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1 / 2)

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體育教學與研究

作者:周莉

摘 要: 當前體育教育是中小學的重要工作,要逐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讓學生既享受了高效的體育教育,又得到了能力的培養。優質的體育課堂教學能有力推進學生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發展。另外,學生體育課堂中基本技術技能的有效掌握和正確運用,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也是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和需要實現的目標,更是提高教學質量和育人質量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新課改 體育教學 教學方法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工作主要體現在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堂教學是傳授技能、鍛煉身體、開展體育競賽和體育活動,使學生身心健康同步發展的主要陣地。因此,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勢在必行,也是教育政策的體現和提高教師素質的重點工作。一堂體育課時間並不長,活動範圍不大,雖然時間和空間受到一定局限,但學生的求知欲望會增強。如何在這個特定的空間,有限的時間裏讓學生學到更多,學得更好,達到高質、高效的要求,應該是每一位體育教師的最終目標和教學向往。因此,著眼現狀,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高體育備課質量

體育課堂不再讓教師一人“壟斷”,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沃土,是學生展現活力的場所。教師不能總是讓學生一言一行聽命令,以往機械式的教案已經不能適應現實需求,教師“一案在手,事事無愁”的日子已經告一段落。首先要改革傳統教案,培育特色教案。傳統教案的模式主要側重體育技術技能的傳授,在教師如何教學生上下工夫。教學內容上,增設了許多技術性很強的內容;教學環節上,嚴格控製學生的練習時間,甚至精確到以秒為單位計算。它限製了教師的教學行為特色,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導致教學效率低,學生很難獲得學習樂趣。高質量的體育課堂少不了特色教案的牽引,根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課型、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確定多種形式的教案,在省時高效的前提下,實現體育備課呈現方式多元化,由目標統領教材,備課簡潔明了,蘊涵特色。

二、立足新課改,更新教學觀念

新課改傾注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提出了“健身第一”的體育思想,人文與科學融合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麵和諧發展。擺在體育教師麵前的一個首要問題是體育課教些什麼,如何教?這裏就涉及觀念問題,要改變教學觀念,首先就要處理好師生關係。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學習者和應用者,二者密不可分,缺少二者當中的任何一個教學行為的完整實施就無法完成。新課改要求教師深刻認識教材,作為課堂教學基本要素之一,教材引領教師、教師引領學生,最終還是教師帶著學生走進教材。課堂教學的主體活動是學生學習教材的活動,新課改要求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實踐能力,教師應由主宰者的角色身份轉變為輔導輔助者。

三、應用低耗時、高收效“人文式教學”課堂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是體育教師的本職,在學生技能獲得的過程中,師生關係不平等,阻礙了學生主動性行為的發展。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交流,提高育人質量,讓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培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