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職進修機械學位的飛機技師克裏斯總結上述的觀點說:“雖然我的工作不能說十分穩定,但是我希望這份訓練能幫助我在這裏待得久一點;如果不能,它也能幫助我找到另一份工作。”
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並加速出現,每一位員工必須不斷在學習中成長,才能生存下去。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樹立終生的學習觀是必要的。商業時代好多擁有某種專門技術的人常常顯得知識狹窄,這種僅在技術方麵片麵發展的趨勢,是非常不合適的。在很多職業中介機構的名錄裏,登記著無數受過高等教育的失業者的名字,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因為自己沒有進一步發展的能力而被人超越,最後丟失了原有的工作。每個人既有的知識和技能很容易過時,因此要“不斷自我更新”才能避免工作上的危機。
一個人的前途之所以無限光明,是因為他事先就已經學會了掃除將來有可能遇到的各種障礙的必備知識。事實證明,在知識方麵的“自我投資”是成功者的一個重要特征。
然而,大多數人從學校畢業後進了社會就失去進修的想法,這種人以後都不會再有什麼進步。反之,學生時代即使不顯眼,但進入社會後仍然勤勉踏實地學習應學的事,往往都會有長足的進步,能繼續保持這種態度的人是隻有進步不會停頓的。
工作中每天都有新情況、新挑戰,每天都要麵對新事物,學習與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學習。能夠適應工作,實現自我完善而不被淘汰,靠的是實力,而實力來於自身。雖說現代社會的機會很多,但要是不學習的話,必然會逐漸落後於社會。隻要天天學習,就會天天有進步,天天有機會,工作才會富有生機。
當外界環境不斷變遷時,企業內的人員也要跟著改變。企業需要它的員工掌握新技巧,以便在新的工作環境中有突出的表現。即使最令人滿意的企業,也不能憑著過去的成功駛向未來。企業內每名員工都必須檢視自己對變遷需求的反應,沒有人能夠退居一角,隻做個旁觀者。
一個重視對員工培訓的公司,既對人才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也表明了自己追求發展的長遠眼光。有位公司老板深有感觸地說:“目前和未來社會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關係的日益複雜化,不僅使知識在企業中日趨重要,而且使培訓成為一種日常活動。”好的培訓機會對於職員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站在職員的立場來看,若能通過在工作中學習到各種謀生的本領是一件十分幸運的美事。
企業員工要想成為老板欣賞的人,就必須重視企業的各種培訓,這也是體現員工學習能力的一個很有效的途徑。企業培訓的目的就是要使員工成為知識豐富、業務熟練、敬業愛崗的人,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並借此增進員工之間的團結精神及相互間的依賴關係,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而對於員工自身來說,這必是有百益而無一害。
9.與時俱進,向強手“取經”
不要誤以為工作就是千篇一律重複性的機械勞動,其實,再普通的工作都大有學問。如果能夠在工作實踐中善於總結,那麼,有心的員工就會比其他人更快地長本事。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野貓和鬆鼠都喜歡爬樹,他倆的本領差不多。鬆鼠找爬樹本領高的猴子比賽,他不怕輸,因此學到了猴子爬樹的技巧。野貓總和爬得慢的黑熊比,每次都能取勝,野貓很得意。森林裏舉行爬樹比賽,鬆鼠不但比野貓快,還贏了猴子,得了冠軍。
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就是,在工作實踐中,隻有不斷地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才能夠盡快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最終成為工作能力很強的人。這裏涉及到在實踐中終身學習的問題。而對於終身學習和繼續學習的問題,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強調不僅要向各方麵都比自己強的人學習,還要善於向某一方麵比自己強的人學習,做到“不恥下問”。
在工作中,肯定會存在能力高於你的同事,正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麵對他們時,你應該保持一種謙虛求教、不恥下問的姿態。這是因為,隻有認識到自己不足的人,才有可能彌補不足,否則,隻會抱殘守缺,而不足就演化成自己身上的一塊硬傷。
除了要向其他人學習外,你還應該在工作實踐中總結經驗,吃一塹長一智,在工作中迅速成熟起來。
另外在實際工作中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與時俱進。應該緊緊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否則,就會被曆史淘汰。我們應該有這種必要的焦慮和緊迫感,以時代的高度為標準時刻注意提高自己、向強手學習,總結、改正自己的不足,這樣,我們才永遠不會落伍,永遠不會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