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三年十月四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彭真、中共東北局書記處書記宋任窮、中共遼寧省委書記黃火青等接見了沈陽市和遼寧省的技術協作活動積極分子。彭真說,你們這種職工群眾自覺地組織起來進行技術協作的辦法,同各企業直接領導的“三結合”互相配合,是依靠廣大職工群眾,自力更生地多快好省地提高技術水平的一條很好的道路。他號召全國各地向沈陽學習,廣泛開展技術協作活動。此後,各地紛紛學習沈陽經驗。至一九六四年底,北京、哈爾濱、長春、濟南、昆明、太原、西安、寶雞等城市的部分企業先後開展了群眾性技術協作活動。各地參加活動的積極分子一般都有幾千人,多的有兩萬多人。遼寧省參加技協活動的積極分子達到14萬多人。全國著名勞動模範倪誌福、王崇倫、蘇廣銘等都成為當地開展技術協作活動的帶頭人。
各級工會積極支持這一活動,並引導使之與企業的勞動競賽、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緊密結合起來,群眾性技術協作活動不斷發展,形式越來越多,質量也不斷提高。
職工技術協作活動,是中國工人階級的一個“偉大創舉”。它是社會主義製度下職工群眾高度主人翁責任感和共產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它不但幫助企業解決了不少長期未能解決的技術關鍵問題,而且交流了先進經驗,提高了職工的技術水平,發揚了職工的共產主義風格,推進了企業技術進步。
在廣泛開展技術協作和技術革命中,各地都提拔了一大批優秀工人為技術員和工程師,充實了科技隊伍。這裏應當提出的是,中國工人出身的工程師,首次登上國際科學論壇。一九六四年八月,國際科學討論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43個國家和地區的353名科學家參加了這次討論會。中國工人出身、北京永定機床廠工程師倪誌福,在會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創造的“倪誌福鑽頭”。中國工人出身的工程師、上海江南造船廠焊接試驗室主任唐應斌,在會上宣讀論文《一萬二千噸鍛造水壓機的焊接生產》,總結了他和他的同伴們的生產實踐經驗和科學研究成果。他們在會上的報告和科研成果,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普遍興趣。科學家們指出,普通工人走上世界科學講壇,表明解放後中國工人階級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發揮。
六、開展學習大慶油田經驗的活動
大慶油田是根據中國專家獨創性的地質理論進行勘探而發現的。它的全部開發工程,是在國家困難的時期、困難的地方、困難的條件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的。從一九六○年五月開始,經過幾萬石油職工三年的大會戰,建成了這個大油田。至一九六三年底累計生產原油1000多萬噸。一九六三年,中國原油產量達600多萬噸,已經可以基本自給。至一九六五年,不僅可以完全自給,而且已有少量出口,結束了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它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大慶油田在開發建設過程中,不僅生產了物質產品,還培養出了一支有一定技術素質的、有組織、有紀律、能打硬仗的石油工業隊伍;湧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和先進集體。其中最突出的如“鐵人”王進喜。他原是大慶1205石油鑽井隊隊長,後任鑽井指揮部副指揮。他在大慶會戰中吃大苦耐大勞,提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豪言壯語,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頑強拚搏。一九六○年他調到大慶後,為搶時間開鑽,在鑽機運到火車站、沒有起重設備無法卸運的情況下,帶領全隊職工,硬是用人拉肩扛的辦法,把60多噸重的鑽機運到工地。鑽井安裝好後,自來水管線尚未安裝好。他又帶領全隊職工從一裏多外的小湖裏,用盆端桶提,保證鑽機用水。僅用六天時間打完了第一口油井,創造了石油鑽探中的奇跡。他處處表現了工人階級奮發圖強、為國爭光的誌氣和排除萬難、艱苦創業的精神,被人們譽為油田的“鐵人”。他的先進思想和事跡,成為全國職工群眾的學習榜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大慶油田在會戰中,創造和積累了一套加快建設社會主義企業的經驗。主要是:(1)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必須革命化;要培養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2)高度的革命精神與嚴格的科學精神相結合。(3)現代化企業要認真搞群眾運動。(4)認真做好基礎工作,狠抓基層建設。(5)領導幹部親臨前線,一切為了生產。(6)積極培養和大量提拔年輕幹部。(7)培養一個好作風。強調樹立“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和“嚴、細、準、狠”的作風(“三老”是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四嚴”是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四個一樣”是黑夜和白天幹工作一個樣,領導不在場和領導在場幹工作一個樣,沒有人檢查和有人檢查幹工作一個樣,壞天氣和好天氣幹工作一個樣。“嚴、細、準、狠”即嚴格要求,工作做得細,調查研究搞得準,雷厲風行)。(8)全麵關心職工生活。(9)認真地學習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經驗。一九六四年二月,中共中央發出通知指出:大慶油田的經驗雖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具有普遍意義。它是一個多快好省的典型;它的一些主要經驗,不僅在工業部門中適用,在交通、財貿、文教各部門,在黨、政、軍、群眾團體的各機關中也都適用,或者可作參考。此後,全國各條戰線逐步開展了學習大慶油田經驗的活動。
