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不無自我”心理療法的一個“概論”,隻是對“不無自我”現代中醫心理療法作一個概要的論述,以後還要分不同的專題詳細論述。後續將會有《“不無自我”心理療法臨床治療學》,專題介紹對每一種具體心理疾病的臨床治療方法。《“不無自我”心理療法基本理論》,專題介紹感覺驅使論、心理疾病的逆反性規律、減多原理、“不無自我”三定律、“怕有怪我”人格和“不無自我”人格等基本理論。《中醫科學論》專題介紹由“不無自我”心理療法引發的中醫的方法論、認識論、科學論等問題。《現代化中醫基礎理論》全麵闡述利用理哲主義方法構建的現代化中醫基礎理論。
因為西醫心理療法是實證主義方法建立起來的一個邏輯理論體係,沒有哲理意義上的普遍適用性,所以每一種心理療法隻能治療一種或幾種心理疾病。“不無自我”心理療法是用理哲主義方法建立起來的一個哲理理論體係,所以對各種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都有普遍的適用性。不僅能夠治療各種心理疾病、心理障礙、心理事件和心理問題,而且對於沒有心理問題的正常人,也能夠改變人生觀、世界觀,重塑人格,提高心理素養。“不無自我”既是治療各種心理疾病、消除各種心理障礙的四大方法,也是一種理想化的思想境界,是一種理想化的人格標準,可以作為人們一生的行為準則,讓人從容麵對人生的一切風風雨雨。
本書是用心理治療的實際講解方式寫成的,心理疾病患友通過直接閱讀,就可以起到十分有效的治療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本書時,要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拿出充足的時間,靜下心來,以一個平和心態,靜心閱讀,隻要每次閱讀達兩小時以上,自然能把您帶入一個仙境般的美妙境界,一切不適都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一切憂愁煩惱都在不知不覺中銷聲匿跡,一切想不開都在不知不覺中迎刃而解,從內到外都會感到無法形容的美妙和舒服。
要提高心理素養的朋友,隻要您潛心閱讀,悉心領會“不無自我”的奧妙,都會漸漸建立“不無自我”人格,成為一個有深厚心理素養的人。
要學習“不無自我”心理療法,立誌當一名中醫心理醫生的朋友,隻要潛心閱讀,悉心領會“不無自我”的奧妙,自然都能很快掌握“不無自我”心理療法。
但要注意,要當好一個心理醫生,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一、必須有全心全意為病人的愛心。當心理醫生是最沒有什麼實惠可撈的了,因而要當好心理醫生,首先必須有全心全意為病人的善心。
第一,心理醫生最耗費精力。一般臨床門診看一個病人,大約隻用15—20分鍾時間,但心理醫生要看一個病人一般都需90—120分鍾,而“不無自我”心理療法都必須在250分鍾以上。而且這麼長的時間內,醫生都要苦口婆心地講解,累得口幹舌苦。第二,心理醫生的經濟效益最低。心理治療雖然耗費精力,但除了排除性檢查外,一般不需特殊的理化檢查,不需特殊用藥。所以沒有經濟效益。
第三,目前社會上普遍輕視心理疾病和心理治療。雖然心理疾病是最痛苦的,但病人一般都輕視心理疾病,覺得心理疾病什麼病變都沒有,好像不是個病。心理治療也隻是用嘴說說而已,又沒用藥,又不做手術,所以病人從心裏就覺得沒有什麼。病人在極度痛苦時,往往信誓旦旦地說:“誰要能治好我的病,我要好好感謝他!”但等治好病之後,早把誓言忘到九霄雲外。軀體疾病是通過醫生的藥物或手術治好的,病人往往認為是醫生的功勞,心理疾病是病人通過心理醫生提供的方法自己治好的,所以病人感覺不到醫生的功勞。心理醫生往往出力不討好。
好像心理醫生得不到什麼實惠,但隻要有一顆全心全意為病人的愛心,就會覺得心理醫生的精力沒有白費。作為一個醫生,首先要以解決病人的病痛為快樂,解除病人的病痛,就是醫生得到的最大收獲、最大實惠。隻顧貪圖個人利益,沒有一顆為病人服務的愛心,就不具備當醫生的資格。心理治療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事業,是用自己的愛心去愛人,去幫助別人,這是一個多麼高尚的事業,為了這樣一個高尚事業付出心血,豈不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能夠從自己的事業上得到快樂,豈不是最大的實惠?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與別人方便,就是與自己方便,我們向病人、向社會獻的愛心越多,就會得到越多的回報,就會得到越多的實惠。隻是這些實惠是無形的,是目光短淺、心地狹隘、私心太重的人看不到的。所以要當好一個心理醫生,必須有一顆全心全意為病人的愛心。
