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放下攀比,讓幸福完美(1 / 3)

攀比心理和不滿足心理猶如一胞姐妹,相伴而生。攀比是不滿足的前提和誘因,在沒有原則、沒有節製地比安逸、比富有中,致使心理失衡,越發不滿足,緊隨其後的便是嫉妒、跟風、無法悅納自己等一係列的不良心理。因此,認清自己是很重要的,不能讓攀比變成一把利劍刺傷自己。

放下攀比,提高幸福指數

《牛津格言》中說:“如果我們僅僅想獲得幸福,那很容易實現。但我們希望比別人更幸福,就會感到很難實現,因為我們對於別人的幸福的想象總是超過實際情形。”的確如此。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在哀歎自己的不幸,卻對他人的成績羨慕不已。他們總是在抱怨:“劉芳都漲工資了,我卻還在原地踏步,到哪兒說理去呢?”“老張買新房子了,他和我一塊進的公司,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唉……”“人家的孩子怎麼就那麼爭氣呢?看看我的孩子,真是沒辦法。”

類似的攀比,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生活上,看別人買車買房,穿名牌衣服,就去效仿,結果就把自己有序的生活弄成一鍋粥,甚至會失去了快樂的心情;情感上,追求的永遠是超現實主義的浪漫情緣,羨慕別人的另一半如何的好,卻忘記了燈火闌珊處那最美麗最動人的感情,忘記了該珍惜眼前的人;事業上,嘴邊談論的都是別人的成功與富裕,卻忘記了自己還需要努力,忘記了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不能正視機遇的存在,也沒有用心的去把握。

心理學家認為,雖然人們越來越富,卻體會不到幸福的原因就是盲目攀比。攀比心一起,心理必然失衡,幸福感就會大打折扣。

在同事、朋友、親人的祝福聲與羨慕的目光中,周雪與愛人南下到常州,雖然這已成事實,但周雪一直不能麵對現狀,因為她到常州的第一件事,便是從不同的角度把這座城市與自己的家鄉大連比較,當周雪感覺它不比大連美時,她就開始後悔離開家鄉。當聽到北方已經漲工資時,周雪更是不能接受,莫名的委屈湧上心頭,大哭一場,因為她又把工資收入進行了比較,認為來這裏吃虧了。其實,周雪的物質生活並不貧乏,她和愛人的收入加起來足以生活得很好,離他們為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也越來越近,但因為攀比,她生活得一點都不幸福。

攀比,並不等同於進取與競爭,就如生活並不等同於追名逐利一樣。其實,人生並不需要太圓滿,一個人如果懂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有欠缺”這個道理,就不會與他人做無謂的比較,反而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如果他明白自己擁有的其實已經很多,並接受和善待所缺少的那一部分,他的人生會快樂幸福很多。

當然,世界少不了攀比,而且從一定的意義上說,攀比是人類進步的側麵動力,因為一個人想在社會上確定自己的位置,並不斷超越自我,必須選定一個參照物。如果著眼於工作上、精神上的向上,“見賢思齊”,那是一種正性攀比,有助於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提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倘若以個人虛榮為基礎,一味在物質上和生活上追求“別人有的我也要有”,以顯示自己不落別人之後,甚至要求自己強過別人,從而獲得心理滿足,這則是一種負性攀比,會讓人失去自我和特色,徒增煩惱。生活領域出現的攀比,負性多於正性。因此,攀比在心理學上被定為中性偏陰性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說,攀比心理較多產生的是負麵情緒。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一個人必須給自己一個恰如其分的定位。如果看不到這一點,一味盲目地與別人攀比,就會對自己產生錯覺,從而做出傻事,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星期一早晨,銷售經理王偉向總經理提出辭職。鑒於王偉才華出眾、業績超群,總經理對他多方挽留,不但主動給他增加薪水,還承諾在短期內給他晉升職務。原本想跳槽的王偉最終打消了念頭,留下來繼續為公司服務。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客服經理李子健的耳朵裏。李子健想:“我也是個不可或缺的部門經理,不如學一學王偉,總經理肯定也會給我升職加薪。”經過準備,李子健走進了總經理辦公室,表示自己也想辭職。沒想到總經理非常爽快地答應了:“既然你去意已決,我也不好強人所難。祝您另謀高就,前程似錦!”原來,李子健一向表現平平,業績不佳,但他比較老實、聽話,總經理雖然對他早有意見,但是一直找不到適當的理由辭退他。這次他主動辭職,總經理正好順水推舟。

故事中的李子健弄巧成拙,不但沒有像王偉那樣得到升職加薪的優厚待遇,反而連原有職位也丟掉了,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完全是由於他的盲目攀比之心。

一位哲人說過:“我們不必羨慕別人的美麗花園,因為你也有自己的樂土。”我們要放下不必要的執著,不盲目比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隻和以前的自己比較,看那些方麵有所欠缺,沒有必要和意義和外在的東西論理。這樣,我們才能活得自如輕鬆,從根本上掌握自己的命運。