全國總工會在八屆五次執委會議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會主席會議上討論了學習大慶油田經驗的問題,提出要以大慶油田作為一麵鏡子,改進與提高自己的工作。各級工會根據這次會議的精神和黨委的部署,陸續開展了學習大慶的活動。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毛澤東號召全國工業戰線開展“工業學大慶”的群眾運動。全國學大慶活動進一步廣泛開展。廣大職工群眾學習大慶人的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掀起了一九六五年的新的生產高潮,使一九六五年成為工交戰線各項經濟指標增長幅度和經濟效益提高得最好的一年。
為了進一步推動學大慶的群眾運動,全國總工會於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中旬至一九六六年初,組織了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會和部分省屬市工會的領導幹部共170多人到大慶油田參觀學習。事前,全國總工會組織力量,進行蹲點調查,總結大慶的群眾工作經驗。《工人日報》派了20多名記者去采訪,組織係統報道。從一九六六年元旦開始到二月中旬,《工人日報》集中地、連續係統地宣傳報道了大慶7個先進人物和7個先進集體的事跡和經驗。對“鐵人”——王進喜的宣傳,除刊登長篇通訊外,連續發表了3篇論王鐵人的革命精神的社論,還刊登了各種唱鐵人、談鐵人、學鐵人的詩歌、故事等數十篇。對深入開展學大慶運動,起了重要促進作用。
一九六六年三月,全國工業交通工作會議和全國工業交通政治工作會議推薦了全國70個大慶式企業,作為全國工業交通係統各類企業的學習榜樣。同年四月,國家經委、工交黨委、工交政治部、石油工業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在大慶油田聯合舉辦大慶經驗學習班。參加學習的有全國6個大區和國防工業所屬企業的黨、政、工、團幹部共1185人。
總的說,學習大慶油田經驗的活動,進一步振奮了中國工人階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革命精神,大長了工人階級的革命誌氣,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工會工作在調整中前進
從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五年,全國總工會和各級工會在發動組織職工貫徹執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和一係列政策、措施的同時,努力糾正“大躍進”以來工會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加強了工會的各項建設。著重加強了基層工會的工作、縣工會的工作,加強了職工群眾監督、職工代表大會的工作,強調了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並在工作中摸索和積累了一定經驗。中共中央加強了對工會的領導,多次對工會工作作指示和批轉工會工作的文件,要求加強工會工作,活躍群眾工作,發揮工會的組織作用。這一期間,雖然由於在一九六二年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後強調階級鬥爭,在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的“左”傾錯誤日益嚴重,以及在全國部分城市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四清”運動,工會工作又遇到一些衝擊和曲折,但隻是局部性的。總的說,工會工作在調整中有所前進,有所加強。
一、總結“大躍進”以來工會工作的經驗教訓
一九六一年初,全國總工會和各級工會著重對基層工會工作和各項業務工作進行了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全國總工會於同年七月召開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會主席會議,檢查了三年“大躍進”以來的工會工作,討論了工會的任務。一九六二年初,根據中共中央召開的擴大的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精神,又對四年來全總的領導工作進行了檢查,全總各個業務部門、各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也同時對工作作了總結檢查。這兩次檢查,肯定了一九五八年以來工會在黨的領導下做了許多工作,是有成績的。同時,檢查了這幾年工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在完成黨的中心任務時,放鬆甚至丟掉了某些經常工作,民主生活製度不健全,關心群眾生活、傾聽群眾意見和及時地向黨委反映情況不夠,因而使工會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群眾。