二、對病人必須有充分的熱情和耐心。作為心理醫生對待病人一定要耐心細致,富於熱情和愛心,讓病人感覺醫生和藹可親,感覺到醫生是在全身心地要幫助自己。因為病人都有嚴重的心理障礙,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就是自以為是,不可理喻。當你問他懂不懂心理時,他會說不懂,問他懂不懂醫學,他也會說不懂。可是,一旦你說他有心理疾病,他就立刻變得比誰都懂心理,比誰都懂醫學了,哪怕他是個不識字的文盲,照樣跟你心理專家爭論得滿口白沫,哪怕他是個無知的大老粗,照樣跟醫學專家強詞極辯。尤其是那些自認為很能想得開,甚至經常勸導別人、開導別人,自認為不可能有心理障礙的人,要有了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就更難被說服。但無論心理病人多麼不可理喻,作為心理醫生都不可賭氣動怒,都要有足夠的耐心,能說服盡量說服,若實在不能說服,也要理解和寬容。最忌諱的就是不耐煩,訓斥甚至諷刺挖苦病人。本來病人對醫生,尤其是對資深醫生充滿敬畏,如果遭到醫生的訓斥和鄙視,病人會頓時產生自卑感,內心會產生自我保護心理和抵觸情緒,治療性醫患關係就無法建立。如果病人感到醫生沒有一點架子,反倒對自己很謙卑尊重,和藹熱情,他會心生感激,更加尊重醫生,他就願意自覺地對醫生敞開胸懷,暢所欲言,心裏沒了隔閡,自然願意心悅誠服地接受醫生的治療。心理醫生對病人的一切心理及行為都要有足夠的寬容,對病人的一切心理及行為都要原諒和理解,不能責怪和訓斥病人。寬容、原諒和理解,能夠消除醫患間的隔閡,達到醫患雙方的和諧統一,樹立病人的治療信心。責怪和斥責則會加重醫患之間的對立,形成阻抗,甚至導致治療的失敗。
三、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作為一個心理醫生,要有高超的醫學水平和高超的心理治療技巧,言談舉止自然都能流露出高深的造詣和深厚的底蘊,一開言就能言簡意賅,生動得體,深入淺出,抓住要害,言語中充滿自信和感染力,話雖溫柔和藹,卻堅定自信,這樣就能折服病人,很快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使病人心悅誠服地接受醫生的心理治療。反之,如果醫生沒有足夠的醫學水平和心理治療技巧,言談舉止自然顯得蒼白淺薄,沒血沒肉,缺乏感染力,這樣就難以打動病人,無法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如果病人由衷地不信任,就不可能接受醫生的治療。一個較好的心理醫生還應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較高的聲譽,如果醫生有較好的聲譽和知名度,就可能有許多病人慕名而來,慕名而來的病人絕對不存在對醫生的信任問題,就很容易建立治療性醫患關係,消除阻抗,樹立病人的信心。
但較高的知名度和聲譽要靠辛勤的耕耘才能獲得。
“不無自我”心理療法是本人的首創,既是首創,就不可能完美,甚至有許多疏漏謬誤,倘有同道不吝賜教,是我之大幸,是廣大病友和心理愛好者之大幸,也是“不無自我”心理療法之大幸。但我的動機是為了解決心理病人的痛苦,治病救人,就是有點謬誤,也請寬容原諒,隻儜販儝邷儛辿要能為廣大心理病友盡一點綿薄之力,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一點貢獻,也就足以聊慰平生了。
最後我還要感謝青島市心理谘詢師協會秘書長、青島新陽光心理研究所所長、著名心理學家李克富教授,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徐州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徐州醫學院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著名心理學家耿德勤教授,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並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表示由衷謝忱。
作者
2006年7月於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