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延伸責任意識塑造敬業精神(1)(2 / 3)

德魯比這種對工作的狂熱和激情,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但他的敬業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尤其是這種敬業精神背後的執著的態度更值得每一位員工深思。

所謂“敬業”,就是要敬重你的工作!其語言可以從兩個層次去理解。從低層次來說,敬業是為了對老板有個交代。上升一個高度來講,敬業就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就是對工作具備一定的道德感和使命感。總而言之,“敬業”的表現就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有始有終!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上班是為他人掙錢,因此在工作上能混就混,認為即使公司虧了也不用他們去承擔。其實,工作敬業,表麵上看是為了老板,實際上是為了自己。因為和不敬業的人相比,敬業的人能在工作中學到更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就是敬業者向上發展的踏腳石。就算以後換了公司或行業,敬業精神同樣會對人有益!把敬業變成習慣的人,不管從事哪種行業都比較容易獲得成功。

也許有些人天生就有敬業精神,任何工作一上手就會全力以赴,但多數人的敬業精神則需要後天的培養和鍛煉。如果你認為自己還不夠敬業,那就應趁年輕的時候強迫自己學會敬業。經過一段時間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之後,敬業就會變成你的一種習慣。

具有敬業精神,或許不能為你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在敬業方麵做得不夠出色,你的成就必定會相當有限。因為散漫、馬虎、不負責任的做事態度很容易深入你的意識與潛意識,以致你做任何工作都隻是習慣性地敷衍了事,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不要遇事總往後躲,有點好處就

猛向前衝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中,積極、主動、努力、毅力、樂觀、信心、愛心、責任心……這些積極的態度因素占80%左右。無論你選擇何種領域的工作,成功的基礎都是積極的、遇事不退縮的態度,也可以這麼說:態度決定結果。

對待工作的態度,是一個道德問題——職業道德。有些員工總是認為工作隻是為了公司,而自己從中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既然對自己沒好處,那就隨便應付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一個人本職工作做不好,就會失去信譽,他再找別的工作,做其他事情也沒有什麼可信度。

如果積極認真地做好一項工作,不逃避、不退縮,往往還會有更好的更有成就的工作等著你去做,這就是良性發展,你也就因而擁有更高的信譽和業績!

積極、永不退縮是一種令別人對你刮目相看的態度。許多領導心目中最理想的員工,不是最聰明、最能幹的員工,而是最積極勤奮、永往直前的員工。

從來沒有什麼時候,領導們能像今天這樣如此看重一位有積極態度的員工,並給予他們如此多的機會。不論哪個行業,都非常敬重這些積極勤奮工作的員工。

一位著名的管理學家說:“如果你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盡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麼總有一天,你能夠隨心所欲地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過且過,遇事總往後躲,從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麼你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頂峰。對這種類型的人,任何領導都會毫不猶豫地排斥他。

職場中人們常常把遇事總往後躲的員工稱之為懶漢,懶漢們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沒有能力讓自己和家人衣食無憂。勤奮的人則會說:“我也許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但我能夠拚命幹活以掙取麵包。”

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和凡事得過且過的員工之間,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前者懂得為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這種積極的工作態度常能感化“鐵石心腸”的領導。

戴維就是靠著自己的勤奮和積極進取而獲得成功的。他現在是加利福尼亞建築公司的一名副總。而幾年前,他還隻是工地上的一名送水工。在其他送水工把水桶搬進來後,一麵抱怨薪水太少一麵躲起來抽煙的時候,他卻給每位工人的水杯倒滿水,並利用一切時間來了解有關的工作情況,並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結果,兩周後,他就當上了計時員。已經是計時員的戴維依然非常勤奮積極,第一個到工地的是他,最後一個離開工地的還是他。他的勤奮,使他對建築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熟悉,連工地上最有經驗的工人也常來向他請教。雖然現在他已經成了公司的副總,但他依然特別專注於工作,從不說閑話,也從不參加到任何紛爭中去。他鼓勵大家學習和運用新知識,還常常擬計劃、畫草圖,向大家提出各種好的建議。隻要給他時間,他可以把客戶希望他做的所有的事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