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道測試題。一個工程師在公園裏與一個老頭下棋,正下到難分難解之時,跑來了一個小孩,小孩著急地對工程師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老頭問:“這孩子是你的什麼人?”工程師答道:“是我的兒子。”請問:這兩個吵架的人與工程師是什麼關係?
據說有人曾用這道題對100個人進行了測驗,結果隻有兩人答對。你是不是已經從婚姻、撫養和血緣等角度開始推測他們之間的關係,感覺是不是很複雜?其實答案很簡單:工程師是女的,吵架的一個是她的丈夫,即小孩的爸爸;另一個是她的爸爸,即小孩的外公。為什麼我們剛才把他們之間的關係想得很複雜呢?因為“工程師”“公園”“與老頭下棋”這些描述,使我們從以往的經驗判斷出發,為工程師預先設定一個男性身份,這樣就把簡單的問題想得複雜了。
經驗原本是很寶貴的東西,但如果不加分析,盲目地重複,就會過分地迷信經驗,依賴經驗,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經驗就會變成枷鎖,形成瓶頸。
章魚是海洋裏最聰明、最凶猛的動物之一。某電視台曾報道這樣一則新聞:新西蘭的水族館,章魚用兩分鍾半的時間開啟瓶蓋,並能吃到瓶子裏的他最喜歡吃的螃蟹肉。章魚捕捉貝類動物時,先隱藏在目標的旁邊,耐心地注視著牡蠣緊閉的貝殼,就在貝殼開口的一刹那,章魚立刻把石塊投進去。牡蠣的兩扇貝殼卡住石子就再也閉不上了。於是,章魚就可以從容地將爪子伸過去,滿滿地把牡蠣的肉吃掉,之後還把牡蠣殼據為己有,躲在裏麵產卵。如此聰明的動物,卻在漁民特別簡單的方法麵前,徹底失敗。漁民把瓶子放到海底,章魚誤認為是貝殼類動物,便使勁往裏鑽。結果,漁民們撈起瓶子,便能輕而易舉地捉住章魚。章魚之所以會被漁民抓住,原因就是它們重複成功經驗而形成的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有利於常規思考,但對創新會起到阻礙作用。所以,要實現創新,就要努力打破思維定勢。那麼,怎樣才能打破思維定勢呢?
首先,保持警覺。思維定勢是一種格式化的東西,具有隱蔽性、持續性、頑固性等特征。思維定勢一旦形成,就會如影隨形,緊緊地把我們粘住。因此,要打破思維定勢,就要充分認識其危害,以使自己時時對它保持警覺。
其次,學會聯想。世上的事物雖然各有所別,但又常常是相通相聯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的聯想,克服思維上的障礙,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書聖王羲之,曾靜觀鵝掌撥水,領悟出寫字的運筆之法;唐書法家懷素以狂草出名,據說他曾經觀察空中閃電和千姿萬狀的夏雲,夜聞嘉陵江水聲,而後草書愈佳;張旭以草書聞名,相傳他曾經看到公主與擔夫爭道,體會到字的結構要分清主次和講究避讓。
另外,獨立思考。思維定勢是怎樣形成的?這個問題十分複雜,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身感知受了他人感知的影響。美國學者所羅門·阿希通過調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人類有許多不幸,其中有33%在於錯誤地遵從別人。因此,要打破思維定勢,就要培養這樣一種品質:獨立思考。也就是說,作為思維的主體,要努力克服自己的從眾心理。唯有不跟風,不人雲亦雲,不盲目從眾,才能突破思維定勢,才能讓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釋放和發揮。
不要墨守成規,用新的視角看問題
墨守成規,是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固執地按老一套辦事。美國首位億萬富翁保羅·蓋帝曾經說過:“墨守成規乃致富的絆腳石。真正成功的商人,身體裏流著叛逆的血。”
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產生的。因為事物都是多麵性的,視角不同,所得到的結果就不同。所以,麵對不同情況時,我們不能墨守成規,要用不同的思路從更多角度分析問題,這樣,才能從困惑中解脫,否則,隻會白下工夫,徒增煩惱。
有這樣一堵牆壁,由於在其與天花板相交的地方漏水,一到下雨的天,這堵牆壁的石灰粉便紛紛掉落,久而久之,這堵牆變得光禿禿的了。有一天,一隻蜘蛛發現了這麵牆的頂端有一個蜘蛛網,蜘蛛很想到那個網上,於是它順著這堵牆的底端往上爬,但很快就掉了下來,他鍥而不舍再次嚐試,結果他還是沒爬多遠就掉了下來。蜘蛛在多次跌落後,仍回到了原地。其實,靠近這麵牆的旁邊那麵牆並沒有受到雨水的腐蝕,看上去保存完好,如果蜘蛛從那堵牆上去,再通過天花板,就可以輕鬆地爬到蜘蛛網上了。
與蜘蛛有相似遭遇的還有毛毛蟲。一位科學家做了個實驗:把所有的毛毛蟲首尾相連,圍著花盆邊緣繞成一個圈,在圈外放了些食物。前麵的毛毛蟲開始向前爬動,其餘的毛毛蟲也一個跟著一個向前爬。可是沒想到,它們沿著花盆邊緣一圈一圈地爬了兩天,仿佛不知疲倦,絲毫沒有意識到圈外的食物,這樣爬了許久後,這些毛毛蟲最終精疲力竭,相繼餓死了。
生活中,很多人做事就像那隻蜘蛛和那群毛毛蟲一樣,服從於自己的慣性思維,視線總是停留在同一個角度,墨守成規,不知道重新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往往把簡單的問題弄得非常複雜。其實,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瓶頸時,就應該放下慣性思維,運用智慧做出正確的判斷,此路不通,另走他路,走出直線的誤區,這樣,才可以避免盲目操勞,並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成功。
