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曆史性轉變時期的工人階級和工會運動(1)(1 / 3)

實現曆史性轉變時期的工人階級和工會運動

從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到一九八二年,是針對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嚴重破壞和長期存在的“左”傾錯誤進行撥亂反正,實現曆史性偉大轉變的時期。這個時期最鮮明的標誌是撥亂反正。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全麵撥亂反正的裏程碑。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各條戰線都取得撥亂反正的重大勝利,中國工會運動也在撥亂反正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的形勢和工會運動的任務。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一、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的形勢和工會運動的任務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挽救了中國革命,使中國進入了新的曆史發展時期。全國職工和人民群眾由衷地喜悅,熱烈慶祝這一曆史性的偉大勝利,熱切期望各方麵工作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但是,經過十年動亂,積累下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四人幫”雖然垮台,但其幫派分子還掌握著一部分黨組織和國家機關、群眾團體以及部分基層單位的權力,一些地區的動亂尚未停止,一些鐵路樞紐堵塞,一些工廠仍然停工停產,國民經濟的重大比例關係嚴重失調,市場供應緊張,人民生活相當困難。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鼓吹的反馬克思主義的謬論和他們煽動的無政府主義思潮更是流毒深遠。麵對這樣的形勢,深入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罪行,清查他們的幫派體係,肅清其流毒和影響,積極恢複和發展國民經濟,迅速扭轉十年內亂造成的經濟困難局麵,就成為工人階級和全國人民的迫切任務,這也是工會運動的迫切任務。

(一)揭批查江青反革命集團。

為了有計劃有步驟地揭批、清查江青反革命集團,中共中央於一九七六年十月發出《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事件的通知》,號召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深入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罪行,清查其反革命幫派體係,肅清其流毒和影響。從一九七六年十二月起,又連續發出王、張、江、姚反黨集團罪證的三批材料,分別揭露和批判他們篡黨奪權的陰謀和禍國殃民的罪行,他們的反革命麵目和罪惡曆史以及他們的極左路線實質及其在各方麵造成的危害。為了把這場鬥爭引向深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要求把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團同揭批林彪反革命集團結合起來,把揭批兩個反革命集團同清查幫派體係、整頓領導班子結合起來。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全國先後開展了揭批“四人幫”的3個戰役。同時,全麵清查與“四人幫”反革命活動有牽連的人和事。到一九七八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和單位的清查工作基本結束,摧毀了“四人幫”的幫派體係,奪回了被他們篡奪的那部分領導權。在全國總工會,當中央領導指出工會九大籌備組是“四人幫”幫派骨幹分子進行反革命活動的聯絡點,並將籌備組組長隔離審查後,籌備組的兩名副組長卻捂蓋子,阻撓清查工作。一九七七年八月,經中共中央批準,成立了由原全國總工會副主任馬純古主持的全國總工會機關領導小組,使清查工作深入展開,終於查清了原工會九大籌備組組長直接受“四人幫”指揮,緊密勾結一些部門和一些省市的黨羽,參與“四人幫”篡黨奪權陰謀活動的罪行。各地方工會也發動群眾清查了與“四人幫”篡黨奪權陰謀活動有牽連的人和事。全國有半數左右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工會結合清查調整了領導班子,奪回了被“四人幫”幫派分子篡奪的權力。

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運動中,各級地方工會和基層工會,在各級黨委領導下,聯係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組織職工群眾揭發批判了“四人幫”煽動無政府主義,反對黨的領導,分裂工人階級隊伍,迫害革命幹部、勞動模範、老工人和知識分子,破壞正常管理製度,攻擊發揮技術人員作用、反對關心群眾生活等方麵的罪行。對工會工作,從全國總工會到基層工會,都著重批判了“四人幫”炮製的“工運黑線統治論”和把新中國成立十七年來的工會工作汙蔑為“生產工會”、“福利工會”、“全民工會”等謬論,對這些有關工會運動的基本問題初步分清了思想理論是非。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團,是進行撥亂反正的開端和重要步驟。到一九七八年底,揭批“四人幫”的鬥爭在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和單位取得了很大勝利。但是,由於當時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堅持不作任何分析的“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觀點,在一係列重大問題上繼續堅持“左”的錯誤,包括工運領域在內的各個領域的揭批鬥爭都還是不徹底的,對“四人幫”的極“左”路線在各個領域的許多表現還沒有涉及,特別是平反冤假錯案進展緩慢,使撥亂反正呈現徘徊局麵。

(二)積極恢複和發展國民經濟。

為了迅速扭轉十年內亂造成的經濟困難局麵,從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到一九七七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以及各經濟部門,先後召開工業學大慶等一係列會議,強調要進行企業整頓,建立各項規章製度,號召全國職工廣泛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恢複和發展生產,把國民經濟搞上去。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號召和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全國職工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迅速興起。各級地方工會和基層工會積極參與了競賽的組織工作。各產業係統開展了以達到本行業經濟技術曆史最高水平、提前和超額完成生產計劃為目標的競賽。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省際競賽,還出現了幾個省市聯賽的形式。一九七八年五月一日,全國總工會在召開工會九大的通知中要求各級工會認真組織以增產節約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進一步推進了各地各行各業競賽的發展。

