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雲南高校引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思考(3 / 3)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其中許多項目具有很強的競爭性,如蒙古族的賽馬、彝族的摔跤、塔吉克族的叼羊等,這些體育競賽的廣泛開展,可以使人們的攻擊心理得到有效宣泄和引導,成為調節人與人關係的一種直接手段。[8]在高校裏通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相互學習,不僅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學習,而且在共同參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增進了各民族學生之間的團結。

2.6雲南省高校引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成就

民族體育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為加強培養訓練民族傳統體育人才,提高競技、表演水平,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籌措資金,建立民族體育項目基地,經常性地培訓運動員。雲南民族大學、雲南師範大學等開設民族體育專業或民族體育課。雲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從2001年起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開始隻作為選修課程開設,2002年起改為基礎課程,並保持每學期36個學時,2006年,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被評為雲南省省級精品課程,2005年該院獲得民族傳統體育碩士學位授予點資格,2008年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體育文化研究基地。民族傳統體育基地的建設,對穩定隊伍、保證傳承、長期訓練、水平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9]地州高校也嚐試性地開設了一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課程,如:大理學院建立了舞龍舞獅隊和民族健身操代表隊,麵向體育專業學生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課及部分實踐課,有效推進了雲南高校引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思路。可見,當前雲南高校引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略有成效。

3.結語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資源豐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分布具有地域特點;雲南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有一定了解者頗多,但是缺乏專業人才;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引入高校,有助於建設雲南高校特色體育教育;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引入高校,有利於弘揚和傳承少數民族體育,有利於促進高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組建雲南省高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引入高校建設小組,統一規範整體布局。

參考文獻:

[1]張宏誠.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入雲南高校體育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9(30):152.

[2]吳玲,王世瑛.中國旅遊地區概況[M].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6.

[3]雲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蓬勃發展[EB/OL]http://www.yn.xinhuanet.com/topic/2010-11/09/content_21350398.htm

[4]方禎黃,光偉.雲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地域文化特征[J].體育文化導刊,2006(5):91.

[5]句豔東,趙靜冬.針對雲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展開的教師調查分析[J].學理論,270.

[6]陳曦.雲南26個民族的經典節慶Happy?快樂[M].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

[7]趙黎.論雲南高校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開發[J].華章:54.

[8]賈效學.傳統體育文化對構建少數民族和諧人際關係的作用[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10:18

[9]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