有時候我們太習慣一些步驟和方法,常憑著習性做事。其實,如果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動機與目的,我們就會更有方向和目標。
一位經驗豐富的拳擊高手參加全國拳擊比賽,他信心滿滿,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奪得冠軍。但是,在最後的決賽中,他遇到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雙方竭盡全力出招攻擊。中途,拳擊高手意識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對方的攻擊卻能夠突破自己防守,有選擇地打中自己。比賽的結果可想而知,這個拳擊高手敗在對方手下,沒有得到冠軍的獎杯。
他憤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教練,將對方和他拳擊的過程表演給教練看,並請求教練幫他找出對方招式中的破綻。他決心根據這些破綻,苦練出足以攻克對方的新招,在下次比賽時,打倒對方,奪回冠軍的獎杯。
教練笑而不語,在地上畫了一條線,要他在不擦掉這道線的情況下,設法讓這條線變短。拳擊高手思考不出,隻得無可奈何地放棄思考,向教練請教。教練在原來那道線的旁邊,又畫了一條更長的線。二者相比較,原先的那條線,看來變得短了許多。教練說道:“奪得冠軍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如何攻擊對方的弱點,正如地上的長短線一樣,如果你不能在要求的情況下使這條線變短,你就要懂得放棄在這條線上做文章,尋找另一條更長的線。隻要你自己變得更強,不停留在原來的技術上,不墨守成規,對方就會如原來的那條線一樣,在相比之下變得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強,才是你需要苦練的根本。”拳擊高手恍然大悟。
墨守成規,看似平和的詞卻透著尖刻,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墨守成規不是好現象,也不是我們的生存和發展之道。
托爾斯泰曾說過:“全世界的人都想改變別人,就是沒人想改變自己。”也許你不能改變別人,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思維,不墨守成規,用新的視角看問題,生活就會向我們露出微笑的臉。
學會變通,給心靈設計一條彎道
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心靈坦直固然重要,但也需要一個彎道,以便在山重水複之時給我們打開柳暗花明的窗。這就需要我們學會變通,在恰當的時候,走上心靈的彎道。
我們從小就懂得“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道理,它們無一不在說明堅持不懈能夠帶來成功,那些半途而廢的行為讓人唾棄,為人不齒。然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就是需要我們有“半途而廢”的精神,這就是變通,也就是不能固守一成不變的東西,這也是我們應該掌握的改變固執的智慧。
固執是一個人的天性,即使一個脾氣隨和的人也有其固執的一麵。固執的心態有時會讓我們的思維囿於一角,使我們片麵地看問題、做決斷,這是對自己智慧的束縛。我們應以變通的心態迎接一切變化,不讓固執趕走生命中不可多得的精彩,這樣,才不至於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感情,避免出現心血付之東流的結局。
唐朝末年,黃巢率領起義軍攻克唐朝都城長安。唐僖宗倉皇逃到四川成都,糾集殘部,並請沙陀李克用出兵攻打黃巢的起義軍。唐軍部署完畢後,企圖出兵收複長安。鳳翔一戰,起義軍將領尚讓中敵埋伏之計,被唐軍擊敗。這時,唐軍聲勢浩大,乘勝進兵,直逼長安。黃巢見形勢危急,召眾將商議對策。眾將分析了敵眾我寡的形勢,認為不宜硬拚。黃巢當即決定:部隊全部退出長安,往東開拔。唐朝大軍抵達長安,不見黃巢迎戰,非常奇怪。先鋒程宗楚下令攻城,氣勢洶洶地殺進長安城內,才發現黃巢的部隊已全部撤走。唐軍毫不費力地占領了長安,眾將欣喜若狂,縱容士兵搶劫百姓財物。士兵紀律鬆弛,成天三五成群騷擾百姓。長安城內一片混亂。唐軍將領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整日飲酒作樂,歡慶勝利。黃巢派人打聽到城中情況,高興地說:“敵人已入甕中。”當天半夜時分,黃巢急令部隊迅速回師長安。唐軍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呼呼大睡。突然,“神兵天降”,起義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進長安城內,殺得毫無戒備的唐軍屍橫遍地。程宗楚從夢中醒來,隻見起義軍已衝殺進城,唐軍大亂,無法指揮,最後他在亂軍中被殺。
起義軍因為懂得靈活變通,不以死守城市為作戰方針,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采取主動放棄城市、靈活機動的方針,終於轉敗為勝。
變通能力需要以人的洞察力和行動力為武器,要時時與自身固執的心態作鬥爭。善於變通的人能夠認識到什麼是機會,並會及時采取行動抓住機會。
一個男人從父親那裏繼承了大片的林場,每天駕車穿梭於林場中,他都萬分欣喜地看著這些能給他帶來大筆財富的樹木。然而,一場無情的大火把一棵棵百年樹木變成了焦木。他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發現許多人排隊購買木炭取暖。他靈機一動,把焦木加工成木炭銷售,結果獲得了大筆財產。這個聰明的男人在苦心經營的林場成為焦木時,沒有盲目地執著於種樹,而是利用焦木獲得大量財富,是變通讓他重獲財富。
