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君在講壇上旁征博引,趣味連篇,教學內容講得有聲有色,課堂氣氛活潑生動,學生們都深受感染,陶醉在他的講授內容裏。在一旁聽課的學校領導和教務處主任也由心底讚歎C君的博學多才,話語犀利而流暢,是一位難得的教師。相反,A君和B君在講台上的表現欠佳,講話不連貫,上課的學生大都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課堂秩序比較混亂。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教學質量的優劣與口才的好壞息息相關。良好的口才是當好一名成功教師的重要保證。C君在麵試之初,把求職動機集中到自己想當好一名教師的想法和願望,他的話語質樸誠實,打動學校領導的心次。
隨後,主動請纓,要求到講台上露一手。他的主意也當即贏得校方的讚同。C君的課講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這表明了他的口才和學識俱佳,是一塊教師好料,當然受到學校方麵的青睞。C君求職必然成功。
求職過程中,求職者要因時循勢,避虛就實,說明自己身上的優點和長處,並不失時機地向招聘人員展露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這樣,對方才會對你心中有數,從而形成對求職者積極的、正確的評價,這樣無形中就為求職成功增添了幾分籌碼。具體到教師這一職業,口才猶為重要,要競聘教師職業的朋友們,請在求職時借各種渠道展現你說話的風采吧!
5.綿裏藏針,柔中有剛
說話時棉裏藏針柔中有剛,顯示個人口才已經達到一個嫻熟的程度,這也是個人在求職行為中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寶。
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家外貿公司舉行一次別開生麵的宴會招聘考試。有一位小夥子的良好表現卻深深地吸引招聘人員的注意力。在宴席上,這位小夥子走到這家公司的人事經理麵前舉杯致辭:“×經理,能結識您很榮幸,我十分願意為貴公司效力。但如果確因名額所限使我不能效力帳下,我也不會氣餒,我會繼續奮鬥,我相信,如果不能成為您的助手,那我一定要當您的對手……”這小夥子彬彬有禮,不亢不卑,言語柔中有剛,充滿自信,具備了搞外貿的優良素質。他的最後那句話提醒了這家外貿公司的人事經理:如果被錄取名額所限製,讓這些優秀人才流失到別的公司去,豈不是自討苦吃?最後,公司破格錄取了包括這位青年在內的其他幾名求職者。
6.擺正身份,禮貌爭辯
一位已婚女性李某到一家中外合資企業與總經理麵談求職。公司經理對她都很滿意,就是擔心她已婚並有小孩會影響工作。下麵節選了這位成功者麵談的片斷。總經理:“李小姐,你的各方麵素質都不錯,隻是你已成家這一點,公司方麵還得考慮一下。”(總經理實際上是心裏已準備淘汰她了)李小姐:“我認為總經理的意見是有一定道理。如果我是總經理,可能也會這麼想。(總經理聽到這裏,有點意外,微微點頭)公司的任務重,工作忙,誰也不願意職工拖兒帶女,東牽西掛地來上班。”(經理聽到這裏哈哈大笑)隨後,李小姐話鋒一轉:“但人想事情還有另外一方麵,雖然我的想法不一定對,不過,還是想說出來請總經理指正。因為對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求職工有責任心。但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在生活中都沒有經過責任心訓練的人,能夠有強的責任心嗎?我想,一個母親與一位未婚女子對生活、工作、責任心的理解是不會相同的。(經理聽到這裏開始沉思了)況且,我家裏還有老人退休照料家務,我決不會因家庭瑣事而影響工作的,這一點我想請總經理放心。李某雖然具備了職業女性應當擁有的素質,且用人單位也表示滿意,但用人單位基於上述多種考慮,仍決定不準備聘用李某。總經理的話也直言不諱地透露了公司的意圖。在大勢不妙的情況下,李某沒有退縮和流露出畏難情緒。她首先肯定了總經理對她已成家可能影響公司工作順利開展的顧慮,並且站在總經理的立場對自己的不足作了否定的態度表示,這使總經理頗感意外,並促使他的態度發生轉變。李某隨後的表述與公司的考慮相契合,總經理爽朗大笑說明他更加讚同李的說法,在成功地促使總經理願意繼續傾聽自己意見基礎上,她又不失時機地轉變話鋒,從已婚女性和未婚女性二者具備不同的工作責任心和工作態度角度入手,闡述了作為母親的已婚女性較未婚女性對工作更加負責,更具有工作責任感,這席話從心靈深處震撼了總經理,他開始讚賞李某的說法。李某趁熱打鐵,說明家務事和孩子有家人照管,不致因家庭瑣事而影響公司的工作,打消了公司的顧慮。經過李小姐這麼有理、有利、有節地一說,總經理豁然開朗了,而且十分讚賞她的思路敏捷,當時就拍板決定錄用她。