在全國範圍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中,廣大職工把大慶職工提出的“大幹社會主義有理,大幹社會主義有功,大幹社會主義光榮”的戰鬥口號化作實際行動,決心把“四人幫”耽誤的時間奪回來,把“四人幫”造成的損失補上來,為恢複和發展國民經濟作貢獻。鐵路係統的職工在一九七七年二月全國鐵路工作會議結束後僅一個半月時間,四月份就創出了平均日裝車量和煤炭運量的曆史最高水平。全國22個鐵路局都提前完成了一九七七年的客貨運輸任務。一九七六年遭受強烈地震災害的開灤煤礦職工,發揚“特別能戰鬥”的光榮傳統,在震後十七個月的時間裏,共排除井下積水1.6億多噸,修複了740多裏長的巷道和3.3萬多台機器設備,蓋起62萬平方米的永久性工業建築,到一九七七年十二月,達到了地震前日產原煤7萬噸的水平,創造了國內外複礦史上的奇跡。在抗震複礦的戰鬥中,許多礦工下井總是帶兩班幹糧,兩盞礦燈,頂班幹,連軸轉。冶金係統的職工以“攀高峰要攀珠穆朗瑪峰,創水平要創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氣魄,在47個賽區開展了氣勢磅礴的對手賽,使整個冶金生產節節上升,從一九七七年九月起,全國鋼、鐵的日產量一直保持在曆史上從未有過的高水平上。鞍鋼職工從設計到投產,僅用九個月時間,建成了容積2580立方米、當時全國最大的高爐,創造了國內高爐建設史上的高速度。包鋼職工於一九七八年六月甩掉了連續十一年虧損大戶的帽子。河北省邯鄲龍煙鋼鐵公司曾19次創造礦山快速掘進最高紀錄的馬萬水工程隊,又於一九七七年十二月第二十次創造了一個月掘進1403.6米的全國最高紀錄,超過了當時月掘進1300米的世界先進水平。

經過全國廣大職工的積極努力,國民經濟的恢複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績。從一九七七年五月開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工業總產值,連續創造曆史同期月產最高水平。一九七七年全國工業總產值比一九七六年增長14.3%,80種主要產品中有52種的產量超過曆史最高水平;一九七八年的工業總產值又比一九七七年增長13.5%。這兩年中,鋼產量增長了55.3%,原煤增長了28%,原油增長了19.4%,發電量增長了21.4%,棉紗產量增長了23%。市場物資供應好轉。國家財政連續兩年收大於支,扭轉了自一九七四年以來連續支大於收的狀況。在這期間,工人階級還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和集體的才智,建成了一批重點工程,其中包括溝通南北的又一條大道枝(湖北枝城)柳(廣西柳州)鐵路,連接西南、中南地區的交通幹線襄(湖北襄樊)渝(四川重慶)鐵路,橫貫陝南山區的陽(陝西陽平關)安(陝西安康)電氣化鐵路,當時全國最長的洛陽黃河大橋,北起河北、南到江蘇的魯寧輸油管道,在冀中平原古生界震田係地層打出高產油井的任丘油田,具有七十年代先進技術水平的武鋼一米七軋機工程等。這些成就說明,國民經濟已經從“四人幫”造成的極度困境中得到較快的恢複,在某些方麵還有所發展。

粉碎“四人幫”後的兩年間,一方麵國民經濟得到較快的恢複,另一方麵在經濟工作決策中又發生了急於求成,片麵追求高速度的急躁冒進的錯誤,突出發展鋼鐵、石油、煤炭、化工等重工業,加劇了國民經濟比例失調,這是領導上應當吸取的教訓。但全國職工為迅速恢複和發展國民經濟而發揚的主人翁精神則是十分可貴的,是十分值得讚頌的。

二、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一九七七年八月,中共十一大提出:“要加強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的領導,把這些組織整頓好、建設好,充分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全國總工會於一九七八年四月召開全總八屆七次執委擴大會議,決定於當年十月召開中國工會九大。這次執委擴大會議總結了工運領域揭批“四人幫”的成果,把“四人幫”炮製的反革命綱領和極左路線在工運領域的表現集中起來,以引導各級工會和職工群眾進一步揭批“四人幫”,分清工運領域的思想、理論是非,為開好中國工會九大作思想、理論上的準備。會議還號召全國職工開展以增產節約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用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工會九大的召開。這次執委擴大會議的召開,標誌著停止對下級工會聯係近十二年的中華全國總工會正式恢複了對下級工會的組織聯係活動,而全國總工會恢複對下級工會的組織聯係本身,就是工運領域一項重要的撥亂反正。

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一日至二十一日,中國工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出席這次大會的有來自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0個民族的工會會員代表1967人,職工家屬列席代表31人。這次大會是揭批“四人幫”鬥爭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勝利和國民經濟得到初步恢複的形勢下召開的。這是中國工人階級在結束“文化大革命”的災難之後進入新時期的一次盛會,是中國工會曆次代表大會代表人數最多、規模空前的大會。由台灣省籍的工人代表組成代表團參加大會,也是曆次工會代表大會所未曾有過的。

這次大會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大會。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向大會致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餘秋裏作形勢報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作關於科學技術工作的書麵報告。在大會召開之前,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胡耀邦受中共中央委托,具體指導了全國總工會八屆執委會工作報告的起草工作。

在這次大會上,倪誌福代表全國總工會八屆執委會作《中國工人階級新的曆史使命》的工作報告。他提出,在本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是新時期工人階級的曆史使命。新時期工會工作的基本方針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遵循黨的十一大路線,團結、教育、吸引廣大職工不斷提高政治覺悟,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積極參加企業管理,廣泛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職工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為實現新時期總任務而奮鬥。為貫徹這個方針,他提出要著重抓好幾項工作:(1)加強對工人群眾的政治教育和文化技術教育;(2)吸引工人參加管理,保護工人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3)把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4)關心群眾生活,保護工人利益;(5)把各級工會組織切實整頓好、建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