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誰的江山三
張作霖睥睨天下
吳佩孚、孫傳芳的迅速敗北,使碩果僅存的張作霖地位更加凸顯了出來。1926年11月29日,一向對張作霖不服的孫傳芳竟然主動領銜以蘇、皖、贛、直、魯、豫等15省名義通電擁護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12月1日,張作霖在天津正式就任安國軍總司令,同時任命孫傳芳為安國軍副司令兼蘇皖贛閩浙五省聯軍總司令;任命張宗昌為安國軍副司令兼直魯聯軍總司令。隨著孫傳芳和吳佩孚的繼續敗北,張作霖的實力和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的同時,危機也與日俱增,那就是與南方國民革命軍的較量已經迫在眉捷了。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它使張作霖獲得了喘息之機,也讓張作霖執掌天下的權力在1927年的6月份以後達到了頂峰。這個事情就是南方國民革命軍的分裂。
南方國民革命軍的分裂是在北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派是以掌控湖南、湖北地盤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唐生智部以及第四軍張發奎部為支持,唐生智部因在湖南、湖北戰場收降了吳佩孚的大量部隊而實力迅速強大,上述兩部以武漢為中心,支持汪精衛;另一派是以進攻浙江、江西的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部以及何應欽的第一軍為支持,他們以南京為中心,擁護蔣介石。1927年2月10日,廣州國民政府北遷武漢後在武漢召開中央執委全體大會,汪精衛、譚延闓、孫科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汪精衛為主席;4月17日,蔣介石以武漢政府受共產黨控製為由,在南京另組國民政府,以胡漢民為主席。武漢政府下令開除蔣的黨籍,並計劃派兵征伐南京,史稱“寧漢分裂”。
寧漢分裂從1927年4月份一直持續到8月份,國民黨內部兩大勢力互相較勁,導致北伐實力明顯削弱。這期間發生了共產黨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以及蔣介石主持的北伐軍在徐州戰役中失利。上述兩件事情均對張作霖幫助很大。共產黨起義回師廣東,牽製了國民革命軍鐵軍第四軍以及其它各部,迫師第四軍也跟著回師廣東;分裂後的蔣介石原想借著北伐以壯自己聲威,但沒有了北伐先鋒第四軍以及第七軍(桂係此時也正在與蔣介石較勁)的支持,蔣介石的北伐就鬥不過孫傳芳了,被張宗昌和孫傳芳聯手在徐州戰敗,蔣介石被迫通電下野。蔣介石一去職,寧方代表儼然是李宗仁。武漢的汪精衛一方麵積極分共,一麵派唐生智的軍隊順流東下,進行軍事威脅,與此同時,徐州戰役勝利的孫傳芳指揮軍隊對徐州敗軍窮追猛打,很快,孫大帥的軍隊抵達長江北岸,南京國民政府麵臨兩個方向的巨大軍事壓力,一時之間,國民革命軍非但無力北伐,反而麵臨著重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