由此可見“禮貌爭辯”的作用,有時會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李某的求職談話采用了先破後立的辦法,首先承認總經理的顧慮有一定道理,卻不盡有理。接著,她便從兩個有利的角度,已婚女性工作責任心強、自己家務有人照料表明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優勢,用委婉的語氣矯正了(或說批評了)總經理對已婚女性的成見,並使他讚同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見,當招聘者對求職者心存顧慮的情況下,求職者可以委婉地敞開心扉,分析利弊,揚長避短,消彌對方的顧慮。這實質上是在批評對方,說服對方,這比單純用苦苦哀求或逼迫對方同意接收自己的效果更好!李某的機智敏捷,善辯應答值得求職者借鑒參考。
7.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吉林皮鞋一廠公開向社會選聘廠長,三位投標人參加了這場競職答辯。出人意料的是38歲的女幹部張吉榮(原吉林市委政策研究室副處長,兩個孩子的母親),以她勇於開拓、目標明確的改革精神和情感交融、簡潔明快的答辯技巧感染著群眾,贏得了絕大多數職工的信任和擁護,成了皮鞋一廠的新任廠長。
孫吉榮剛講述完自己的方案,一位年青人立刻站起來問:“你是個外行,到皮鞋一廠靠什麼治廠,怎樣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她毫不猶豫地說:“論做皮鞋我確實外行,論管理企業我並不認為自己是外行,何況我們廠還有那麼多懂管理的幹部和技術高明的老工人,有占全廠職工70%多朝氣蓬勃,勇於上進的年輕人。我上任以後,把老師傅請回來,把年輕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安排好,讓每個人都幹得有勁,玩得舒暢,把工廠當成自己的家。”
(孫吉榮沒有躲躲閃閃,而是就事論事,承認自己“做皮鞋我確實外行”,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坦誠的形象。但話鋒繼而一轉,離開了“做皮鞋”這一表麵性話題,把問題主動引向深入,在本質性的企業管理上做了文章,利用回答,闡述了調動人的積極性這個主要話題,讓人感到這位領導是把自己立身於群眾基礎上的,工廠這個“家”一定能管理好!)
緊接著,一位中年婦女問未來的廠長:“咱們廠不景氣,去年一年沒發獎金,我要求調走,廠長還卡住不放,你上任後能放我走嗎?”孫吉榮反問:“你要求調走,不就是因為廠子辦得不好麼,如果把工廠辦好了,我相信你就不走了。如果我來當廠長,請你留下來看半年再說。”她的挽留親切、誠懇,話音剛落,立即在全場爆起了掌聲。
“如果我來當廠長,請你留下來看半年再說。”回答沒有慷慨激昂的“表決心”式的保證,但她的弦外之音是明白的:半年之內工廠就會有起色!這對工人來說無疑是最振奮人心的消息了。半年,多麼短暫,希望即現!難怪廠長的語音剛落,全場立即爆發起掌聲。
這時,一位幹部代表提問:“現在都在議論黨政分開,機構和人員精簡,你來了以後要減多少人?”孫吉榮回答說:“黨政分開,調整幹部結構是大勢所趨,但這首先是黨政職能的改變。現在科室的幹部顯得人多,原因是事少,如果事情多了人手就不夠了。我來以後,第一位的不是減人,而是擴大業務、發展事業。我們要幹的事很多,許多部門可以層層承包,自負盈虧,還可以對外承攬加工,增加服務項目,有的變成相對獨立的公司,需要人的地方多著呢!至於說黨群幹部,他們的素質很好,這些年做了大量工作,今後的思想政治工作還得依靠他們!誰有一技之長,都會有用武之地的。”
(這可是個對廠裏幹部極敏感的問題,因為每個幹部都擔心自己有被精簡的可能。一個新來的廠長對原廠的機構實行精簡,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人人關注。孫吉榮首先指出“幹部多”是相對“事情少”而言的,隨著企業發展“我們要幹的事很多”,“需要人的地方多著呢”!真正有才幹的幹部即刻會消除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顧慮,而那些碌碌無為整日混事的幹部是不是也該想想自己將適合什麼樣的“需要”呢?孫吉榮說了“誰有一技之長,都會有用武之地的。”言外之意當然也有:你若無一技之長呢?這個問題就留給少數幾個人去回答了。)
一位女工隨即站起來問:“我都懷孕七個多月了,還讓在車間裏站著幹活,你說這合理嗎?”孫吉榮回答:“我也是女人,也懷孕生過孩子,知道哪個合理、哪個不合理,合理的要堅持,不合理的一定要改正!”女工們當即活躍起來,一位年紀大的婦女竟在答辯會上激動地談起了感想:“我們廠百分之七八十是女工,多麼需要一位體貼、關心我們疾苦的廠長啊!”
