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對策(2 / 3)

2.武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硬件條件不過關。

當前高校武術教學麵臨少器材、沒場地的尷尬境地,有些院校真的是財力不允許,沒有資金購進教學器材,而有些院校則是不想在武術教學方麵進行投資,導致武術教學普遍器材陳舊、場地狹小甚或沒有資金,使得武術教學流於形式,難有發展。

2.2師資條件跟不上。

目前很多院校的武術教師都處於緊缺狀態,滿足不了教學需要,教師疲憊不堪,學生也沒有興趣學習;還有便是教師的學曆雖高,但是教學水平卻很低,即便解決了師資緊缺的問題,對武術教學也沒有幫助。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近年來為了達到國家對院校的評估標準,招聘教師時看重教師的學曆,導致一些真正的武術教學人才得不到崗位,得到職位的又不會教,使得武術教學難有成果。

2.3內容陳舊,方法單一。

大部分院校的武術教學仍然延續多年的初級長拳及簡化的二十四式太極拳,對其他拳腳功夫或器械武術根本沒有涉及,不僅與學生身體素質不相適宜,對發揚我國武術的博大精深也根本沒有幫助;在教學方法方麵,仍采用以班級為主的授課方式,這種授課方式方便了教授,卻難以收到效果,因為教師幾乎不了解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無法決定其是否適合學習武術及適合哪類武術學習,導致一部分學生難以學出成績,產生犯難畏懼心理,做不到因材施教的武術課根本不是武術教學,難以讓學生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

2.4缺少技擊格鬥性。

武術本身除了防身健體等功用外,還有技擊格鬥的實效,不僅因為武術曾在軍事戰爭中得到成長,更因為隻有打出武術本身的進擊氣質,才能真正發揮活血行氣、強身健體的作用。而在現實的武術教學中,教師沒能很好地示範武術的進擊性,導致學生隻看到了武術的形式與套路,學起來是花拳繡腿,缺少力度,使武術教學變成了“舞”術教學,製約了武術的發揚光大。

2.5教材資源匱乏。

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理論的指導,武術學習也一樣,但是目前高校中武術教材過於專業,不適合沒有基礎或基礎很差的大學生,為了避免純技術教材的不適用,各個高校開始自編教材、講義,不乏有的教師簡單摘抄,而有的院校幹脆取消了教材,將武術教學變成隻有教師示範的體育課,這都不利於學生的學習。

2.6成績計算方法不正確。

學生的體育成績不僅要納入到總成績的計算中,還要製定正確的成績計算方法,不能單單依據學生期末競技成績計算體育成績,還應考慮受先天身體素質及接受能力的影響[3],有些學生的體育敏感度很低,但是他們比別的同學付出了更多努力,此時成績若是單單依據最後的技能確定,難免會抹殺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放棄對武術的熱愛,而武術的發展不僅依靠技能的豐富,更需要理論的完善,而這些學生就是那些可能在武術理論方麵有所成就的人才,是值得教師培養的。

3.優化對策

3.1提高重視度。

一直以來,我國教育都重文輕武,注重對文筆知識的教授,輕視學生體育知識的獲得、身體素質的提高,武術教學因此長期不受人重視。隨著高校的教育改革,體育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高校領導對武術教學的認識也應該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隻有認識上有所改觀,提高重視度,武術教學才會受到應得的重視,擁有先進匹配的教學器材,在激發師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表明學校對武術教學的立場,從而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武術教學中,武術教學與研究現狀自然會得到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