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執行力體現責任心做一點勝過說十句(5)(2 / 3)

也許有人會有這樣一種思想,我的老板太苛刻了、太吝嗇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奮地為他工作。然而,他們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工作時虛度光陰會對你的雇主不利,但受傷害更深的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費很多精力來逃避工作,卻不願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們以為他們很聰明,其實,他們愚弄的隻是自己。老板或許並不了解每個員工的表現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細節,但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很清楚,努力最終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升遷和獎勵是不會光顧懶惰的人的。

懶惰之人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做事愛拖延。這是一種很壞的工作習慣。對一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拖延最具破壞性,也是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拖延,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解決拖延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動。當你開始著手做事——任何事時,你就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處境正迅速地改變。

習慣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製造借口與托辭的專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法完成,而對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卻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難辦、太花時間”等種種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隻要我們更努力、更聰明、信心更強,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頭容易得多。

這類人無法接受承諾,隻想找借口。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為了沒做某些事而製造借口,或想出千百個理由為事情未能按計劃實施而辯解,最好自我反思一下。別再作一些無謂的解釋了,行動吧!

拖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如果你將一天的時間運用情況記錄下來,就會驚訝地發現,拖延正在不知不覺地消耗著我們的生命。

拖延是人的惰性在作怪,每當要付出努力,或要作出抉擇時,我們總會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來安慰自己,試圖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有些人能在瞬間果斷地戰勝惰性,積極主動地迎接挑戰;有些人卻被主動和惰性拉來拉去,不知所措……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浪費了。

人們都有這樣的經曆,清晨鬧鍾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自己所定的計劃,同時卻依戀著被窩裏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尋找借口——昨天太累了,再睡一會兒。於是,又躺了5分鍾,甚至10分鍾……

拖延是對惰性的縱容,一旦形成習慣,就會消磨人的意誌,使你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懷疑自己,甚至會使自己的性格變得猶豫不決。

當然,拖延有時候也是由於考慮過多、猶豫不決造成的。

適當的謹慎是必要的,但過於謹慎就變成了優柔寡斷,我們需要想盡一切辦法不去拖延,在準備要做一件事的同時,立即動手,絕不給自己留一秒鍾的思考餘地。千萬不能讓自己拉開和惰性開仗的架勢——對付惰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本不讓惰性出現。往往在事情的開端,總是先有積極的想法,然後當頭腦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的問題時,惰性就出現了,“激戰”也就開始了。一旦開仗,結果就難說了。所以,要在積極的想法一出現時,就馬上行動,讓惰性沒有侵入的可能。

人們如此善於找借口,卻無法為要做好工作找借口,的確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著如何欺瞞的人,能將這些精力及創意的一半用到工作上,他們就有可能贏得巨大的成就。

克服拖延的習慣,將其從自己的個性中根除。這種把你應該在上星期、去年或甚至十幾年前該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習慣,正在吞噬你的意誌,除非你革除了這種壞習慣,否則你將難以取得任何成就。

(1)每天主動做一項明確的工作,而且不必等待別人的指示就能夠主動去完成;

(2)每天至少做一件對其他人有價值的事情,而且不期望獲得任何回報;

(3)每天要將養成這種主動工作習慣的價值告訴別人,至少要告訴一個人。

付出努力的大小和你得到多少回報永遠成正比,這一點無論到什麼時候都不會改變。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人都要經過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收獲,懶惰的人和所有渴望不勞而獲的人是永遠也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的。12.別做懷才不遇的“牢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