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課程體係設立與教學方案必須符合“工廠教學”理念。
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用於學習。因而,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重要。學校教學的課程體係應結合“工廠教學”理念,與社會需要、市場需求接軌。學校應經常與企業聯係,多和企業及有關行業探討課程體係的設立,到企業一線多做調研。培養人才應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嚴格執行。課堂上的教學案例應豐富,並及時更新,適應最新的形勢需要。
(3)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
課程體係設立和課程案例設置得再好,沒有仿真的實訓基地的配合,課本也是呆板的,案例也是死的。而組織學生外出實習實訓,出於安全、經費等方麵的原因,不可能隨時隨地做到。因而,基於“工廠教學”理念的指導,校內仿真實訓基地的建設非常重要。合理運用真正達到仿真效果的校內實訓基地,比安排學生進行流於形式的校外“一日遊”的實訓效果要好。為了加大仿真力度,校內實訓基地可以引進企業的工作流程、工作規範、工作場景等,不能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計算機機房。這樣的校內實訓基地必將成為學校和企業合作的紐帶。一方麵,企業的新案例可以不斷補充進來,豐富實踐教學的案例和素材。另一方麵,學校可以借助這個實訓平台為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校企達到雙贏的合作效果。
(4)引入校外項目,組織學生實訓。
“教學工廠”要真正運作起來,必然要與企業實際生產情況有機結合起來。將學校師資、學生資源、校內實訓基地等資源合理配置,並加以有效利用,引進企業實際發生的案例,讓學生以企業顧問等身份為企業實際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不但為企業解決了實際困難,還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團隊協作等方麵的能力。實踐教學環節不再形同虛設,實踐教學目的也能因此達到。
(5)不斷探索“校政行企”合作模式。
高職院校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發展非常依賴社會這片肥沃的土壤。“教學工廠”的理念將學校和企業有機連接在一起,能給高職和企業帶來相應的效益。“校政行企”合作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隻有多角度、多手段、多方位、多途徑思考外貿類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問題,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高職院校應不斷探索“校政行企”合作模式,必將達到“八方效應”、“四方發展”、“雙贏“和“多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嚴中華.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理念解讀[A].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12.9.11.
[2]張誌明.對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的體認及思考[J].職教通訊,2011.6.
[3]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室變身“教學工廠”.資料來源:http://lwwfx.blog.163.com/blog/static/9199643320112241106235/
[4]周新源.教學工廠:實施校企合作的重要載體.2007年中等職業教育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
[5]劉燎原.關於”教學工廠”理念與實踐的思考[J].出國與就業,2011.5.
[6]陳清.高職實訓基地建設服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以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1(26).
資金項目:本文為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為2013JGA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