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11日至16日,張作霖在北京順承王府召開了討論目前時局的國民會議,奉係內部元老派張作相、吳俊升主張退守關外;張學良、韓麟春等主張南北議和,守住現有地盤;孫傳芳失掉了地盤,主張戰至最後一人;張宗昌和褚玉璞不願意放棄山東和直隸地盤,積極主戰。會議綜合了大家意見,一致強高調北方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南方,為此,各省軍隊必須統一名稱,改用安國軍旗幟,推舉張作霖為安國軍最高統帥。關於最高統帥的名稱,張宗昌主張使用大元帥的稱號,他慷慨激昂地說:“今後的敵人不是北洋係了,非戰不可,不戰必亡。與其入棺材待死,不如痛快大幹……有了大元帥稱號,猶可仿照孫中山在廣東的局麵,易於號召也”。1927年6月16日深夜,由孫傳芳領銜,孫傳芳、張宗昌、吳俊升、張作相、褚玉璞、張學良、韓麟春、湯玉麟等8人聯名通電,擁戴張作霖為安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安國軍政府成立後,張作霖決定將北方鎮威軍、直魯聯軍、五省聯軍等各項名義一律取消,任命孫傳芳、張宗昌、張學良、韓麟春、張作相、吳俊升、褚玉璞分別出任安國軍第一至第七軍軍團長。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懷仁堂就任大元帥職,發布兩項命令,第一項是公布《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令》,明確中華民國陸海軍由大元帥統率,大元帥於軍政時期,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保障全國人民法律上應享有之權利;第二項是特任潘複為國務總理。原國務總理顧維鈞此前於倉促間辭職。事實上,顧的辭職已經沒人把它當回事了,因為顧是靠吳佩孚和張作霖的勢力平衡上台的,此時吳佩孚已經兵敗河南,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當然更加顧不上顧內閣了。6月20日,張作霖以大元帥的名義任命潘複組閣,下設9個部,各部部長均是清一色的奉係人員,表明北京政府完全被張作霖控製,張作霖的個人權力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峰。
張作霖當上大元帥後不久,蔣介石領導的東路北伐軍在徐州失利,孫傳芳和張宗昌轉入全麵反攻,奉係勢力一時風光無限,然而好景不長,因為兩大敵人正在臨近。一個就是南方的國民革命軍,此時雖在內訌,但馬上就將和平解決,解決後就會形成新的聯盟開始北伐;另一個就是張作霖的死對頭馮玉祥,此時已經死灰複燃,接下來他將依附南方國民革命軍,扛著國民革命軍的旗號卷土重來,山雨欲來風滿樓,張作霖睥睨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