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林肯的傳記嗎?你了解他幼年時代的境遇嗎?他住在一所極其簡陋的茅舍裏,沒有窗戶,也沒有地板,用今天的居住標準看,他簡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他的住所距離學校非常遠,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談不上有報紙、書籍可以閱讀了。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每天堅持不懈地走二三十裏路去上學。為了能借幾本參考書,他不惜步行一二百裏路。到了晚上,他靠著木柴燃燒發出的微弱的火光來閱讀……林肯隻受過一年的正規學校教育,成長於艱苦的環境中,但通過努力奮鬥,一躍而成為了美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成了世界上堪稱完美的模範人物。
請記住,成功永遠屬於那些善於創造機會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機會的人。應該牢記,良好的機會完全要靠自己的創造。如果認為個人發展機會是別人給予的,那麼你一定會失敗。
如果在困境中,林肯說:“我沒有機會!”這位生長在窮鄉僻壤茅舍裏的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總統?同時代有許多出生於良好家庭環境的孩子,他們在漂亮的學校裏上學,到藏書豐富的圖書館裏看書,為什麼成就反而不如一個在茅舍裏成長起來的苦孩子呢?不是有許多出生於貧民窟的孩子成為議員,成為大銀行家、大商人嗎?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廠,有許多不就是由那些“沒有機會”的孩子們靠著自己的努力而創立的嗎?困境也許有時候正是上帝給予你的一粒能產生機會的種子,就看你麵對它是怎麼做的,你應該明白,埋頭苦幹正是促使這粒種子結果的根本。
3.堅持進取,一切皆有可能
對擁有強烈進取心的人來說,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隻要工夫用到,成功是遲早的事。
年輕的拿破侖·希爾有著一個想當作家的夢。要實現這個夢,他知道自己必須精於遣詞造句,但由於小時候他家裏很窮,所接受的教育並不完整,文字上的精深造詣對他來說根本談不上,因此,好多所謂的“善意的朋友”就告訴他,說他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年輕的希爾沒有服輸,他用節省下來的錢買了一本最好的、最全麵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這本字典裏麵,而他的目標是完全了解和掌握這些字。之後希爾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這個詞,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然後丟掉,於是他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後希爾把他整個的人生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那就是對一個擁有強烈進取心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裏並非是讓你從表麵上學拿破侖·希爾那樣從你的字典裏把“不可能”這個詞剪掉,而是建議你要從你的心中把“不可能”這三個字鏟除掉。談話中不提它,思想中趕走它,態度中丟掉它,不再為它提供理由,不再為它尋找借口,把這個字和這個觀念永遠拋棄,而用熠熠生輝的“可能”來替代它。
湯姆·鄧普西就是通過積極進取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一個好例子。
湯姆·鄧普西生下來的時候,隻有半隻腳和一隻畸形的右手。父母一直鼓勵著他,並且從來不讓他因為自己的殘疾而感到自卑。結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軍團行軍10公裏,湯姆也同樣能堅持走完10公裏。
後來他要踢橄欖球,他發現,他能把球踢得比任何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遠。他要別人為他專門設計了一隻鞋子,參加了踢球測驗,並且得到了衝鋒隊的一份合約。
但是教練卻盡量婉轉地告訴他,他並不具有做職業橄欖球員的條件,勸誡他去試試其他的事業。最後他申請加入新奧爾良聖徒球隊,並且請求給他一次機會。教練雖然對他也心存懷疑,但是看到這個男孩這麼自信,對他有了好感,因此就留下了他。
兩個星期之後,教練對他更有好感了,因為在一次友誼賽中他踢出了50米遠。這使他獲得了為聖徒隊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他一人獨得了99分。
在一次比賽中,球場上坐滿了66000名球迷。球當時在40米線上,比賽隻剩下幾秒鍾,但是根本就可以說沒有時間了。“鄧普西,進場踢球!”教練大聲說。
球傳接得很好,鄧普西一腳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筆直地前進。結果怎樣?66000名球迷全屏住了呼吸,接著終端得分線上的裁判舉起了雙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門橫杆之上幾英寸的地方越過,湯姆一隊以19比17獲勝。球迷狂呼亂叫,為踢得最遠的一球而歡呼,這是隻有半隻腳和一隻畸形的手的球員踢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