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放下改變的念頭
與所愛的人長期相處的秘訣是:放下改變對象的念頭。——黑格爾
黑格爾的好友荷爾德林是一位極富有才氣的詩人。荷爾德林的作品後來被公認為可以和歌德、席勒並列在一起。在荷爾德林的激發下,甚至,黑格爾還寫了一篇長詩——《讚歌》(副標題為:致荷爾德林),表達了黑格爾渴望與友人重逢的急切心情。
然而,真可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
荷爾德林是富有才氣的詩人,也正是因為詩人的激情,使醉心於希臘和柏拉圖極樂園的家庭教師——荷爾德林,墮入了不應該有的情網。迷戀並錯愛上了他學生的家長,有著罕見的、完美的、極富古典意意味的姿色和靈魂的貢塔爾太太。
荷爾德林當時的心神極度不安定,他控製不住自己的激情,失去了理性,甚至陷入了犯罪和墮落。荷爾德林求救於好友黑格爾,可是,確實值得信賴的朋友黑格爾也無法指導他“拿定方向。”
正如著名女作家三毛所說:“愛情有如佛家的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是錯。”
終於,“紙裏包不住火”的愛情暴露了,荷爾德林帶著那顆詩人脆弱的心離開了。幾年以後,得知情人離世噩耗的荷爾德林,風餐露宿地趕去,以致最後神經錯亂。雖然黑格爾想盡辦法使他恢複,可是,荷爾德林仍在神智混亂中度過了此後36年的餘生。
黑格爾為好友惋惜,圖賓根神學院的一顆文化巨星就這麼隕落了。
荷爾德林的遭遇,使黑格爾在法蘭克福原本愉快的經曆變成了掃興的,不幸的回憶了。
黑格爾在給友人辛克萊的信中表達了這一心情:
“為我們巍峨的菲爾德山和阿勒金致意,我從不幸的法蘭克福經常很愉快地眺望他們,因為我知道你住在它們的山腳下。”
黑格爾曾經設想:假如荷爾德林沒有無法自拔地愛上已為人妻的貢塔爾太太,假如荷爾德林沒有改變貢塔爾太太原本在生活中的角色,那麼,荷爾德林就不會激情澎湃地失去了理性,就不會在神智錯亂中度過36年的人生,那麼,荷爾德林的整個人生篇章就得重寫了。
由此,從好友荷爾德林悲劇性的愛情中,黑格爾也領悟到一個愛的真諦:“與所愛的人長期相處的秘訣是:放下改變對象的念頭。”
不僅僅是如荷爾德林一般的錯愛是行不通的,而且,即使是正常的愛情中要想改變對象也是很難的。
蒙田說:“發號施令在愛情中是行不通的。”
蒙田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一位知識權威和批評家,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和對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樣受到現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人們似乎已把蒙田看成了那個時代出現的一位現代人。
誠然,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來都不是孤立的,當付出愛的時候,也許會收到來自對方的更多的愛。
正如黑格爾最崇拜的歌德所說:“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神至聖。”
其實,道理很簡單,然而,那些隻知道一味索取,卻吝於付出和奉獻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懂得呢?
愛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記一切,卻又小到連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納。
其實,愛情是很脆弱的,現實生活中很多情侶就是因為想改造對方,出現矛盾,從而導致最終分手。殊不知,多一些關心與愛護,少一些改變對方的念頭,你的愛情才能長久。
因此,對於愛情,黑格爾還有過這樣的愛情觀:
“愛情確實有一種高尚的品質,因為它不隻停留在性欲上,而且顯出一種本身豐富的高尚優秀的心靈,要求以生動活潑,勇敢和犧牲的精神和另一個人達到統一。”
莎士比亞說:“愛情裏要是摻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
愛,是相互的,它就如同山穀的回音一樣,你喊什麼,就會傳回什麼。也就如同田地裏的莊稼,你播種什麼,就會收獲什麼。同樣,想要獲得別人的真心,必先讓別人感受到你的真心。
愛,也是平等的,你溫柔對待愛人,愛人也會溫柔對待你;假如你喜歡發號施令,在愛情中是行不通的,沒有人天生就是被你呼來喝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