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我們之所以用“假定”這個詞,是因為製訂了附有“及時檢查”項目的執行計劃,並不能讓你一勞永逸,它還不是萬全之策,也不能保證你一定能夠高效執行。因為執行過程中潛伏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它們都可能阻礙你不折不扣地按計劃執行任務。有時甚至還會迫使你改變預定的整個工作流程。對於這一點,你必須加以警惕。當然,這也更加說明了“及時跟進檢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要想通過“跟進檢查”知道自己是否在做正確的事情,是否在正確地做事,首先必須知道自己該做的是什麼,要做多少,還有在特定時間內的進度。否則,執行計劃中的檢查內容再詳細,也不過是一張紙而已。
瓦德在他的公司裏被公認為是最優秀的經理。當有人問他的工作秘訣時,瓦德說:“我沒有秘訣。我使用標準的方法去工作、去管理員工,但是我堅持用正確的檢查標尺定期檢查我的工作。檢查的尺度和分寸很重要,它可以成就一項工作,也可以毀滅一個人。隆特爾的故事可以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隆特爾掌管埃克隆工廠,他過去每天都打電話給我,因為他的前任老板要求有一個這樣的反饋。隆特爾是一個很出色的管理者。我知道作為一名出色管理者的上司,我要做的不應要求下屬一天打一個電話,這會影響他的主動性。於是我告訴他,我相信他的判斷,隻是希望他每個星期一打電話給我,作一個10分鍾的工作報告。事實證明,我這樣做是非常正確的,上個星期我又任命隆特爾為一個委員會的主席,負責推薦我們工廠裏要購買的設備。雖然我必須在6個月之內完成推薦報告,但我很清楚隆特爾的能力,所以我隻要求他一個月給我一份一頁紙的情況報告。如果我有問題,我會與他聯係。我很了解他,我確信我這麼做是正確的。”
在工作中,要想讓“跟進檢查”出效果,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必要條件。隻有滿足了這幾個條件,你為“及時跟進檢查工作”所付出的汗水,才會真正有所回報。
條件一:你必須準確地說出,你想要自己的執行有什麼樣的改善。
條件二:你的執行力的改變,必須能影響工作的後果。
條件三:麵對工作中的問題,要深度參與,也就是帶著“思考”尋求解決方法。
條件四:針對自己執行中的問題,進行充分的了解。
條件五:明晰自己確實需要改善的地方。
條件六:你必須了解,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條件七:對管理者而言,你必須也做到你對下屬所提出的要求。
條件八:執行通過改進產生出好成果後,要學會“獎勵”自己,以強化既有的表現。
條件九:了解什麼樣的做法,會使你的改善行為失效。以下這些行為對你的執行行為的改善沒有任何好處:
①沒有針對特定點進行了解,隻了解了一些籠統的問題;
②將重點放在態度上,而不是表現上;
③假設自己已了解問題的症結;
④假設自己知道怎樣做可以解決問題;
⑤不做第二次跟進檢查,以確保改善後的行為是正確的。
跟進檢查是確保任務有效執行的最根本保證,隻有及時跟進檢查自己的工作進度,才能把任務執行到底。跟進檢查不僅有利於任務的完成,還能發現自己在執行過程中的漏洞和問題,使自己的執行能力得以提高。
所以每一個優秀的和想要成為優秀的員工都有必要把這種優良的工作態度養成一種習慣,事事檢查,時時檢查,力爭把工作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做到百無一漏,萬無一失。
6.全力以赴地執行任務
7歲的鮑比放學回到家,發現媽媽不在家,門鎖上了,鮑比很發愁,因為他沒有鑰匙。等了幾分鍾,媽媽還沒有回來,鮑比便試著打開門旁邊的窗戶。由於裏邊反鎖著,無論鮑比怎麼用力也打不開。
於是鮑比又繞到房子的後麵,試圖打開廚房的後門,但仍然失敗了。沮喪的鮑比一屁股坐在門前的台階上。這時,鄰居家的傑威爾老先生走了過來,問:“小夥子,怎麼了?”鮑比說:“哦,媽媽出去了,我想盡所有的辦法也進不去。”傑威爾老先生說:“不,你沒有想盡辦法,至少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說著他攤開右手,上麵放著鮑比的母親出去前留下的鑰匙。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當你為低劣的工作能力發愁不已時,當你被低績效所左右時,不防靜心自省,用上述問題反問一下自己:“你想盡所有的辦法了嗎?”“你真的全力以赴了嗎?”很多時候你會做出肯定的回答,但實際上你並沒有做到想盡辦法、全力以赴。當然,你的低績效也不會因為你的消極沮喪而有所改觀,隻有真正想盡辦法改善績效,全力以赴執行任務,你才有可能躋身於公司的金牌員工之列。職場上沒有一個高效員工不是全力以赴的。美國航空公司的艾德在談到全力以赴的重要性時說:“立定心誌,全力以赴,就能賦予我們源源不斷的能力。無論遇上什麼狀況——疾病、貧窮或災難,都不能使我們將目光轉離終點。如果你的奮鬥終點是高效執行,不屈不撓、全力以赴的精神,一定會讓你越來越接近這個工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