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對策(3 / 3)

3.2改善師資水平。

高校不僅要保證足夠多的教師,還要保證教師的業務水平。隻有擁有足夠多的教師,才能保證武術教學規模,充分發揮器材與場地的作用;隻有教師文化水平及專業水平都較突出,才能真正教有所成,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武術學習的好處,才能真正推動武術教學的發展[4]。

為了保證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高校應該在校內不定期舉辦教師間的武藝切磋、校內武術教學方法研討會等,發現學科的專業人才,並給予其展現的舞台,同時要組織武術教師定期進修,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保證教學能力與時俱進。

3.3豐富內容,改變方法。

目前高校教學很難真正實現一對一的單獨輔導,所以應該在課堂授課的基礎上,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強化對個體的指導,發現學生自身的特點,盡量通過分組分類的辦法因材施教,同時要鼓勵學生間相互切磋與交流,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在碰撞中自我矯正,還能增進學生間的感情,營造良好的氛圍;或者引進視頻教學方式,結合教師的講解與示範,鼓勵學生自我練習,相互較量。

教學內容方麵,可以增加一些新鮮的武術形式,如劍術、散打等廣受學生關注與喜歡的項目,充分利用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豐富課堂內容。

3.4注重武術中的力量。

武術練習或是使用都應該體現出演練者的力量,針對目前武術學習隻停留在招式與形式層麵的特點,學校可以定期舉辦武術比賽,讓學生從實戰中認識到武術的技擊性、力量性,自主加強武術技能與能力的訓練,發現藏在武術中的美感,自發地想學習,願意為武術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3.5融入思想理論教育。

麵對高校武術教材不合格的困境,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多讀一些有關武術學習的指導性書籍,不僅有利於學生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可以深化學生對中華武術的認識。

加強武術教學中的德育,改變武術僅僅是一項體育項目的認識。“技擊乃末技”,足以說明武術在我國文化體係中的作用從來就不是為了戰爭與格鬥,武術像其他文化遺產一樣有自己的思想理論係統,深入講解武術中蘊含的宇宙哲理、人世道理,注重武術之“道”的講授,將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學習武術的必要性及好處,激發學習興趣。

4.結語

武術起源於健身保健,發展於格鬥技擊,冷兵器時代曾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卻衰落於現代文明的繁榮之中,轉而成為全民健身的首選,隻是經過千年歲月的打磨,已經不複當年的光輝,殘存下來的已遠不及當年全盛期的精華,成了一種式微的傳統文化,需要大眾的保護。而傳承優秀文化、發揚古老文明,無疑是現代大學生的重擔,但是由於長久以來積壓的問題,導致武術教學麵臨著備受輕視、師資不濟的尷尬境地,不僅影響高校武術教學水平,更影響大學生對武術的認識與評價,不利於文化的承繼[5]。本文從提高校方重視度,從而提高師資水平,進而改變課堂內容與教學形式等角度針對當前武術教學困境提出解決辦法,希望能夠對推進高校武術教學改革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楊麗娜.解析普通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2014(02):16-18.

[2]李嶽.淺析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科技體育,2013(10):35-36.

[3]孟雲鵬.我國高等院校武術教學研究現狀[J].黑河學院學報,2013,19(10):79-81.

[4]姚晉宏.高校武術教學現狀及改革對策[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1):65-67.

[5]武冬,呂韶鈞.高等學校武術課程體係改革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27(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