(皮鞋一廠是一個女職工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企業,回答這個問題就更具有普遍意義了。孫吉榮沒有就“合理或不合理”來否定過去廠裏的規定,而是說“我也是女人,也懷孕生過孩子,知道哪個合理、哪個不合理,合理的要堅持,不合理的一定要改正!”把自身置於設身處地的地位來回答女工的問題,既有體貼感,又有說服力,產生了強烈的感情相容效果。)
30分鍾的答辯宣告結束。四位不同性別、身份的人從不同的立場、角度分別提出四個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雖是老問題,卻也是關鍵問題。回答得好壞,決定了皮鞋廠全體職工對孫吉榮能否勝任廠長工作持有的信心。孫吉榮的四問四答,如同一把快剪,剪掉了全廠職工的顧慮,贏得了他們的愛戴,孫吉榮的競職成功了,是她具有廠長的才幹使她成功的,也是她敏捷善辯的口才助她走向成功的!
一般說來,回答是針對問題而發的。在競職麵談中,關涉全局利益的問題往往難以直接地、正麵地予以回答,然而回避該問題又易使他人產生反感,並對競職者心存疑問。孫吉榮在答辯中,靈活機變,對問題均從正麵作答並留有餘地。她善於挖掘問題的本質,但並非淺嚐輒止,而是以長遠發展的眼光,有理有據地予以回答,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使人不得不佩服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應變能力。孫吉榮善於從問話者的立場揣摩其提問的動機,並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立場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體現了她關心和愛護職工的思想。另外,她的競職答辯富於機變、委婉、含蓄,為她的競選廠長成功奠定了關鍵的基石。
8.敏感話題,機敏巧答
某省一家貿易公司決定招收幾名女外銷員。經過一番淘汰後,十幾名談吐舉止不錯,相貌較好的青年女子參加了麵試。這家公司對這次麵試煞費苦心,精心設計了許多令人咋舌的問題。麵試一開始,主考官便提出了一些令人難以招架的敏感性話題,其中一道問題是:假設你已被本公司聘請擔任外銷員並和某外商洽談一筆生意,雙方對合同的主要條款已經達成初步一致的看法,這時,你要求外商在合同上簽字。但外商卻借故推托,稱自己經過一天的談判之後,感到很疲倦,要求你陪他到某酒店吃飯、娛樂後再談合同簽訂的問題,而此時外商已經暗示他對你的容貌、身材等方麵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你該怎麼辦呢?其中一位應聘小姐說道,假如發生了上述情況,我將答應陪他到酒店用飯,並邀請他跳舞,唱卡拉OK等,等他的戒備心理逐漸減退後,向他表示簽合同的意願,如果他提出要我答應他提出的條件後再簽訂合同,那麼,我便假裝同意了他的要求,等合同簽訂後,我便對他說:“先生,我的男友還在酒店下麵等我,這不,他把電話打到這裏啦,對不起,失陪了,明天我再來陪你逛逛這裏的商場吧。”主考官對這位小姐的答話極為讚賞。
這道麵試題目難度很大,不好把握。許多競聘的小姐對這個題目根本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回答時支支吾吾,說不出所以然來。當前,許多企業大搞“美女外交”、“酒色公關”等活動,從而和外商簽訂合同。外商也往往以拒簽合同為幌子,逼使企業或女推銷員就範。遇到這類喪失國格、人格的情況,應該怎樣對待呢?如果答應外商的要求,合同是簽訂了,企業的利益是保住了,但也使公司的女職員付出高昂的代價。如果拒絕外商無恥要求,則公司因此要吃虧。這位姑娘憑著自己的聰敏機智,想出了絕妙的兩全其美的辦法,從而維護了公司和自己的人身權利,又不使外商有機可乘,圓滿地回答了用人單位提出的敏感性話題。
9.假戲真做,進入角色
某些特殊職業如記者、演員以及節目主持人等需要工作人員具備特殊的職業工作能力,這些職業對工作人員的口才要求更高,在求職麵談中,應聘者往往會遇到一些“刁鑽”的問題,此時他(她)必須在短暫的時間內確立應聘的職業角色意識,進入角色狀態,使用職業化語言,假戲真作,才能使麵談取得較好的效果。
深圳商業電台記者羅亞莉求職麵談的過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招聘者看了她的高中文憑,說:“你在學曆上要吃很大虧的。”
羅說:“是的,但我相信深圳更重視實際工作能力。”
(羅承認了招聘者的看法,但並不灰心,卻從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談起自己能夠勝任電台記者工作。)
招聘者:“如果你是商業電台記者,一天早上上班時,發現起了很大的霧,街道、房屋、汽車、行人都看不見了。這時,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羅笑笑反問他:“你說的反應是指麵對這種現象會發生什麼事還是應該采取什麼措施呢?”
