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尋求如何做得更好挑戰能量極限(1)(1 / 3)

如果一個員工有十分的能量,卻隻釋放出五分、八分,盡管他已經按照要求完成了工作,也不能算作一個把責任看得高於一切的優秀員工。把責任看得高於一切,意味著要尋求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做得更好,意味著越是在困難條件下,越要勇於挑戰自我,最大限度地為企業釋放出自己的能量。

1.不要滿足於尚可的工作表現

一些員工對於自己的工作表現所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它隻能使我們永遠都是能力平平的員工,而無法做到優秀。

對於我們來說,一旦滿足於自己尚可的工作表現,平庸將相伴我們一生。為什麼可以選擇更好時我們總是選擇平庸呢?為什麼我們隻能做別人正在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超越平庸做個優秀者呢?

拿一個運動員來說吧,如果太容易滿足的話,那麼他別說贏得奧林匹克競賽,可能連賽場都進不了。把金牌帶回家的運動員必須超越已有的記錄。就像阿爾伯特·哈伯德所說的那樣:“不要總說別人對你的期望值比你對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個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誤,那麼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千萬不要挺身而出去扞衛自己。當我們可以選擇完美時,為何偏偏選擇平庸呢?我討厭人們說那是因為天性使然。他們可能會說:‘我的個性不同於你,我並沒有你那麼強的上進心,那不是我的天性。’”

超越平庸,選擇完美。這是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目標。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對手頭工作敷衍了事的態度,致使一生處於社會底層,不能出人頭地。

在某大型機構的一座雄偉的建築物上,有一句很讓人感動的格言——“在此,一切追求都永遠不會停息。”這句話值得作為我們一生的格言,如果每個人都能始終記住這句格言,並付諸實踐,無論做任何事情都竭盡全力,以求得盡可能完美的結果,那麼人類的福利不知要增進多少。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在於:成功者無論做什麼,都力求達到最佳境地,不斷進取;失敗者無論做什麼,淺嚐輒止,安於現狀。

在工作中你應該挖掘潛力,嚴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許自己隻做到不錯;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隻完成百分之九十九。並且始終保持這種工作作風,無論客觀條件是怎樣的,也唯有如此,你才能超越平庸,邁向更高的層次。

2.埋頭苦幹更易贏得機會

對於機遇,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與它不期而遇,但實際上機遇不是靠等,也不是靠求才能得到的。

我們總以為機會會主動找到那些願意迎接機會的人。事實剛好相反,機會是一種想法和觀念,它隻存在於那些認清機會並願意為獲得機會付出積極努力的人心中。因此,如果你在公司中境遇不佳,請別去問老板為什麼你沒有獲得晉升,而應該去問那個最清楚這一原因的人——你自己。

有許多年輕人,他們雖然出身卑微,卻能幹出偉大的事業來。富爾頓靠自己的勤奮和苦幹發明了一個小小的推進機;法拉第僅僅埋頭於藥房裏的幾瓶藥品,就成了英國有名的化學家;惠德尼利用小店裏的幾件工具,竟然發明了紡織機;而貝爾用最簡單的器械發明了對人類文明的進程最有價值的電話。

曆史上有許多讓人感慨、讓人感動的成功故事,主人公確定了偉大的人生目標,盡管在前進的路上遭遇了種種艱難險阻,但他們以堅韌的意誌力克服了一切困難,沒有機遇自己創造機遇,最終獲得了成功。

生活中,我們發現失敗者的借口通常是:“我不是上帝的寵兒!”他們將失敗的理由歸結為沒有人垂青他們,好職位總是讓他人捷足先登。而那些擁有強烈進取心的人則決不會找這樣的借口,他們不等待機會,也不向親友們哀求,而是靠自己的苦幹努力去創造。他們深知自己是自己的上帝。

在取得了一次戰役勝利後,有人問亞曆山大是否等待下一次機會到來時,再去進攻另一座城市,亞曆山大聽後竟大發雷霆:“等待機會?機會是靠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不斷地為自己創造機會,正是亞曆山大之所以成為偉大帝王的原因之一,也唯有不斷進取的人,才能建立不朽的功績。

做任何事情總是等待機會是極其危險的。一切努力和期望都可能因等待機會而付諸東流,而機會最終也不可得。

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斥著大批失業的人群,給人的印象是社會經濟對勞動力的需求不足。但同時卻有許多空缺的職位,在報紙上、人才市場上到處是“誠聘員工”的廣告。不過,人們需要的是那些受過良好的職業訓練和勤奮進取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