盲目攀比,徒增煩惱

生活中,有的人在擁有和享受一些東西的同時,又把所擁有的和追求到的東西和別人攀比,從而陷入“比上不足”的自卑和嫉妒不平中。比如,本來已經買了房子,看到別人房子更大,於是也要買大房子;看到別人住別墅,自己便也要買別墅;本已有了車,但看到別人有名車,於是自己也要換輛更好的。如此登山一般,這山望著那山高,永無止境地追求,於是,煩惱便也隨著滿足欲望而層出不窮,整個一生都陷入煩惱的網裏。

英國心理學家調查1萬人的快樂程度與收入關係後發現,雖然收入在某種程度上起重要作用,但人們更看重與別人比較的結果。這就是說,財富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人是否快樂,但對人的心情影響的更大因素,卻是財富是否比周圍人多。

某報紙曾刊登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女人參加同事的婚禮時,看見同事的家裝扮得如同宮殿一般,婚禮辦得特別氣派。為了與同事比一比,她就給未婚夫下了命令,要求未婚夫把婚禮辦得風光些,把房子布置得豪華一些。由於未婚夫經濟實力有限,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撬開了公司的保險櫃,滿足了未婚妻的各種要求。在他們舉行婚禮那一天,警察出現在婚禮現場,把新郎官帶走了。知道了未婚夫的犯罪是因她而起時,她的內心受到了自責,由於經受不起這樣的打擊,她離家出走了,至今沒有回來。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一座房子不管怎麼小,在周圍的房屋都是這樣小的時候,它是能夠滿足社會對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這座小房子的附近聳立一座宮殿,這座小房子就會縮成可憐的茅舍模樣了。”這句話說明了一個道理:凡事都怕盲目攀比,一攀比問題就出來了。

心理學家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人在節日期間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抑鬱症狀。一半以上的受訪者把缺錢列為節日抑鬱症的首要原因,其後是送禮壓力、沒有時間及信用卡債務等,少數受訪者擔心“節日抑鬱症”影響健康。雖然表現形式不一樣,但抑鬱的一個較為根本的落腳點往往是落在了“錢”上,心理學家經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抑鬱並非是因為窮困,其實很多人的生活遠比過去要好得多,原因還在一個“比”字。

盲目攀比不僅會給人增添許多煩惱、痛苦和折磨,給人所帶來的心理壓力還會引起很多疾病。正如一位醫學家所說:“從生理學角度解釋,每日與周圍人進行攀比,如果總是發現自己不如別人,就會產生壓力。長期壓力會使壓力荷爾蒙的水平升高,影響免疫係統,為疾病侵襲埋下‘伏筆’。譬如十二指腸潰瘍、胃病、高血壓、糖尿病、心髒病、血管病,還可造成身心失調症、神經衰弱、憂鬱症等心理疾病。”

程亮雖然衣食無憂,工作也很穩定,但是每當看到和自己差不多年紀的朋友開著私家車進出豪華公寓,再想想自己住的小而擁擠的家屬樓時,他的心裏總是有一股難言的惆悵。為了不讓別人看低自己,他一狠心,按揭買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本以為這樣自己的心裏就踏實了,但煩心事卻接踵而來。物管費、分期付款、車庫錢、電梯費,從此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由於整日處於巨大的壓力下,他開始變得煩躁不安,上班時總是覺得沒有精神,注意力也無法集中,晚上還經常失眠、心悸。到醫院一檢查,心理醫生診斷他患了焦慮症。

一個人生活質量的高低,不在於他在哪裏生活,而在於他怎樣生活。少一些攀比,就會少一些煩惱,少一些浮躁,這樣才能活得瀟灑自在,過得幸福。那麼,如何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呢?

1.樹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

當盲目攀比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煩惱時,我們一定要樹立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不要老拿自己與工作、物質條件好的人比,凡事要量力而行,不要不顧實際能力而過高要求自己。

2.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又稱“自我肯定”,是指通過對個體預期目標積極的敘述,實現頭腦中堅定而持久的積極認知,擺脫陳舊的、否定性的消極思維模式。自我暗示是一種強有力的心理調節技巧,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心理預期,增強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具體表現為帶有鼓勵性質的語言、符號以及動作,比如,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好時,在心中默念“其實我也很好”之類的語句,久而久之,盲目攀比的心理就會有所改善。

3.確立正確的目標

盲目攀比會擾亂了我們原有的生活,因此,我們要尋找一個方向,確立一個正確的目標。目標一旦確立,如同心中點亮了一盞明燈,我們就會生出調節和支配自己行動的信念,努力朝著目標奮進。

張煥單位的同事們攀比成風,但她在這個環境中頭腦清醒,沒有受到“汙染”,因為她心中有一個目標:出國留學。她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地鑽研英語,在托福考試中,她成績優秀,實現了出國留學的夢想。

4.學會縱向比較

比較分為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橫向比較是指一個人與周圍其他人的比較。縱向比較是指一個人和自己的昨天比較,找到長期的發展變化,以進步的心態鼓勵自己,從而建立希望體係。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很多人往往會陷入橫向比較的誤區,忽略了縱向比較,從而煩惱無盡。而縱向比較會讓我們有更清醒的自我認識,更易感受幸福。

