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抓住機遇:機會太多,你隻能抓一個(1)(1 / 3)

俗話說:“機會是成功的前提。”所以,成功的關鍵在於你會不會抓住屬於自己的成功機會。我們不妨看看馬雲的成功曆程,他的成功脫不開“機會”二字,從中更能看出馬雲尋找和利用機會的智慧。馬雲給了我們巨大的啟發,他教會我們在麵對機會時如何能抓住機遇,利用機遇,開辟自己的成功。

機會很誘人,但也要敢於拒絕

對一個人來說,機會代表著利潤,代表著名譽,代表著廣闊的前景,所以管理者唯恐得不到或者錯過。其實,每一個機會都是一種誘惑,把所有的機會都握在手裏,不一定是好事。我們也應該是戰略家,不隻著眼於現在,更懂得高瞻遠矚,拒絕不合時宜的機會,有所不為而後可以有為。

明白取舍之理,是一種人生的境界!魯迅說:“我們要學會取舍,對於好的東西,諸如西方的先進技術,我們要‘取’,要拿來。對於又好又壞的,我們可以取它好的一麵,如鴉片,可送入藥房,對於無用的如‘姨太太’,我們要‘舍’。”這也是強者生存之道。

馬雲曾打過這樣一個比方:“看見一隻兔子,你到底抓哪一隻?有些人一會兒抓這個兔子,一會兒抓那個兔子,最後可能一隻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務不是尋找機會而是對機會說NO。機會太多,隻能抓一個。我隻能抓一隻兔子,抓多了,什麼都會丟掉。”

馬雲在創立阿裏巴巴的時候,遇到過很多賺錢的機會,但是他都放棄了,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最終目標是什麼,所以他能帶領阿裏巴巴取得今天的成就。

2005年5月,《財富》雜誌論壇會在京舉行。在這次論壇上,與馬雲一同參會的還有商界的兩大名流,一個是eBay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梅格·惠特曼女士,一個是雅虎聯合創始人、雅虎“酋長”楊致遠。他們一致看好阿裏巴巴的未來,並不約而同地向馬雲拋來了“橄欖枝”。盡管在當時的中國市場,eBay一直都是阿裏巴巴的競爭對手。但是eBay卻開出了與雅虎同樣都是10億美元資金加中國本地公司的高條件,以此來換取阿裏巴巴的股份,並由馬雲及其團隊來經營。

機會有時候很誘人,但人一定要學會拒絕。機會太多,不會拒絕就會像掰玉米的猴子,甚至什麼都會丟掉。但要是拒絕能讓阿裏巴巴獲得快速發展的機會,那就是最大的愚蠢了。最終馬雲選擇了雅虎,因為馬雲認為,雅虎中國能給馬雲及阿裏巴巴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而eBay與阿裏巴巴的重複太多。

每個人在創業之初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並不是要做得多大,而是應該抓準一個點做深、做透,這樣才能積累更多的資源。即便是一些已經成熟的大公司,他們在走多元化路線的時候,也不見得就一定會成功,而一家新生的小公司如果到處去鋪攤子,那隻會無謂地消耗有限的資源,加速自己的滅亡。

日本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小山實稚惠,在被記者問及大賽與職業生涯的關係時曾說過:“大賽的真正意義是令你脫穎而出,得到許多演奏機會和邀請,但你能不能在心理上和體力上很好地應對,你的節奏會不會被打亂,就成了問題。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拒絕,很有可能失去自我。對音樂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在自己想彈的時候彈,準備好了再彈,這樣才能彈出真正的音樂。”

個人的發展曆程往往和小山實稚惠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所遇到的機會都不止一個。麵對一些很好的機會與誘惑,年輕人更應當學會取舍,隻有懂得放棄一些才能得到另一些,如果一味貪多,往往會“嚼不爛”。

2002年,從國際互聯網泡沫中恢複的中國互聯網行業開始回暖,堅持存活下來的阿裏巴巴境況好轉並開始盈利。一些公司高層認為,阿裏巴巴已經擁有眾多有價值的注冊客戶,資金也足夠開拓一個新領域,是時候尋找新的機會和新的增長點了。

當時,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升溫,部分投機商人掀起了炒房熱,於是就有高管建議去做房地產,或者是投資進入網遊和短信市場。這兩個市場都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盈利前景十分誘人。還有人建議阿裏巴巴在旗下設立一個新公司獨立運作,既可以增加收入來源,還可以分散B2B不成熟的風險。

但是馬雲卻說:“如果我們投資短信很快會賺錢,2002年、2003年短信業務拯救了中國互聯網很多站點。但是我後來發現它不可能從根本土拯救中國互聯網經濟,隻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緩解頹勢。”馬雲認為,在全世界時間不值錢的國家裏遊戲是最暢銷的。全世界最先進的遊戲國家是美國、韓國和日本,但這些國家都不鼓勵自己的老百姓玩遊戲,它用來出口。他說:“遊戲不能改變中國現狀,如果我們的孩子熱衷於玩遊戲,那是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