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體育與健康教育對中職學生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的重要性(1 / 2)

體育與健康教育對中職學生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體育教學與研究

作者:李軍

摘 要: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體育課的升華,《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和學習的需要。而中職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曆的豐富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麵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和禮儀問題。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學生剛從初中三年級進入中職一年級,還不熟悉陌生的中職學校的環境,老師隻有在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指導下,學生才能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一個合格的中職學生,最終成為一個全麵發展的人。文章圍繞體育與健康對中職學生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展開論述。

關鍵詞: 體育與健康教育 中職學生 行為習慣 心理健康 重要性

隨著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

一、中職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

由於中職學生要養成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健康涉及方方麵麵。課前、上課、放學、作息……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因為中職學校的教學有別於普通中學的教學,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往往使剛入學的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他們在走入社會時必須具備的。

對於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標準。特別是剛進入陌生環境的學生,他們的可塑性強,熱切地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老師。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於規範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一)言傳身教

中職學生,特別是剛入學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曆的豐富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麵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和行為習慣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導致人格缺陷。因此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鬆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他們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是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的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也就是說,老師的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我們要規範學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注意這種“放大”和“模仿”效應。在與學生、家長、他人的交往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求教師無論在什麼場合下都講普通話、文明用語,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就是要有針對性地對廣大中職生開展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這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引導,發現學生心理品質的共性和個性,繼而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輔導和行為習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