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從全國總工會的領導工作上檢查,缺點和錯誤主要有:第一,在貫徹執行黨的工運方針上有某些片麵性,造成有些工會幹部在思想上相當混亂。在工會的性質問題上,對工會既要服從黨的統一領導,又要廣泛聯係群眾,缺乏統一的認識,往往是強調前者,對後者有所忽視。在工會如何當好黨的助手的問題上,往往著重於跟黨的中心工作,而對於做好工會經常工作、積極主動地解決群眾中的大量具體問題注意不夠。在工會與行政關係上,強調了和行政的團結一致、通力協作,對維護職工正當的民主權利並向違法亂紀的現象作鬥爭則有所放鬆。第二,在工會發展趨勢的估計上嚴重地脫離了實際。一九五八年,在農村人民公社化之後,錯誤地提出了工會將先從縣和縣屬工會開始消亡。一九六○年大辦城市人民公社時,又錯誤地提出了將工會工作逐步納入公社和“多談公社、少談工會”的問題,引起了一部分工會幹部的思想混亂,曾一度取消了一些縣工會和縣屬工會,給工會工作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第三,在群眾工作中,在一段時間內犯過要求過高過急、瞎鼓吹、大呼隆的錯誤。還熱衷於開大會、發號召、造聲勢,忽視了紮紮實實、深入細致的經常工作,嚴重地浪費了群眾的熱情。第四,工會的民主集中製有相當削弱,工會的民主生活極不健全。很多工會組織,長期不開代表大會、委員會、小組民主生活會,長期不向會員群眾報告工作及財務收支情況。全國總工會領導在作風上還不夠謙虛謹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工作的5條意見:一是要提高幹部的政策思想水平。除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外,還必須學習黨的工運方針,認真研究工會工作中的正麵經驗和反麵經驗。根據黨的工運方針,正確地處理工會和黨、工會和行政、工會和群眾的關係,發揮工會的積極作用。二是要紮紮實實地做好工會的經常工作。三是要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製,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作風。四是要加強基層工會的組織建設。五是要整頓工會的療養事業和文化事業,整頓工會財務工作。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全國總工會召開八屆四次執委會議。會議著重討論了工會工作的任務。在討論中,有些執委提出,全總黨組三次擴大會議後,在工會性質、作用、任務等方麵有些問題需要明確,以利於提高工會幹部的認識和工作的開展。對此,全國總工會草擬了一個《關於工會工作中若幹認識問題的意見(草稿)》。《意見》就工會必須服從黨的領導問題、工會的性質問題、工會的任務問題、工會的作用問題、關心群眾生活和經濟主義問題、反映群眾意見和代表落後的問題,逐個作了說明。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共中央將這個《意見》批轉各地。
這次執委會議,增選馬純古為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增選馬純古、張天民、趙國強、狄子才為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
經過上述幾次總結檢查工作,全總領導上對於一九五八年全國總工會黨組第三次擴大會議以後工會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中的錯誤,雖然由於當時“左”的思想影響,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但是在認識上比過去提高了一步,提出的改進措施也較切合實際,這對克服工會幹部在思想上的混亂,改進工會工作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二、加強基層工會的工作
(一)加強基層工會的組織建設。
在加強對基層工會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全國總工會於一九六一年五月向中共中央作了《關於改進基層工會工作的報告》。《報告》認為,目前多數基層工會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工會組織沒有發揮或者沒有很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大關心群眾的生活,不大注意傾聽群眾的意見,民主生活製度都不健全,在各項工作中不善於運用組織和依靠積極分子,常常抓了中心、放鬆或丟了經常業務。基層工會幹部大量是新提拔的,政治質量好,熱情高,但辦法少。還有一些基層工會幹部有所削弱。《報告》提出:工會以生產為中心,生產、生活、教育三位一體的任務是完全正確的,必須繼續貫徹執行,在工作安排上應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有不同的工作重點。當前基層工會的主要任務是:在企業黨委領導下,配合企業行政、共青團,從關心群眾、關心群眾生活福利著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職工的生產積極性。要求基層工會必須通過整風,改進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健全民主製度,加強組織建設,依靠積極分子,團結廣大群眾,發揮組織作用,全麵地開展各項群眾工作。同年五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批轉了這個報告,要求各地參照執行。
