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幼兒園教學的幾點策略(1 / 2)

幼兒園教學的幾點策略

幼教天地

作者:周曉文

1.學會用言語與孩子交流

師幼的言語交流在幼兒教育中是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教師與幼兒交談,特別是個別或小組中的交談是幼兒分享情感、心靈交會的重要途徑。它需要教師在抓住機會、選擇話題、引發和延續談話、激發和調動幼兒談話的興趣和積極性等環節上具有靈活機智的策略、豐富的經驗技巧及對幼兒充滿全身心的愛。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平等地接納和鼓勵幼兒參與談話,讓幼兒產生“老師喜歡聽我說”的喜悅感,並相信老師是自己隨時可以交談的朋友。與孩子進行言語交流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1不輕易打斷孩子的話。當孩子說話時,不可輕易地打斷孩子說話,要耐心地、盡可能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否則,長此以往,孩子會養成說半截話的習慣。孩子想說的大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某些教師往往忽視這類問題,不注意聽完孩子所說的話,就以“老師知道了”或者“你想……老師幫你”等打斷孩子話。久而久之,會挫傷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1.2允許孩子申辯。申辯是一種權利,也是言語交流的一種方式。有的教師喜歡那種俯首帖耳“聽話”的孩子,老師怎麼講,孩子就怎麼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責備、批評,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反而會使孩子滋長抵觸情緒,為撒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與教師交流的過程,還是教師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2.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

在教育活動中,我經常發現孩子喜歡小聲地在下麵講話,插嘴的現象比較嚴重。具體表現為:當老師提出一個較感興趣的話題後,孩子們不等得到老師的允許便開始交頭接耳七嘴八舌地說起來,像炸開了鍋的豆子劈劈啪啪地說個不停,不管重複不重複別人的答案,不顧老師要求舉手說話的規則。“安靜!安靜!舉手說!”我的要求被孩子們的聲音給淹沒,誰都不理會。“噪音,這是噪音!”以為這樣的提醒會管用,但孩子們說得更高興了。“表揚麗麗,表揚果果。”可是沒有料到,隻有幾個孩子看著老師,更多的孩子並沒有停止說話的意思。“等會兒不許講話的孩子做遊戲!”部分孩子的聲音小了,但還有幾個說得眉飛色舞的孩子很忘我地在討論。“批評民民,批評慧慧!”我很嚴厲地指著站起來講話的“大嗓門”的民民和慧慧。其實隻要我們能靜下心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心理,就會發現,孩子有表達的欲望,七嘴八舌說話本身並沒有錯,通過處理孩子七嘴八舌的問題我們看到老師們的觀念出了問題,方法欠妥當。在活動中每一個孩子都有表達、參與、交流的需要,他們需要釋放自己的感悟、發現、想象、思考等。因此,遇到這樣的情況,老師就要給予全體孩子幾分鍾自由表達、交流討論的時間,使每一個孩子表達的需要都得到滿足。

3.以動物形象為主——布置有童趣的班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