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政治教學的思考
政史地教學與研究
作者:任美林
現階段的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象,政治教師如何應對學生對政治課學習興趣不濃這種局麵呢?隨著我對政治教學內容的不斷熟悉,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現簡單談談對政治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教學內容要做到豐富多彩
要上好政治課,我認為必須符合主題鮮明、環節清楚、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思路清楚、語言流暢、課堂氣氛活躍,以及有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等基本要求。在這些基本要求中,我認為內容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內容決定形式。教學內容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一堂政治課的成功與否。那麼,怎樣充實教學內容呢?
1.認真備課,做好充分預備。
備課是上課前的一個必要環節,是上課的基礎。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材就是鑽研教材,準確把握知識點,理清知識結構,把握重難點;備學生就是首先必須了解學生,這是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備課的中心是備學生,所以我們應了解學生的素質狀況,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品格、方法等各方麵,學生的知識、能力、品格、方法,是教師教學的客觀依據。
2.收集材料。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現代社會信息爆炸。作為政治教師,我力求每節課的知識點都講解到位,信息量大一些,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含金量”。我通過廣播、電視等多種有效的媒體手段,搜集大量的材料、寶貴的信息,同時結合教科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增添許多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社會現象和事例,使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形象的事例相結合。這樣學生不僅接受所學知識,而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愛好,引發思考,增強教學效果。
二、政治課教學中的四個要點
1.閱讀。
閱讀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粗讀,就是粗略地讀,是一種翻閱法。要求學生記住課題,了解一本書包括幾節,每節有幾個框題,每個框題各講了什麼問題,找到觀點,著重了解大意,提綱式地把握一課書的主要內容、整體框架。這種讀法要求速度加快,隻有學會快速閱讀,提高閱讀效率,學生才能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才能把握更多的知識。第二種是細讀,就是精心、仔細地讀。要求學生看懂教材所列舉的事實、例證、資料、數據;弄清教材是怎樣運用這些材料分析問題,進而歸納、概括出結論的;提煉和整理教材內容的要點;把握問題之間的聯係;理解和記憶重要概念、基本原理。細讀,不是死讀書。
2.講授。
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教師總用空洞的說教,就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隻有講述喜聞樂見的內容,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主動參與,達到受教育的目的。要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活動,為他們展現自我搭建寬闊的舞台和空間。同時做到以人為本,認真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每個學生就是一本書,這些書各有各的精彩和亮點,必須仔細研究、反複揣摩、細細品味。當然,課堂中老師應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自由度,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細節,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這基礎之上,較簡潔地向學生傳授大量的知識,引導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感知、理解、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講解的方式是由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決定的,或描繪敘述或解釋說明或分析論證等。
3.討論。
在政治教學時,我們可以出一些有趣的、有新意的題目讓學生討論;拿一些學生關心的論題展開辯論;鼓勵學生到社會上觀察、學習、分析、研究,這樣做,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具體做法是:建議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理論或實際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辯論,相互學習,共同研究,達到理解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組織學生對某些問題進行討論。
4.練習。
“練”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的一個途徑。教師講得再好,假如不進行鞏固,這些知識就會逐漸忘記。“練”不是盲目地追求練習的數量和練習的次數,不能搞題海戰術,加重負擔。要練的得當,講求效率,即要巧練。巧設練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熟悉結構的過程,有效練習可以促進它的完成。
三、鼓勵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們要多給學生一些肯定和鼓勵,少一些批評和說教,不要隻盯著學生的錯誤看。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體會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綜上所述,社會在不斷發展,政治教學內容在不斷變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思維方式應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做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