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藝術家是一個源於自然,發於心靈的藝術作品的創作者。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許多人眼裏,人們將藝術家隻是單一地看作是畫家。那麼,畫家和藝術家又是怎麼來界定的呢?
說簡單點,畫家就是畫家,畫畫的。
而藝術家是所有創造藝術的人的總稱。藝術家是廣義的。比如,唱歌,跳舞,畫畫,等等,隻要能賦予作品生命的都可以叫藝術家。
畫家隻能是畫家,藝術家可以是工人、農民、軍人……,可以是任何一個職業。換句話說,藝術家是一個總類。畫家隻是一個分類。藝術家包括了畫家,而畫家隻等於畫家。
黑格爾說:“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
這裏,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們深入生活,從中找到創作靈感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多的啟迪。
比如:王冕畫荷花的故事。
王冕小時候的一天,他正在湖邊放牛時,天忽然下起雨來。當雨過天晴後,湖裏的荷花和荷葉,被雨水衝洗得幹幹淨淨。特別是太陽光下,荷葉上滾動的水滴一閃一閃,漂亮極了。王冕看了便想:“如果把它畫下來,我就能天天見到這幅美景了,該多好啊!”於是,王冕開始畫起了荷花。
當然,剛開始他畫得並不好。有人譏諷說:“不要浪費紙和筆了,你畫得太糟糕!”王冕聽了並沒有氣餒。因為他的堅持,終於越畫越好,荷花躍然紙上,就跟真的一樣。自有識貨之人爭相購買,這樣,王冕就用賣畫的錢拿回家孝敬母親,畫畫,使他的家境漸漸好轉,最後終於一畫難求,使他成為一個全國有名的大畫家。
興趣和執著,讓王冕成就了理想人生。
再比如,那個著名的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
達芬奇在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畫畫。有一天,老師拿出一個雞蛋說:“請你畫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能做到嗎?”老師說完就離開了,留下達芬奇暗自想:“雞蛋有什麼好畫的,這又有何難呢?”
達芬奇翻來覆去地看,雞蛋隻是雞蛋而已。然而看似簡單,卻怎麼也畫不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來。他隻好去問老師。老師表揚了他認真觀察的做法,同時,告訴他,別小看這一個雞蛋,其實,從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
達芬奇記住了老師的教導,從此,他不僅用手去畫,而且用心靈去畫。幾十年之後,他終於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大畫家。
多角度的觀察與思考,讓達芬奇成就了夢想。
黑格爾還說:“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
王獻之練字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師承父親開始學書法。有一次,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王羲之突然從後麵去抽他手中的毛筆,結果,獻之握筆很牢,並沒被抽掉。由此,父親高興,兒子當然也心中沾沾自喜。
還有一次,父親的一位朋友讓小獻之在扇子上寫字,他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麵上。眾人對小獻之的書法與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的成就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然而,對此,小獻之的父母卻若有所思……
於是,小獻之的母親郗氏對兒子說:“你要記住,寫完院裏的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小獻之聽後泄氣地說:“難啊!啥時候才能寫完呢?”
母親鼓勵他說:“孩子,隻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隻要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同時,也讓他的字和父親王羲之的字並列,而被人們稱為“二王”。
藝術家的成長之路從來都不是平坦的,隻有那些有興趣,善觀察,又執著努力的人,才會成功到達終點。
並且,正如黑格爾所說,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不應當隻是單一的畫家,應是興趣廣泛的多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