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煩悶——別讓它毀了你(3 / 3)

但是在你有心去買莫紮特鋼琴協奏曲來幫助你從事靜坐,另外仍有些事是你必須注意的。因為即使是演奏同一首樂曲,不同的樂器,不同的演奏方式,甚至不同的演奏者(或者是不同的錄音手法),都仍可能對你造成不同的反應。

此外,也請記住,任何樂器鬆弛心靈的效果也會跟其演奏者(音樂家對樂曲的解釋常會有極大的出入)及其演奏方式(斷音式的長笛演奏,其舒解心靈的效果就比不上流暢式的)息息相關。回音及反響是另外兩項會影響錄音中鬆弛效果的因素。“在一些最神聖的古代建築中,像金字塔、泰吉馬哈爾廟、哥特式大教堂,都有不同尋常的長長回音與反響效果。這些結構裏的音響特征能有效地加強聲音,使它對大腦造成某種特殊的效果。顯然它具有刺激內啡素這種腦胺基酸分泌的功能,而使你在短時間內立即得到鬆弛的感受。

對某一音樂熟悉度也會影響這一音樂所帶給我們的鬆弛之感。如果你的父母在你還小的時候曾逼你練過某個曲子,那麼就有很大可能,不管是誰在演奏或是用什麼方法錄音下來的,這支曲子都不大能帶給你任何放鬆的感覺。而另一方麵,如果你能把某一段音樂跟某種深印在你記憶裏的撫慰性經曆連接在一起,那麼不論是在什麼時候,隻要你聽到了這音樂,它都有可能會讓你進入一種極深的紓解狀態中而感覺到安適。

路易斯博士在此一領域裏的研究心得廣受世界各地人士的推崇,他也已針對這個主題寫了本書《聲音健康》。但最令其聲名大噪的,還是他自己的錄音。他根據一種他稱之為“抗狂亂新法”的新式音樂,錄製了這種創新式樂曲。他在其中結合了各種已經被現代研究證明為最具舒解身心效果的音樂因素在內。路易斯博士的音樂裏有一項最突出的特點。那就是,不管你聽上多少遍,你總難以記住其旋律,也就無法隨著音樂來哼唱了,因為其中根本就沒有旋律這種東西,也沒有主和弦或節奏可言!路易斯博士說,而這正是其妙處之所在。

他解釋說:“西方的音樂多傾向於引發一種製約性的反應。當我對你唱DoReMeFaSolLaSi卻在最後一個音前陡然止住,那你馬上會在心裏自動接唱下最後一個音“Do”來完成整個音程。於是我們就被鎖進了某種特定的進行程序裏了。而我的音樂特色就是打破那種預期的反應,以便你能接觸到音樂的真正影響力。在少了可隨之哼唱的旋律或是穩定節奏之際,大腦起初是感到迷惑,因為它發現它不能按一般的方式來分析這段音樂。但隨之發生的是,我們就會以真正對待聲音的方式來對它產生反應,而不再是以一段可以分析的音樂來看待它。就我的經驗來說,當身體可以有自由去選擇它自己的反應的時候,也就是當它不必被迫要對某一節奏性刺激或旋律刺激做反應的時候,它就會選擇一種非常自然、健康、又特具鬆弛身心效果的形態。”

路易斯博士把這種音樂稱為“空中傳導的維他命”。他說,“因為我們隻使用了某種樂器,所以這種音樂聆聽起來並不難接受。它能與身體充分混合。而且,我們也不像傳統的西方古典音樂那樣急速地轉換其主要的中心旋律。這便讓身體能以更健康的方式來與某頻率產生反響。”路易斯博士的音樂鬆弛心靈效果已獲得了研究證實。它比所有其他型的音樂,包括古典音樂和輕音樂在內,都更能對各種不同層次的人產生理想的舒解效果。例如,在實驗室裏,所有聆聽路易斯博士的音樂的人中,有95%的人幾乎都由腦波轉為更鬆弛之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