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體育教學淺談(1 / 2)

小學體育教學淺談

體育教學與研究

作者:趙誌強

摘 要: 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擺正學校體育工作的位置,是推進基礎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體育課堂教學過程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學生既是教的“客體”又是學的“主體”,影響學生的是教師,沒有課堂指導和影響就沒有教學過程。

關鍵詞: 小學體育教學 教學方法 學校體育

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擺正學校體育工作的位置,是推進基礎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就一節課而言,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的技術動作要正確、規範,講解的內容既要簡明扼要,又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之聽得懂、易理解。“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實現教正確、講明白的教學目標,並非輕而易舉。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理論素質和技術素質。具體地說就是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技術動作的結構機理,完成規範準確的示範動作,善於運用教學技巧向學生傳授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一、教師要熟悉教材

教師不但要對自己所教年級的教材內容了如指掌,還要了解和掌握相鄰年級同類教材的內在聯係和整個學段同類教材的演化與要求,也就是說要把握教材的縱橫關係。這樣才有利於教師安排教學進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實質,準確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實行宏觀控製。在此基礎上安排教學內容,就容易做到重點突出,難度適當,講授內容貼切得體。例如,二年級一節跳遠新授課的教學內容是這樣安排的:(1)複習跳單、雙圈練習;(2)教學跳遠的落地方法;(3)教學全程技術(三至五步助跑);(4)在一區域內踏跳。從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說明教師熟悉二年級跳遠教材內容和要求,同時明確二年級的跳遠教材是由一年級立定跳遠(落地技術)和跳單、雙圈(單跳雙落技術)演變而來的。教師的教學意圖很明確,通過二年級跳遠教學,形成急行跳遠技術的基本雛形,為順利過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區內踏跳(三年級教學內容)鋪平了道路,同時為小學階段學習和提高跳遠技術奠定了基礎。

二、教師要了解學生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一樣都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對教學對象要有比較全麵的了解,學生的素質不僅和運動能力有關,而且隨著年齡的不同而變化,隨著性別和發育水平的不同各不相同,身體素質的發展有早晚、快慢之分,有快速增長階段、緩慢增長階段、穩定階段、下降階段。快速增長階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隻說明在一定年齡或年齡階段,身體素質增長較快或者成績提高較快,上升幅度較大。通過調查,在13歲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動作頻率快和反應速度較快的運動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徑、遊泳、技巧、遊戲等,發展平衡能力、反應能力、協調能力、速度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和與其相關的運動能力。了解這一年齡階段兒童共同的特征,還要掌握某些特殊情況,這樣才能根據教學對象的身心和實際水平,采取最佳教學方案,有效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