招聘者:“我不能提示。”
羅想了想說:“我的第一反應是,今天有霧。”(羅靈機一動,作出了正確的回答,這時求職者已進入記者職業角色狀態,為求職成功走出了關鍵一步。)
招聘者:“如果讓你主持暢銷小說廣播節目,你準備怎麼做?”
羅:“我首先會請賈平凹、陳忠實及以寫財經小說見長的梁鳳儀,再有深圳一些以寫紀實、暢銷小說見長的作家擔任我的特約撰稿人。”
(羅機智地抓住“暢銷”二字作文章。以此作為麵談的突破口,對自己的記者工作做了一個模擬的策劃。)
招聘者:“假如這星期賈平凹來深圳開會,你去采訪他,而且隻有半小時提問,你要請他為我們電台寫稿,他不說話,現在假設我就是賈平凹,你可以采訪了。”
羅亞莉:“賈老師,您好,我是深圳商業廣播電台記者羅亞莉,聽說您來了深圳,我特別高興,您是我最崇拜的作家,也是受全中國讀者歡迎的作家,您的作品我都拜讀了,《廢都》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盡管也有各種議論,但是,賈老師,請您相信,我永遠是站在您這邊的。前一星期我在書店看到一本署名賈平凹的小說《霓裳》,我毫不猶豫地就買了下來,當時,我先生在一邊說,這本書是假的,我沒聽他的,因為我對您是絕對信任、崇拜的,回家一看內容,我真的很失望,很傷心,我不明白賈老師您怎麼會寫出這樣的文章呢?我難過了兩天,直到第三天在報紙上看到這是一位冒名作家寫的書,心裏舒服多了,我知道,賈老師,您不會讓您的讀者失望,也不會令我失望。我們商業電台剛剛開始創辦,很需要像您這樣富有愛心、責任心,深受讀者愛戴的作家支持我的工作,相信你這麼善良的人,是不會拒絕我們千千萬萬深圳聽眾的。對嗎?”
招聘者聽得頻頻點頭。接著,他又請羅再評價一下賈平凹的《廢都》以及陳忠實的《白鹿原》。
羅輕輕一笑,又滔滔不絕地講了一遍。
隨後,招聘者問羅:“如果讓你擔任商業電台白領節目主持人,你能勝任嗎?”
羅兩眼笑著答道:“沒問題,我相信自己能和他們找到共同的話題。”
一個月後,深圳商業電台正式聘用羅亞莉小姐。
在麵談進入關鍵階段,招聘者讓羅作為模擬電台記者來采訪賈平凹,旨在測試求職者能否成功地運用記者的職業語言扮演一位記者。求職者很快地對問題做出了反應,侃侃而談。她先是以賈平凹的忠實讀者身份,肯定了賈平凹貢獻,隨後,她又故意製造了一個懸念,以她自己把冒名作家寫的《霓裳》一書誤認為是賈平凹的書,導致自身心理上發生的波折這個層麵對賈平凹的創作人格作了進一步的肯定。隨後,她以電台記者身份又娓娓道來,邀請賈平凹作為電台暢銷小說的特約撰稿人,她的談話入情入理,摒棄了一般職業記者那種死板生硬、冷漠僵滯的采訪模式,很能使被采訪者由心底漾起感動之情,她的談話也使招聘者忘乎所以,招聘者似乎進入了真正的被采訪狀態。
羅成功地確立了職業記者的角色意識,巧妙地運用職業語言,進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假采訪。
在演員、記者、節目主持人這些特殊職業中,職業工作者往往在各種各樣的模擬情境中,以語言為主要工具,進行各式各樣的表演。天才的表演離不開天才的表演口才。因此,求職者在參加這類職業應聘麵談時,應該預先確立職業角色意識,對招聘者提出的問題要靈活機變,準確運用職業角色語言,在模擬的表演情境中假戲真作,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麵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