變通會使我們的生活從容淡定、漸入佳境,同時也會讓我們的人生智慧豐盈、絕處逢生。貝爾不想因傳遞信息而長途奔波,於是他衝破思維定勢,發明了電話;畢昇因看到刻字的繁瑣,竹帛的繁重,於是他另辟蹊徑,活字印刷術應運而生。他們因變通而名傳千古,也為人類帶來了福音。
有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科學家在研究光的衍射上所做出的貢獻。眾所周知,要觀察到光的明顯的衍射現象要求光源有同樣的振動頻率,當時這一方麵的科學家們都在想方設法弄出兩個頻率一樣的光源,但結果都十分不理想。而有一位科學家打破常規的考慮方法,用有兩個洞的紙片放在光照的方向上,結果一束光被分為兩束,頻率完全一樣。就這一張紙,改變了他的命運。從那以後,他在這方麵的成就無人能及,變通就是他獲得成功的法寶。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我們有時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看到,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裏,靈活機動的行動比有序的衰亡要好得多。
一個人需要用變通去獲得幸福,一個企業需要用變通去獲得效益,一個民族需要用變通去謀求發展。掌握了變通之道,我們就會輕鬆地應對各種變化,在變化中尋找機會,在機會中抓住幸福。
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路不通換條路
“條條大路通羅馬”,是著名的西方諺語。古羅馬原是意大利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3世紀,羅馬統一了整個亞平寧半島。公元前1世紀,羅馬城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羅馬帝國為了加強統治,修建了以羅馬為中心,通向四麵八方的大道。據史料記載,羅馬人共築硬麵公路8萬公裏,這些大道促進了帝國內部和對外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從公元8世紀起,羅馬成為西歐天主教的中心,各地教徒前往朝聖者絡繹不絕。據說,當時從意大利半島乃至歐洲的任何一條大道開始旅行,隻要不停地走,最終都能抵達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喻為:達到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和途徑。從做事方麵來講,這句話的意思是讓人不要一條路走到黑,要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許多的成功人士一生不敗,關鍵就在於他們懂得“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進退之時,俯仰之間,都超人一等,讓左右暗自佩服,以之為師。
學會“條條大路通羅馬”之道不是“空頭支票”,而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從人群中挺立起來的關鍵因素;反之,不懂此道者,就會在許多重要時刻碰得頭破血流,跌入失敗之境。
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每條路都是我們的選擇之一,所以,一旦這條路行不通,不要猶豫,立即換一條路。否則,不僅會浪費時間,還可能會耽誤了大好的前程。
肖靜是一名高中生,長得端莊秀麗。她的姐姐是一家外企的白領,收入頗高,工作環境也很好,這對肖靜的影響很大。肖靜也想跟姐姐一樣成為外企的白領,過上小資生活。但是她的英語水平很差,單詞總是記不住,語法也總是弄不懂。她把心思都放在了英語上,其他科目全部放棄。高考後,她的英語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其他科目的分數也慘不忍睹,她心中的白領夢也破碎了。
其實,生命中的很多障礙,都是由於過分的固執與愚昧所造成。在別人伸出援手之際,我們也要學會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因為隻有我們自己也願意伸出手來,別人才能幫得上我們。
一個村莊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個和尚在寺院裏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的膝蓋了。一個人劃著船來到寺院,對和尚說:“和尚,趕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沒的!”和尚說:“不,我深信佛祖會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過了不久,洪水淹過和尚的胸口。這時,一個人開著快艇過來,對和尚說:“和尚,快上來!不然你會被洪水淹死的!”和尚說:“不!我相信佛祖會來救我的。”一個小時後,洪水把寺院淹沒了。和尚隻好緊緊抓住洪水中的一塊木頭,一架直升機緩緩飛過來,飛行員丟下繩梯之後,大叫:“和尚,快上來!”和尚還是意誌堅定地說:“不,佛祖會來救我的!”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和尚被淹死了。和尚上了天庭後,很生氣地質問佛祖:“佛祖,我終生奉獻自己,侍奉您,為什麼您不肯救我?”佛祖說:“我救過你。第一次,我派了小船去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小船危險;第二次,我派了一艘快艇去,你還是不上船;第三次,我派了一架直升機去救你,你還是不願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