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家公司怎樣從10億估值到一無所獲(2 / 3)

董事會對於公司現狀非常不滿:用戶支持成本被嚴重錯估、廣告開銷過於龐大而轉化率又極低、幾名核心員工不滿股權結構和投資人的優先清算權選擇離職。理查德沒能很好地勝任CEO的工作,公司麵臨巨大的困難急需資金周轉,但他卻籌不到錢。於是,掌握著60%股份的投資人決定另請高明,找來了一位臨時CEO掌控大局,我們把他叫做喬治吧。喬治也清楚投資人優先清算權的條款,他表示接受這份工作需要滿足他兩個條件:一是為他和留任員工拆分出5%的股權;二是為公司籌集資金,給他留出時間扭轉公司局麵,或是賣掉公司。

Pied Piper目前沒有盈利,現有的投資人也沒錢了。BTV說:咱們借債來維持運營吧,過一段時間情況可能會有所好轉。他們打的算盤是至少在自己完成融資前不用降低Pied Piper的估值。

他們去找了一位在PierLast投資銀行的老朋友借錢,一共1500萬美元,但要求雙倍償還並且需要高優先償還。這是相當一份嚴苛的協議,但是公司資產負債表看起來那麼糟糕,也很難從別處借到錢。Pied Piper現在每個月為辦公室租金、雲服務、客服和支付新產品開發員工工資就要花掉200萬美元,如果現在沒有資金注入,公司隻能關門大吉,如果沒有新產品,公司也賣不掉。現在已經成不了大氣候了,隻能盡可能提高公司估值。

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的用戶增長速度依然十分緩慢。市場壓力迫使他們降價,又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幾位核心開發者的離職更是給公司雪上加霜。很快,公司再一次麵臨資金耗盡、彈盡糧絕的窘境。投資人開始擔心了,因為他們有可能血本無歸,而且如果破產拖欠員工工資將會對他們的聲譽造成極大的破壞,這可不是件好事。

幸運的是,有一家名為WhiteKnight的上市公司此時提出願意收購Pied Piper。雙方產品可以形成互補,而且WhiteKnight手頭現金充裕,願意出資2.5億美元。這個價格雖然和之前10億美元的估值相去甚遠,但是考慮到公司的境況依然是相當可觀的一個數字。

Pied Piper的債權人PierLast對於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非常擔憂,他們要求董事會保證還款或者接受這筆收購,他們隻想拿回他們的3000萬美元。 Hooli也想促成這筆交易,因為如果公司被收購,他們就可以在償還完PierLast兩倍的債務後,優先拿回他們投資的2億美元。

對於占股20%的Hooli來說,如果讓公司繼續發展,至少要估值10億美元他們才能拿到同等的金額,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這家公司已經不太可能再加入獨角獸俱樂部了。對於BTV來說,他們原有的資本已經耗盡了,最近又剛剛完成3億美元的融資,所以他們也同意賣掉公司,拿回自己的1000萬美元。

天使投資人彼得雖然對於現在的結果非常失望,但是他已經在AngelList投資了一係列公司,最近還從一筆25萬美元的天使投資中淨賺了300萬美元,所以他也算淡定,畢竟不可能所有項目都成功。甚至創始人理查德都讚成賣掉公司:他仍是董事會的一員,但是由於公司缺乏盈利能力,也缺少新的資金注入,拒絕這筆收購就意味著破產,意味著拖欠工資,對他個人的聲譽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害。臨時CEO喬治以及核心團隊成員則要求獲得他們所有的1250萬美元的股權。此外,公司還需要支付律師的費用和銀行的服務費用。

上麵這些需要優先支付的錢已經超過了2.5億美元。最終,創始人理查德什麼也沒落著。

融資協議非常重要

每個創業者都必須充分理解“優先清算權”、“參與分配權”、“棘輪條款”以及“優先股”等概念。對於風投來說,他們投資的項目有一半以上都是以失敗告終的,這些條款規定都是風投從失敗中總結出來的。他們清楚地知道,融資協議比估值要重要得多,因此他們通過這些規定來確保公司走下坡路時依然能夠最大程度地保護自身財產。

當然,融資協議本身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他們隻是談判的結果,是高風險投資的標配。但對於創業者來說,如果在公司出問題時你才發現條款中的規定對你不利,那隻能說是你自己的責任。

資本構成表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對於股權結構中存在不同類別股份的非上市公司而言,資本構成表無法完全反映真實情況,也不代表最終的資產分配結果。

在上麵的例子中,三方投資人分別持有20%的股份,而理查德和員工持有40%的股份,然而最終公司出售時,由於嚴苛的條款和各種優先權,每個人拿到錢的多少卻是完全不同的。

在完成每輪融資之前,你應該列一張表格,把每個持股人在退出時的優先次序排列出來,分成低、中、高三檔。你會發現,如果可分配的資產額度較高時,皆大歡喜;比較低時,大家都不高興。

但是多數公司在資本退出時所分的錢處於中間這檔,這時候,根據你的融資金額和融資時所簽的協議,你可能會分文沒有,甚至賠得傾家蕩產。

如果你連這些都不明白就把公司的一部分賣掉那就太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