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柏林危機和柏林牆(2 / 2)

二、柏林牆的修築

戰後在成立的民主德國,大量民眾出於對國內政治環境和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滿,紛紛經由西柏林出逃到西方國家。據統計,從1949年民主德國建立之日起到1961年8月,自邊境逃往聯邦德國的東德居民約有260萬,占民主德國總人口的16%,其中半數以上是通過進入西柏林逃亡的。逃亡的東德居民中,大部分是科學家、醫生、工程師、熟練工人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士,人才的流失給民主德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巨大損失,為了保持國內社會的穩定,民主德國政府急切希望采取嚴厲措施,切斷本國居民的逃亡的途徑。

1961年8月12日,在民主德國部長會議上通過決議:把歐洲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尚處於開放狀態的邊界有效地控製起來。修建柏林牆的工作很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秘密的展開。

為完成這次行動,民主德國政府成立了“特別行動指揮部”,組織發動了大批國家人民軍、國家安全部、內務部、警察等人員,13日淩晨時分,全體人員集中到了西柏林周圍的邊境線。他們很快在開闊的地麵上豎起了一個個水泥柱,架設鐵絲網;而在別的地段,他們充分利用自然的河流與建築物,拉起了一道道鐵絲網。在天亮以前,民主德國已經把整個邊境下完全控製起來,切斷了西柏林與外界的地麵交通。為避免過於激怒民主德國和蘇聯,導致局勢惡化,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隻能容忍了這一既成事實

到1961年9月中旬,一道高3.5米,長3.5公裏的水泥勾縫土石牆破土而出,從1963年起。民主德國在一切能施工的地段建造光滑的水泥牆,並在其頂部建造水泥圓管,讓人無法攀爬,後來又在一些重要地段建造內牆,兩牆之間有100米寬的“無人區”,荷槍實彈的邊防人員日夜把守,一旦有人擅自越境,邊防人員隨時可以開槍射殺。從1981年起,又沿柏林牆增設了20個嘹望台,將東西柏林的水泥牆增高到4.2米,加固的柏林牆越來越難以逾越,能成功西逃的人少之又少。據統計,柏林牆建成後大約5000人試圖越跑,其中3200人被抓獲,239多人在越牆時被打死,260多人受傷。

當時的柏林牆在民主德國政府的領導人心中,它是保衛社會主義,防止西方顛覆的保衛牆,但在全世界麵前,它是德國和歐洲分裂的標誌,是美蘇冷戰的象征。

鏈接:柏林牆的開放與德國統一

隨著80年代後期,美國與蘇聯對立的緩和,在民主德國國內的抗議示威吃起彼伏,國民不斷經由匈牙利、捷克等國逃往聯邦德國的情況下,民主德國政府於1989年11月9日晚做出了一項重大決定,開放“柏林牆”,宣布民主德國公民從即日起經由民主德國邊界出國旅行和多次往返,不必申述特別理由,憑身份證就可去西柏林。這一決定公布之後,人們潮水般湧向民主德國各邊境站大門,等待出境。這一決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誌著民主德國40年來第一次開放了兩個德國和東、西柏林之間的邊界,打開了兩國之間長期封閉的閘門。柏林牆的開放被曆史學家認為是東西方冷戰終結的開端,也是東西柏林和東西德統一的標誌。1990年10月3日,德意誌民主共和國加入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德國和柏林完成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