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誰的江山二(1 / 2)

第五章誰的江山二

孫傳芳坐失良機

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從廣東經湖南北伐時,孫傳芳有一百個機會可以側擊甚至包抄北伐軍的老巢廣東革命根據地,如果孫傳芳真的這麼做了,那麼國民黨的北伐又會像前幾次孫中山組織北伐一樣半途而廢,無功而返,但孫傳芳沒有這樣做,坐失了一次大好時機。孫傳芳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是他沒有認識到這樣的大好機會?還是跟北伐軍暗中有聯係?都不是,道理其實很簡單,孫傳芳有自己的小算盤,那就是想坐收漁翁之利。

彼時吳佩孚在北伐軍的進攻下連番向同為直係的孫傳芳求助,但是孫傳芳就是按兵不動,他想等北伐軍與吳佩孚兩敗俱傷之後輕輕易易的攫取勝利果實。他沒有想到的是吳佩孚竟然敗得這麼快,也沒有想到北伐軍實力有這麼強。等他醒悟過來的時候,吳佩孚主力已經基本被殲,孫傳芳失去了一個得力援手。而且經此一役,北伐軍實力非但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很大增強,士氣也空前高漲。接下來北伐軍目標迅速轉向了孫傳芳。

孫傳芳原想把北伐軍這股“禍水”向北引向張作霖或者殘餘的吳佩孚,這樣北伐軍將成一字長蛇狀從南邊的廣東經湖南、湖北到安徽、河南,情形就有點像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軍呈一字長蛇狀從東北到直錄、山東和江蘇。如此一來,北伐軍就極易受到孫傳芳的攻擊,時刻有後路被切斷的危險。所幸北伐軍堅持了正確的戰略戰術,並沒有一鼓作氣渡江掃蕩吳佩孚的殘餘勢力,而是掉頭東向,先解決孫傳芳的側翼威脅。

1926年九月上旬,國民革命軍分三路進軍江西。在贛南,由李濟深指揮第2軍、第5軍及第14軍各一部沿贛江北上,占領贛州後向吉安方向進攻;在贛西,由朱培德指揮第3軍和第2軍主力占領萍鄉後,連克宜春、萬載、分宜,在新餘與孫軍激戰;在贛西北,由程潛指揮第6軍和第1軍第1師分別攻克修水、銅鼓、奉新和高安;另有李宗仁第七軍潛入孫軍腹地,實行無後方作戰,把孫軍後方攪得天昏天暗。李宗仁第七軍插入敵後是國民革命軍取勝的關鍵,其在箬溪地區全殲孫軍精銳謝鴻勳師後,於10月3日進至南潯鐵路中段德安地區,迫使孫傳芳急調南昌、九江和已進入鄂東南的部隊回浙反擊,打亂了孫傳芳的軍事部署。從而為其它各路減輕了壓力,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麵。在此期間,北伐軍曾先後三次進攻南昌城均告失敗。

1926年11月,北伐軍組織了南潯鐵路作戰,兵分三路進攻。右翼軍右縱隊第14軍在第2軍配合下攻占撫州,切斷孫軍入閩通路;右翼軍左縱隊第3軍在第2、第1、第7、第6軍各一部配合下,於11月7日占領牛行,在滁槎俘敵1.5萬人。左翼軍第7軍於11月2日攻占德安,第4軍於3日攻占馬回嶺,兩軍主力在德安以南的九仙嶺擊敗孫軍2個師,截斷了南潯鐵路,從而使孫傳芳南潯路上的各據點彼此孤立不能互相支援,陷入了各自為戰的苦境。11月8日,南昌守軍棄城潰逃,被殲萬餘人,國民革命軍占領南昌。此時江西大部已被國民革命軍攻占,孫傳芳緊急退往南京。12月初,國民革命軍第2軍第6師由贛入閩,進占建甌,切斷閩、浙孫軍聯係,留守福建的周蔭人部後路被切斷,各部紛紛投降,駐閩海軍起義,周部李生春旅投降。12月9日,國民革命軍進占福州。至此,福建也全部落入北伐軍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