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世界可分為有證據部分和無證據部分,因為世界是個形神統一體,形的部分有證據,神的部分無證據,物性的部分有證據,人性的部分無證據,生物學部分有證據,心理學部分無證據。若隻承認有證據部分,不承認無證據部分,認識就是片麵的。尤其是心理學,無證據部分多而有證據部分少,若隻承認心理的有證據部分,不承認心理的無證據部分,則將丟掉心理學的大部,這樣的心理學是極為片麵的。例如:各種心理因素都能產生錯覺,怕走夜路的人總感到身後有人跟著,這都是無法拿出客觀證據的,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規律、減多原理、感覺驅使論等都找不到實驗室證據,若因為拿不出客觀證據和實驗室證據就加以否認,則永遠無法揭示心理學的本質。
邏輯也不是絕對正確的,尤其在心理學裏,符合邏輯就是錯誤的,反邏輯才是正確的。因為邏輯是物理學規律,哲理才是心理學規律,物理學必須符合邏輯,心理學隻能符合哲理,而不符合邏輯。
邏輯是“減少原理”,心理是“減多原理”,邏輯是順向性規律,心理是逆反性規律。邏輯規律是絕對的,心理規律是相對的,邏輯規律是局部真理,哲理規律是普遍真理,邏輯規律是一條直線,無限延伸必有盡頭,最終必然是死胡同,哲理規律是個圓周,循環往複,運行不息,無限延伸也永無止境。
西醫心理學用物理規律和邏輯規律來揭示心理學規律,總是要探討心理現象的物質基礎,認為心理的物質基礎就是心理的本質。
其實心理的本質是為滿足生理需求而產生的感覺和行為,一切心理行為都受感覺的驅使,要徹底揭示心理的本質,就必須充分揭示感覺的本質,而揭示感覺的本質,不是要知道感覺是由哪種物質或神經受體產生的,而是要揭示感覺和行為的運動變化規律。感覺是一種情感、一種精神意識活動,是神而不是形,揭示其情感性的運動規律,比揭示其物質基礎重要得多。知道感覺是由哪種物質或神經受體產生的,並不能揭示感覺的本質,隻有揭示了感覺的迷惑性、強迫性、暗示性、伸縮性、逆反性、可變性等特點,以及感覺對心理行為的驅使機製,才能揭示心理的本質。就像要開汽車到北京,重要的是要知道司機的駕駛技術、行走路線、交通規則、車況路況和天氣情況等,至於車是由哪個廠家製造的並不重要。知道感覺是由哪種物質產生的,最多隻能據此製造出一種替代性的藥物,並不能根據心理學機製,用心理的方法解決心理問題,就好比知道汽車是哪個廠家的,最多隻能再到廠家買輛汽車代替損壞的汽車,並不能減少交通事故。
由於西醫是實證分析主義的客體科學,西醫都是改變客體來治療疾病,從而形成了西醫治療疾病的替代哲理。中醫是理哲主義的主體科學,所以中醫都是改變主體來治療疾病,從而形成了中醫治療疾病的再生哲理。西醫治療疾病都是要先從物質形態結構的角度,去探討是機體的哪個環節出現了故障,或缺乏什麼物質。哪個環節出現了故障,就順向地糾正哪個環節,缺乏什麼物質,就從體外補給什麼物質。高血壓是因為血管阻力增大,就用擴張血管,或利尿減少血容量等方法減輕血管阻力。缺鐵性貧血是因為缺乏鐵元素,就補充鐵元素。這就形成了一種體外替代的替代療法。西醫貧血則輸血,蛋白低則補蛋白,水腫則利尿,胃酸過多則用堿性藥物中和胃酸,尿毒症則透析,肥胖則抽脂,高熱不退,物理降溫也是一種治法,都是一種替代療法。中醫治療疾病不是改變客體物,而是改變主體人,貧血不是要補血,蛋白低不是要補蛋白,並不是什麼元素缺乏就要補什麼元素,而是通過補氣養血,補腎益精,調理髒腑機能,讓主體人能夠生血、生蛋白、生什麼素,都是再生療法。替代的方法是客體科學的方法,再生療法是主體科學的方法,替代療法是物性的處理方法,再生療法是人性的處理方法。替代療法是消極的方法,治標不治本,救急不救貧,最終都擺脫不了對藥物的依賴,陷於無法自拔的境地。所以西醫治病最終都是激素依賴、降壓藥依賴、降糖藥依賴、心髒病藥依賴、鎮靜藥依賴等等。再生療法是積極的方法,由本及標,救急救貧,徹底根除,不需要依賴。西醫心理療法同樣是治標不治本的替代療法,治療心理疾病著眼於外因,而中醫心理療法著眼於內因,外因是客體因素,內因是主體因素。西醫心理療法著眼於消除症狀,中醫心理療法著眼於消除心理障礙,症狀是客體因素,心理障礙是主體因素。著眼於外因和症狀,就隻能改變客體來適應主體,即順向的替代;著眼於內因和心理障礙,就隻能改變主體來適應客體,就必然是逆反的再生。西醫心理療法總是要消除和避開心理事件,用精神放鬆或形體放鬆來消除症狀,結果是治標不治本,陷入對藥物的依賴。心理疾病依賴藥物,不能不說是心理學的悲哀,但卻是西醫心理療法無法克服的弊端。“不無自我”中醫心理療法針對病人的四大心理障礙,利用逆反性規律、減多原理和感覺驅使論原理,消除主體人的四大心理障礙,消除“怕有怪我人格”,建立“不無自我人格”,不是改變客體物,而是改變主體人,是治本又治標的再生療法,所以才能不需藥物,完全用心理的方法徹底根除心理疾病。