別拿自己的短處和他人的長處比

生活中,很多人經常煩惱和憂愁,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缺少什麼,而是因為他們覺得別人比自己多了很多東西。大多數人總是不習慣他人高出自己,尤其是自己了解熟悉的人,一旦出人頭地,總是這也想不開,那也想不透,自尋煩惱。

其實,人都是有長有短的,也正因為如此,才有被人重用與原地不動。我們沒有理由嫉妒他人,也沒有理由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否則,隻會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意。

尺雖然比寸長,但也會有它的短處;寸雖然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長處。不要拿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也不要盲目自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

林強喜歡下棋,但水平很低,是個典型的“臭棋簍子”,被棋手翻白眼或奚落幾句是常事。雖說表麵沒什麼,但他的內心未免惆悵,煩惱自己的棋藝總也無法提高。但一次遊泳改變了林強的心態。

棋友中也有喜歡遊泳,一次閑暇時,他們相約到海邊遊泳。他們大都就是會一般的蛙泳。蛙泳消耗體力較少,幾種遊泳姿勢中,蝶泳是最難的一種,且最消耗體力,有的人一輩子愛好遊泳,卻學不會蝶泳,成千上萬人的浴場也看不到幾個人會遊蝶泳,可見蝶泳之難。而林強的蝶泳,不但動作標準、姿勢優美,而且遊的距離長,在海麵上宛若一隻飛翔的蝴蝶。雖說遊一趟下來,也氣喘籲籲,但在別人的讚許下,他暗自高興,一是高興自己的遊泳技術好,二是這些在棋攤上訓斥他的棋友,現在個個噤若寒蟬,歎為觀止。林強說話的音量,也不覺高了幾個分貝,對他們的泳姿指指點點,出了一口在棋攤上的“惡氣”。從這件事中,林強領悟到:棋攤上自己是“寸”,但在海裏遊泳自己就是“尺”。這說明在特定範圍內,每個人都能發揮長處。從那以後,林強沒有再為自己是“臭棋簍子”煩惱過。

不論是誰,都兼備長處和短處,別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那樣就會讓自己產生自卑,失去信心。我們應該做的是總結和吸收別人的長處,認識自己的不足從而加以彌補,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一個男孩一直是班裏的好學生,可是4年級時的一次作文課,他標新立異地寫了一篇作文,結果老師很生氣,讓他重寫,他不服氣,和老師頂嘴,結果,他被老師開除了。這之後,他再也沒有上過學,在家自學。後來,他開始戀愛,初戀女友的父親嫌棄他沒有文憑,他很苦惱,於是跟母親商量,說自己要去上學,要去考大學,可是又擔心考不上,很是猶豫,讓母親給他做個選擇。母親沒有直接幫他作出決定,而是對他說:“人生的成就如果用100分來衡量,如果你得了70分,你是大學生,人家看你就是70分;如果你得了70分,你是小學生,別人看你就是90分。”母親簡單的一句話點醒了迷茫的他,他放棄了考大學的想法,他開始尋找自己的長處。他發現自己很喜歡寫文章,於是,他每天在家埋頭寫童話故事,先是給父親看,後來被一個出版社賞識,再後來,他辦了一本刊物叫《童話大王》,20多年的時間裏,這本刊物的主筆隻有他一個人,他就是童話大王鄭淵潔。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開玩笑說:“小說、詩歌、散文我都寫過,可我寫不過別人,後來我發現隻有寫童話別人寫不過我。其實,經營人生就是要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去競爭,千萬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去比。”

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怎麼比怎麼憋屈;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怎麼比怎麼幸福。”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長,隻能讓我們欲哭無淚,而樹立信心,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我們不僅會擁有幸福生活,成功也會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

羨慕別人,不如欣賞自己的幸福

總是在羨慕別人,這大概是人的一種共同天性,隻是程度不同而已。孩子仰慕大人的成熟穩重,大人會顧念孩子的清純率真;女孩向往男孩子的堅強豪放,男孩會偷偷羨慕女孩的溫柔靈動;普通人豔羨名人的卓越尊顯,名人期望普通人的平凡自適。

有這樣一則寓言。豬說:“假如讓我在活一次,我要做一頭牛,工作雖然累點,但名聲好,讓人愛憐。”牛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頭豬,吃罷睡,睡罷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賽神仙。”鷹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隻雞,渴有水,餓有米,住有房,還受人保護。”雞說:“假如讓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隻鷹,可以翱翔天空,雲遊四海,任意捕兔殺雞。”

俗話說:“人生失意無南北,宮殿裏也會有悲慟,茅屋裏同樣也會有笑聲。”其實,有很多我們一直在意、羨慕的東西,在別人那裏也許根本就不算什麼。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將自己的眼光一直投放在別人的身上,多關注自己,欣賞自己的人生,我們才會體會生活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