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的敘事研究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羅夢華
摘 要: 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隻有教師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有趣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樂意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生數學教學 數學學習興趣 培養方法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怎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奇妙,真正愛上數學、樂意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呢?
2011年,我接手一個六年級班級的數學教學任務。初接觸這個班,我就發現這個班的學生對學習數學沒有什麼興趣,他們不但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作業也一塌糊塗,隻要題目稍難一點,全班就沒有幾個人會做。我心急如焚,立即采取了措施,苦口婆心地給他們講數學的重要性,在學習上對他們嚴格要求。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我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再看看學生,結果令我大失所望:學生不但沒有絲毫進步,反而對我這個數學老師是怨聲載道,對學習數學更是沒有半點興趣,期中測試的成績很不理想。
後來我靜下心來重新思考這個問題,知道跟他們來硬的沒有用,這個年紀的孩子正處在叛逆期,你越是強迫他去學,他越是不學,結果隻會搞得一團糟。於是我決定改變策略,先讓學生喜歡上我,這樣學生可能就會樂意聽我講課了。之後,我常常和他們一起聊天,了解他們以前的數學老師,知道了他們為什麼不喜歡學數學。主要是因為這個班的數學老師更換太過頻繁,而沒有一個老師真正關心過他們,隻知道問他們要成績要分數,考不好不是批評就是告訴家長,於是,回到家又是一場暴風雨。所以他們從來都是被迫學數學,不樂意主動學習數學。
從此以後,我不但在生活上關心學生,還經常和他們一起聊天玩耍,學生也漸漸喜歡上了我。在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就在網上搜集了許多關於數學的小笑話,把它們靈活地運用到每一節數學課中,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遊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乏味,也不容易“走神”,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久而久之,就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不是單純地“教”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去做、去想。如我在教學生“探尋規律”的時候,對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擾人心煩的小事,提出了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解決,學生非常感興趣,他們覺得有些方法實在太妙了。如我在引導學生計算“2+4+6+8+…+100=?”時,讓學生對數學問題本身進行研究,探索規律,終於得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解答出來後非常開心,又立即有學生提出,雙數相加有規律,那單數相加有規律嗎?於是學生進入了下一輪探索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