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吃好早餐,十分關鍵(1)(2 / 3)

除早餐的內容外,進餐的方式也很重要。有很多年輕人習慣路邊買早餐,邊走邊吃。這固然節省時間,但對腸胃健康不利,不利於消化和吸收。另外,街頭食品往往存在衛生隱患,有可能導致病從口入。所以最好買回家或者到單位再吃,盡量不要在上班路上吃早餐,以免損害健康。

提升早餐營養的加減法

經常有人談論最佳早餐,其實隻要上述三大類食物齊備,從每類中選一兩種食物組成早餐已經很不錯了。如果能多選擇一些有助健康的食物,少選擇一些不利健康的食物,那就可以說是最佳早餐了。

首先要增加粗糧,如雜糧粥、雜豆粥、小米粥、黑米粥、燕麥片、豆包、全麥饅頭、全麥麵包、紅薯、鮮玉米等。它們的健康效益明顯優於白饅頭、白麵包、白米粥、白麵條等精製穀物。

其次要增加水煮蛋、茶葉蛋、低脂或脫脂牛奶、酸奶、豆漿、豆腐、醬牛肉、瘦豬肉等脂肪含量較少或中等含量的蛋白質食物。它們既含有豐富的營養,又不增加脂肪代謝負擔。

再次要增加新鮮的蔬菜、水果,或自製的純果蔬汁等。炒、生拌或蒸都是烹製早餐蔬菜的好方法。

最後要增加核桃、花生、巴旦木、開心果、榛子等堅果。堅果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價值很高,又“抗餓”,特別適合早餐食用,每天一小把即可。而且有研究表明,每天吃一小把堅果,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做好上述“加法”的同時,早餐做好“減法”也很重要。

首先要減少油條、油餅、蛋黃派、餅幹、方便麵、起酥麵包、點心等添加很多油脂的精製穀物。它們營養價值低,脂肪含量高,雖然方便、好吃、“抗餓”,但無益於營養均衡和身體健康,應少吃或不吃。

其次要減少油煎雞蛋、培根、火腿、煎牛排、炸雞腿(漢堡)等高脂肪的蛋白質食物。它們雖然營養價值不低,但脂肪含量太高,經常食用不利於健康,應該少吃。

再次要減少醃製蔬菜、鹹菜、榨菜、醬菜等高鹽食物。它們營養價值很低,僅能起到刺激味蕾的作用,無益於營養均衡;還含有大量的食鹽或鈉,對血壓不利。

最後要減少果蔬飲料、牛奶飲料、酸奶飲料等各色飲料。它們看上去和喝起來都像是在吃蔬菜、水果或牛奶,但其實那隻是糖、香精和其他食品添加劑調製、“模擬”出來的,真正蔬菜、水果和牛奶的含量很少。

不論“加法”,還是“減法”,這些提升早餐營養的措施在家庭自製早餐中容易落實,料理機(攪拌機)、豆漿機、麵包機、煮蛋器、電餅鐺、酸奶機、微波爐等各種用途的小型家電是很好的幫手。外出購買早餐要想營養搭配得很好難度較大,但仍然是可以做到的,隻要你精心選擇,不被味道和習慣左右。

早餐食物的“好”與“壞”

煮蛋,最具價值的早餐食物

蛋是禽類繁育下一代的載體,可以獨立支持新生命的孵化與早期生長,必然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雞蛋富含優質蛋白,且其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幾乎是所有天然食材之最,超過肉類等其他動物性食物。雞蛋還富含脂肪和磷脂,絕大部分都集中於蛋黃中,很容易消化吸收,蛋清中脂肪很少。雞蛋黃還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因此,雞蛋(以及其他蛋類)是“補充”營養的最佳食物之一。

不過,蛋類普遍含有較多膽固醇。一個雞蛋大約含290毫克膽固醇,接近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每日膽固醇攝入限量(300毫克),所以一般飲食建議平均每天不要超過一個雞蛋(或相當量的其他蛋類)。

蛋類中的膽固醇幾乎全部集中於蛋黃,蛋清則幾乎不含膽固醇。然而,蛋黃的整體營養價值要高於蛋清,所以“隻吃蛋清不吃蛋黃”是沒有必要的(需要嚴格限製膽固醇的病人例外)。

雞蛋的吃法很多。煎蛋快捷又好吃,適合早餐烹製,但脂肪含量極高,不夠健康。蒸蛋羹或荷包雞蛋無須加油,易於消化,但做法略顯煩瑣。比較而言,煮雞蛋既健康又簡捷,十分適合早餐食用。煮雞蛋的最佳狀態是蛋清已經凝固,而蛋黃處於半凝固或流動狀態,營養流失最少,最容易消化,且衛生安全。要煮到這種最佳火候,需要反複練習,積累經驗,或者使用專門的煮蛋器。煮蛋器是一個很巧小的電器,隻需按照說明書簡單操作,就可以控製蛋的老嫩程度,可按口味任意選擇。

茶葉蛋是在煮製過程中加入茶葉,別有風味。因其做法簡單,攜帶方便,多在車站、街頭巷尾、超市、遊客行人較多之處置小鍋現煮現賣,物美價廉。自家製作茶葉蛋也非常簡單,配料除紅茶外,還可加入八角(大料)、桂皮、花椒、十三香、白糖、醬油、料酒、食鹽等,全憑個人口味喜好。

自製一杯美味豆漿

大豆(黃豆)營養價值很高,富含優質蛋白、多不飽和脂肪酸、磷脂、膳食纖維、異黃酮、低聚糖、甾醇、皂苷、鈣和維生素等,故《膳食指南》建議應每天食用大豆及其製品。而豆漿幾乎保留了大豆中所有的營養物質,是最值得推薦的食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