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一點上可以學到什麼呢?那就是,我們的疲勞通常不是由於工作,而是由於憂慮、緊張和不快。
品茗一杯熱茶,淺酌一杯美酒,隻是一個閑散無事的晚上,都有可能成為我們放鬆自己的方式。事實上,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鬆弛自己緊張情緒的方法,這些方法,有些也許是有助於健康的,但有更多可能是有負麵作用的。例如,每年醫生就能開出數百萬張鎮定劑的處方。這些藥不但具有潛在的危險性,而且事實上也是完全不利於消除焦慮的。一些所謂有鎮定功效的東西,像酒精,其實並不真的能消除壓力。它們隻是會掩蓋真相(至少暫時是如此),使其隔絕於冷酷現實之外。然而,另有些方法能幫助我們釋放壓力,讓我們重獲精力與工作熱情。你不妨試試下麵這些方法:
一般人大多都有他個人所喜歡的音樂,他可以隨時打開機器來聆聽,以驅除所有壓力和一天積壓下來的緊張情緒。但問題是,究竟這樣的音樂選擇是不是真具有舒解心情的效果?據作曲家兼音樂研究者哈潑博士表示,在聲音的撫慰性效果上,關鍵並不在於耳朵的感覺。
卡耐基說:“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其實我們對音樂的反應,遠不止於聽覺,它更是一種完整的身體反應。要是你是戴著耳機聽音樂的,你還能‘感覺’到音樂,那是因為音樂也是振動,而這些振動還會影響到你的心跳、血液流動、腦波,和你全身的化學作用。”
有趣的是,曾經測試這些生理反應的研究人員說,這種生理反應跟我們的音樂嗜好不甚相關。換句話說,你並不是非得十分喜歡某種音樂才能借此獲得鬆弛身心的效果。他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會使我們心情獲得放鬆的音樂,其實並不見得真的有此效果;至少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明顯。
卡耐基說:“我曾聽人告訴我,古典音樂能讓他們感到放鬆,但是對他們的腦波的測試卻顯示其心跳、血壓、肌肉反應,以及直流電的皮膚反應(這些都是標準壓力的顯示器)卻全不是這回事,其中完全沒有真正鬆弛的生理證據顯示。一般來說,古典音樂並不會激發深入的鬆弛。但這並不是說它一定不具有此功效。其實,任何音樂能否有所功效,關鍵還是在於你個人的反應。你隻需好好觀察你的身體,再看看自己感覺如何,讓音樂成為你注意力的核心。試著坐下來或是躺下來,但是即使你不能,也總要注意你的感覺如何。如果音樂能幫助你呼吸減緩並且變深,那它就是能對你發揮鬆弛的效果。”
節奏較自然的聲音能反映我們自己的心跳與呼吸。因此,對大多數人而言,這種聲音似乎也較具鬆弛身心的效果。事實表明:“有一部分的古典音樂確實是屬於這一類的。例如,一些緩慢二節拍的巴洛克作品,以及由巴哈、亨德爾以及塔勒曼等作曲家創作的部分音樂,就是按著心髒那種一秒一下的自然節奏而編寫的。”
相反地,搖滾音樂的標準節奏則剛好與這種自然的心跳節奏相悖。所以人們才常覺得它會令人煩躁或興奮。因為它已使我們自然的傾向混亂了。
舒密博士是舊金山“新領域學習”研究的前一任主任,他也對人類在音樂方麵的反應做了一些分析,尤其是那些具有令人鬆弛效果的音樂對我們學習能力所具有的效果。他也很強調某些拍子較慢的巴洛克作品在鬆弛身心並加強學習潛力上的幫助。但是由於他的學生不大會把這樣的段落跟音樂盤中較快拍子的部分區分開來,所以他就幹脆自己作主,替他們收集了50分鍾有此舒散心情效果的巴洛克音樂,錄進同一盤裏。他說,有較長演奏時間的這類輕鬆音樂還包括了帕黑爾貝爾的D大調輪唱,莫紮特的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曾用於電影主題曲),以及阿爾比諾尼的G大調慢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