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速不降質,事半得功倍(2 / 2)

更多情況下,教師還要適時變換教法。發現法、探究法、研究法、自學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講授法,角色互換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因需而舉、因需成法、因變而變,要讓教學動靜結合,張弛有度,富有節奏,充滿變化,在教法變化中讓學生動腦、動口、動耳、動手、動身,不斷刺激不同興奮中心,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化繁為簡。

雖然我們常常告誡學生要記住知識,但記憶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學生想逃避可以理解。其實沒有學生不願意學好,但龐大的知識任務壓在他們頭上,他們太害怕、太累了。教師如果能“化繁為簡”,幫他們減輕負擔,則他們不但能學得快、學得多,而且能找回更多信心,何樂而不為呢?例如,我在講《洋流》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發覺學生為了記憶洋流的規律和寒暖流的判斷方法而焦頭爛額,甚至花很多時間還是弄不懂,實在很著急,我一直在想,有沒有什麼簡單快速的方法,花費時間研究了很久,結果總結出“8/0”規律,把寒暖流判斷簡化為“橫流均暖除西漂,豎向赤道為寒流”和“接近高溫即赤道,凸高為暖凸低寒”兩句順口溜,學生反映很好記,老師花一節課都講不懂的內容,一下子就明了。這讓我想起我以前的初中地理老師,其總是為我們編順口溜或幾字歌,列舉使我們對地理興趣濃厚、記憶深刻的例子。在後來的教學中,我總是為學生提煉重點詞句,課堂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可以說是突飛猛進。

3.講練結合。

講授新課的時候,有的教師講得過多、過細,以為這樣才能講得透徹,學生才能明白,其實這種做法擠占了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使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學生隻好把作業留到課後做,既加重學生的負擔,又收效甚微,這樣的課堂教學怎能不低效?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精講、少講,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易混知識點;不講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學能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仍不會的。要留足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完成作業,做到講練結合,當堂訓練。老師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梯度地設計相應的課堂練習,當堂訓練,當堂反饋。

綜上所述,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以學生發展為主旨,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投入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目標,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個人和社會的教育價值需求,組織實施的活動。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樂學、會學、善學地理學科,是一線地理教師不懈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