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發明的活力

發明是按人的意誌和社會需要創造的人工事物,必須符合實用性、適用性、經濟性、易普及性,並具有時代精神的原則。中鬆博士深諳此道。他把發明分為“活”的發明和“死”的發明兩種類型。他認為那些設想站不住腳、無實用性、性能不好、難於使用、成本高、價格貴、維修費用大、市場不能接受的東西是死的發明;而凡是符合自然法則、實用、安全、性能好、便於使用、價格低廉、維修方便、市場歡迎的產品發明,才是活的發明。隻有活的發明才能成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科技、經濟、社會和社會生活的進步。由於中鬆博士無時不在努力使這些要求在自己的產品中得到完美的結合,因而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巨大成功。比如,他發明“空中噴撒器”時,給自己提出的技術要求是結構簡單,盡可能輕,價格便宜,無故障。又比如當他決心發明一種直升機架線裝置時,首先親身體驗了直升機的難以馴服的脾氣和架線操作的危險性,把絕對安全作為第一目標和關鍵性問題。在技術方案設計中,他考慮了可能發生危險的種種情況,設立了三重保險的技術措施。用直升機架線,效率比用吉普車架線高得多,費用也更便宜,自然很快就得到推廣應用。等等。他的發明千差萬別,無一不與社會需要緊密相聯。

可貴的發明精神

獨創力是發明之母、經營之母、一切卓越成就之母。中鬆義郎認為單憑智力不會產生優秀的獨創力。健康的心靈和身體是一切的基礎,智力受體質的約束,而心靈是身體的根本,然後才是行動,智力位於最後。

要激發發明的精神,必須以“開拓,再開拓”為人生信條,而不是“苦幹致富”;生活提供了很多的機會,要注意擴大視野,克服習慣思維障礙,注意捕捉機會,發揮獨創力,要雷厲風行,立即行動;理論和常理相通是困難的,但你要有打破常理,把理論貫徹到底的勇氣、決心和行動;靈感是發明的特征,是突然降臨的東西,它是不斷學習、努力和積累達到了頂峰,充滿電時的放電;麵對強大的競爭對手,要先發製人和集中優勢兵力,要有“不計得失,滿懷信心地行動”的信念;遇到困難和挫折要鍥而不舍,堅韌不拔,充分準備,持之以恒,努力,再努力,就一定會征服險峰,取得成功,度過有意義的人生。這就是中鬆義郎對發明精神的高度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