同年十二月,中共中央又同意並批轉全國總工會《關於調整、充實基層工會幹部問題的請示》。《請示》中提出,大中企業基層工會的專職主席,由相當於企業黨委副書記或副廠長的幹部擔任。凡不符合這一條件的,請企業黨委逐步予以調整。
兩個文件下達後,不少企業調整、充實了基層工會幹部。在此期間,全國總工會和各地方工會都總結推廣了一批基層工會工作的經驗。基層工會工作有所加強。
為使基層工會工作經驗條例化,全國總工會從一九六一年下半年開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出《國營工業基層工會工作試行條例(草案)》,提交一九六二年底召開的全總八屆四次執委會議討論通過。會議確定先由各地進行重點試驗,繼續總結經驗,修改補充,再普遍試行。這個條例草案對於工會的性質、任務、基本經驗和群眾生產、生活、教育、女工家屬等工作都作了比較具體的規定。雖然由於當時的曆史條件,其中有些規定和闡述,未能完全擺脫“左”的思想影響,但是它比較係統地總結了工會各項工作的實際經驗,不僅對當時加強基層工會工作有指導作用,而且對以後的工會工作也具有參考價值。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全國總工會八屆五次執委會議,討論了工會工作任務並對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問題,提出了4項要求:充實和提高基層工會的領導骨幹;調整積極分子隊伍;摸清職工情況,整頓會員隊伍;整頓工會各項事業。一九六四年二月,中共中央在批轉這次會議的報告中指出:近兩年來,工會工作同其他各方麵的工作一樣,在總結經驗教訓,糾正缺點、錯誤之後,已經逐步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獲得了顯著的成績。當前,全國各地方各部門各企業正在積極學習解放軍和推廣大慶油田經驗,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增產節約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適應這一新的形勢,工會工作不僅不應當削弱,而是要繼續加強;工會工作的內容要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作為黨和職工群眾聯係的橋梁、職工群眾自願結合的組織,工會要根據黨委的指示和群眾的要求,安排工作,開展活動。
這次執委會議,增選黃民偉為全總書記處書記,選舉王維昕為全總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
一九六五年四月,全國總工會和軍委後勤部工廠管理部共同召開103廠等5個軍委後勤係統工廠的政治部主任和工會主席座談會,座談群眾政治思想工作和基層工會工作。會後,全國總工會將5個廠介紹的經驗整理成《紀要》,在全總辦的刊物《工會工作》上刊登,供各地和基層工會參考。同時,全國總工會還協助北京外文印刷廠工會總結基層工會經驗,在《工人日報》連續登載。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十五日,全國總工會召開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會主席座談會。會議之前和會議期間,中共中央負責人對工會工作作了多次指示,中心就是要求工會做切切實實的群眾工作,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克服工會工作中的缺點,克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摸索總結出一套適合中國情況,又能保持中國工會的優良傳統的工會工作經驗;強調要從基層做起,從紮紮實實的群眾工作做起,充分組織發動群眾,活躍群眾工作,發揮群眾的積極性,發揮群眾監督作用。會議認真討論了中共中央負責人有關工會工作的指示,研究了整頓、加強基層工作的意見,擬訂了《整頓基層工會的若幹意見(草稿)——省、市、自治區工會主席座談會紀要》。其中對活躍群眾工作,要求具體抓好幾項工作:(1)發動職工學習毛澤東著作。(2)樹標兵,組織比學趕幫活動,開展“五好”競賽。(3)抓好職工代表大會,活躍三大民主,組織群眾監督。(4)從各方麵關心職工生活,組織群眾生活互助活動。(5)抓班組,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6)辦好俱樂部,根據群眾要求,堅持自願原則,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群眾活動。同年九月八日,中共中央批轉《整頓基層工會的若幹意見(草稿)》。各地對整頓基層工會都較重視,凡是開展“四清”運動試點的單位都進行了整頓,在麵上有些單位結合社會主義教育也進行了初步整頓。
一九六六年三月,全國總工會召開八屆六次執委擴大會議。會議期間,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人對工會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劉少奇指出,工會應當和行政及其他有關方麵共同協作,以毛澤東建軍思想,組織好產業大軍。會議檢查和討論了工會工作,提出今後工會工作的根本方針是在黨的領導下,突出政治,以階級鬥爭為綱,用毛澤東思想辦工會,把工會辦成毛澤東思想大學校,和企業行政及有關方麵共同協作,用毛澤東建軍思想,把工人階級鍛煉成為一支非常無產階級化、非常革命化、非常戰鬥化的大軍。會議認為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工會工作就是基層工作,工會各級領導機關必須麵向基層,狠抓基層工作,一抓到底。
這次執委會議,強調狠抓基層工作是正確的。但是把突出政治,以階級鬥爭為綱,作為今後工會工作根本方針,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