由於西醫是研究物的客體科學,用的是順向的邏輯規律,因此治療疾病隻能是順向的控製療法。中醫是研究人的主體科學,用的是逆反的哲理規律,所以治療疾病必然用逆反的根治療法。西醫認為水腫是水液瀦留,按照邏輯思維就要利尿,把水排掉。但若隻著眼於物性的水,則利了尿,排完水,還會繼續生水,水生了就要再利,隻能長期控製,利尿藥的劑量要不斷上翻,但上翻都有一定限度,超過了限度就控製不住了。血脂過高,就要降脂,或透析濾脂,甚至抽脂,也隻能靠長期控製來維持,最終都將維持不住,進退維穀。中醫治療疾病不是用物性的藥物順向替代,而是逆反地糾正主體人的機能失調,所以才能根除。水腫並不是要把水排掉,而是調節肺脾腎的功能,使機體不再生水,血脂高了不是要把血液中的脂質分解掉,過濾掉,而是調節機體的機能不再生脂,這才是積極的根治之法。
西醫心理學也是用邏輯規律,跟著感覺,順向地治療心理疾病,病人感覺是心理事件產生的心理障礙,就想法消除或避開心理事件,病人感覺積怨太多,就疏導宣泄,消除積怨,感覺軀體不適,就用放鬆精神和形體的方法消除症狀,都是順著病人的感覺走。而“不無自我”心理療法都是用逆反的方法,反著感覺來治病,不怪心理事件,都怪病人的“怕死情結”、“有所謂情結”、“怪怨情結”、“我不行情結”。不是讓病人發泄積怨,而是讓病人消除四大情結;不是讓病人消除症狀,而是樹立“不無自我”觀念,反過來加重症狀。隻要樹立了“不無自我”觀念,消除了“怕有怪我”四大情結,所有的心理事件都銷聲匿跡,一切積怨和不適都煙消雲散。“不無自我”心理療法的感覺驅使論已經揭示,凡是順著病人的感覺采取的消除行為,結果都隻能是長期維持,而不能消除。例如:感覺饑餓,就通過進食來消除饑餓感,吃飽飯了,饑餓感就消除,但下一頓餓了,就要再吃。機體正是通過這些感覺,驅使人維持正常的生理行為,正常的生理行為不能維持,就不利於機體的生存。正常的生理機能需要維持,但病理機能則不能維持。濕疹搔癢,憑著感覺就要抓撓,抓撓時搔癢暫止,停手則搔癢更甚,要想消除,則隻能再抓,抓完就更癢,隻要總是采用順向的抓撓止癢,就隻能把搔癢無限製地維持下去。糖尿病饑餓難忍,但若順著病人的感覺一餓就吃,則隻能是越吃越餓,越餓越吃,無限製地維持下去。若對於心理疾病采取這種順向的邏輯方法,隻能是表麵上的暫時緩解,從總體上看隻能把心理疾病無限製地維持下去。隻有樹立“不無自我”觀念,采取逆反的方法,濕疹搔癢偏不去撓,糖尿病餓了偏不去吃,癢了不是想法消除搔癢,反而是讓它使勁癢,餓了不是要讓它別餓,而是讓它使勁餓,死都不怕,還怕癢嗎?死都不怕,還怕餓嗎?結果越讓它使勁癢,反而越不癢了,越是讓它使勁餓,反而越不餓了,這樣才能徹底根除。隻是一般人總是順著感覺走,悟不出逆反性規律和心理的減多原理。
所謂“現代中醫心理療法”,是區別於中醫傳統的心理療法。因為中醫是從主體人的角度研究人的生命的科學,所以一開始就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中醫理論體係中一直都有大量的心理學內容,也有很多心理療法。《靈樞·師傳》就有“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的言語心理療法,還有七情相勝法、移精變氣法、導引吐納法、祝由法等。“不無自我”心理療法完全不同於傳統的中醫心理療法。雖屬於中醫心理療法,卻並沒有利用古老的中醫語言和名詞術語,完全是利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和現代神經精神病學的術語;雖屬於理哲主義科學,卻並沒有利用中醫傳統的陰陽五行哲學理論來構建理論體係,而完全用的是現代的馬列主義哲學和毛澤東思想理論,隻不過是利用了中醫的理哲主義研究方法而已。
中醫現代化的口號已經提了將近一個世紀,但卻無人知道該如何搞中醫現代化,也沒有人知道什麼是中醫現代化。目前主流的中醫現代化都是用現代科學和西醫學的方法來研究改造中醫,盡管無人不知道這種搞法隻能是中醫西醫化,而不是中醫現代化,無人不知道這是一個錯誤道路,但卻無人能離開這個道路來搞中醫現代化。因為現代科學的實證主義科學標準已經成了公認的科學標準,中醫現代化者不能離開科學的道路來搞中醫現代化,所以隻能違心地、不情願地搞下去。其實實證主義的標準並不是科學的唯一標準,中醫是屬於理哲主義科學,不符合實證主義的科學標準,中醫現代化不應該以西醫的實證主義標準為科學標準,而必須以中醫固有的理哲主義標準為標準,這樣的現代化,才是中醫的現代化。但傳統中醫學是在實踐觀察能力相當落後的古代進行的臨床觀察,所用的哲理也是古老的《易經》哲學和《內經》哲學,已經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必須利用現代的科學觀察手段和現代的馬列主義哲學重新構築中醫學的理哲主義理論體係,才是真正的中醫現代化。“不無自我”心理療法可以說就是中醫現代化在心理學領域的一個成功範例,如果中醫各個領域都建立起了這樣的現代化理論體係,也許就是真正的中醫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