們取得了什麼成績,而是我們經曆了這麼多失敗,犯了這麼多錯誤,這些錯誤,你聽了會笑著說,那時候(我)也犯過。所以有一天如果有重要項目就不要派常勝將軍上去,要派失敗過的人上去。失敗過的人,會把握每一次機會。”

失敗的滋味是苦澀的,但它所包含的道理卻是甘甜的。失敗與成功各有各的價值,在大多數情況下,失敗的價值還要更大一些。因為成功了,一般人會疏於思索;而失敗則會逼著人們不斷地去思考。因此,犯錯也是一種探索與學習的過程。

阿裏巴巴創立之初,正是互聯網泡沫盛行之時,在巨大的利益麵前,阿裏巴巴也有些迷失方向,開始急速地擴張,以至於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後,他們不得不進行裁員。到了2002年,阿裏巴巴的資金鏈出現了問題,所擁有的資金隻夠維持18個月。當時,阿裏巴巴網站的許多用戶都在免費使用服務,並沒有什麼盈利能力。而馬雲等阿裏巴巴的高層也不知道該如何獲利。正巧那時候,他們開發了一款產品,為中國的出口商和美國的買家牽線,正是這項業務拯救了阿裏巴巴。

到2002年底,阿裏巴巴終於實現了盈利,跨過了盈虧平衡點。從那以後,公司的經營業績每年都在提高。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曾經說過:“一個嚐試錯誤的人生,不但比無所事事的人生更榮耀,並且更有意義。”企業的競爭最後都是學習力的競爭,企業要想成長,就應該學會在失敗中尋找可以把握的機會。

智慧的人看到別人犯錯時,應該學會反省和自責:“是不是因為我的不善管理而引起的?”“做事過程中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要知道,經驗就是練習、體驗、反省的過程。如果年輕人將犯錯當作是學習積累經驗的過程,就一定能夠衝破難關,取得更大的突破。

美國曾有一個名為道密爾的企業家,他專門收購一些瀕臨破產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到他的手中則會“起死回生”。有人問他,為什麼對這些失敗過的企業“情有獨鍾”。道密爾說:“正是因為失敗過,我知道了他失敗的地方,我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這不是要比自己一切從頭開始要容易得多嗎?”將別人失敗的經曆變成自己的財富,這大概就是道密爾成功的秘訣了。

和田一夫是日本著名的企業家,他於1929年3月2日出生於日本靜岡縣熱海市一個以經營蔬菜為生的家庭。他憑著一己之力,將一家鄉下蔬菜店擴建成為在世界各地擁有400家百貨店和超市,員工總數達28000人,鼎盛期年銷售總額突破5000億日元的國際流通集團。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他的集團在16個國家,擁有400多家百貨公司。

但是在1997年的時候,由於過度擴張和市場定位不準,他宣布破產。一夜間,和田一夫變成一個連累了股東和員工的罪人。他交出所有財物,向企業界告別,搬到一個租來的兩室一廳的居室。

但是和田一夫並未就此倒下,在經曆了最初的痛苦、傷心、絕望之後,他在書中尋找慰藉。他非常喜歡看《鄧小平傳》,他說:“鄧小平最後一次從失敗中站起來時是74歲之後,他提倡改革開放,建立豐功偉業。而當自己的事業倒閉時,我才68歲,我深信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1998年,年已70的和田一夫設立經營顧問公司,決心將自己的經營經驗和教訓傳授給年輕的經營者們,NHK電視台等日本傳媒稱其為“不屈之人”。和田一夫說:“火鳳凰必將重生,在燃燒自己後,會再創新天地,大不了從零開始。”

中國有一句老話:老馬識途,正因為老馬走過無數的道路,經過無數的坎坷,才能在每個坎坷之上留下心底的記號,下一次從此經過時,便可以一躍而過!我們要學會認識失敗,承認失敗,利用失敗,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扭轉人生的困境。

所以,出現錯誤時,不要總是太過在意,應當鼓起勇氣,從失敗中吸取更多的經驗和教訓。犯錯本身就是一種更好的學習“機會”,因此,請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