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說不做的一個典型就是那些自認為“懷才不遇”者。
如今,“懷才不遇”好像成了年輕人的一種通病,他們普遍的症狀是:牢騷滿腹,喜歡批評他人,還時常顯出一副抑鬱不得誌的樣子。和這種人交談,運氣不好的時候,還會遭到一頓批評。當然,這類人中確有懷才不遇之人,由於客觀環境無法與之適應,於是虎落平陽龍困淺灘。但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屈就自己,所以他們生活得十分痛苦——慢慢地就養成了隻知動口不去動手的壞習慣。
現實中有才華的人都是如此嗎?不,盡管有時出現千裏馬無緣遇伯樂的現象,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裏馬,一次錯過伯樂,應該還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出現一種不好的結局,主要是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確實有才華,但他們常自視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學曆比之低等的人,可如今的社會關係複雜,並不是你有才氣,就能成就大器。別人看不慣你的傲氣,就會“修理”你。至於你的上司,因為你的才華本來就會威脅到他的生存,你又不適度收斂自己,生怕別人不知道你的才幹,那你的上司怎麼會不打壓你,而讓你出頭呢?最後的結局就是,你也變成了一位“懷才不遇”者。
還有一種懷才不遇者,他們就是一類自我膨脹的庸才。因為他們本身無能,別人當然無法重用他們。但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無能,反倒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無人識才,於是到處發牢騷,吐苦水。
不管是有才還是無才,懷才不遇者真是人見人怕,他們開口就是批評同事、主管、老板,然後吹噓自己有多厲害,多能幹,聽者也隻好點頭稱是,要不然,他們也許就會罵人。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懷才不遇”之感多的人,就會把自己孤立在一個圈子裏,甚至無法與其他的人際圈子相交。一個人如果給眾人的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貴人大力提拔,否則將很難改善這一印象,結果有的辭職,有的外調,有的總是個小職員,有的則一輩子“懷才不遇”。
一個人不管才幹如何,都會碰上無法施展自己才幹的時候。千萬要記住:即使你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也不能明顯地表現出來,你越是沉不住氣,別人就越看輕你。
你做之前應該客觀地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否高估了自己——人應該有一個自我評價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評估不客觀,可以找個朋友和較熟的同事幫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別人的評估比你自我評估的結果要低,那你就要虛心接受。有些情況下,旁人可能對我們了解得更加準確深刻。那為什麼不虛心接受他人的評價?
還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能力為何無法施展——是一時得不到合適的機會?還是大環境的限製?或是人為的阻礙?如果是機會的原因,那繼續等待和創造機會不就行了嗎?如果是大環境的緣故,那就離開這一環境好了。如果是人為因素,你可與人誠懇溝通,並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的地方,如果是,就要想辦法消除矛盾。
你也許該亮出自己的其他專長——有時候,懷才不遇者是因為用錯了專長。他們確實有才,但用得不對,或者不是時候。如果你有第二專長,可以要求他人給個機會試試,說不定又為你開辟出一條生路。
你應該去營造一種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不要成為別人躲避的對象,反而應該以你的才幹協助其他同事。但要記住,幫助別人時不要居功,否則就會嚇跑你的同事。此外,謙虛客氣,廣結善緣,這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助力。
你要繼續強化你的才幹——也許你的確在某一方麵有才,但可能由於才氣不夠,所以沒讓人看出來。這種情況下,你就應該更加強化自己這方麵的能力,當時機成熟時,你自然會閃爍出耀眼的光芒!別人當然會對你另眼相待。
不管怎樣,你最好不要成為一位懷才不遇者,更不要因此滿腹牢騷、喋喋不休。勤懇地做好自己的事,即使是大材小用,那也比沒用要好。慢慢從“小用”開始,日積月累你總有一天能得到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