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換個角度,換種心情(1 / 3)

古人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換個位置看世界,世界會無限寬大,換個角度看問題,是一種突破、一種解脫、一種超越、一種高層次的淡泊寧靜。當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能實現時,不妨換個角度看人生。換個角度,給自己一個突破的心態,便會產生另一種哲學,另一種處事觀。

換個角度,人生便會不同

有位哲人曾說:“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的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而產生的。”一樣的人生,異樣的心態,隻因為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截然不同。

人生會遇到許多問題,我們總是會用自己的習慣的模式去思考和麵對。其實,有時候隻需要換個角度,甚至完全從反方向來看,一切都變得簡單得多。背著太陽看到的是陰影,麵向太陽看到的是光明。世界其實都不太變,我們自己改變,一切都變了。

一個男孩與年過古稀的爺爺爭辯。爺爺得意洋洋地說:“太陽圍著我轉了80多年了,我還沒有死。今後,它說不定還會圍著我轉二十年。”男孩說:“不對!是您圍著太陽轉了80多年。”爺爺大聲說道:“什麼?我圍著太陽轉?胡說八道!我每天坐在院子裏,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明明是我不動,太陽動,你怎麼說是我圍著它轉呢?”男孩說:“那不是太陽在動,是地球在動。您每天坐在地球上,圍著太陽,旋轉八萬裏呢!”爺爺驚奇地問:“你說地球會轉?那我怎麼沒有從地球上跌下去?”男孩說:“那是因為地球有引力。”爺爺反駁道:“地球的引力?那它怎麼沒把月亮、星星引到地球上來?”“那是因為地球的引力也是有限的……”男孩盡自己所知,向爺爺解釋著。最後,爺爺無話可說,隻好歎氣道:“我活了80多年,居然被太陽和地球騙了80多年。”男孩說:“它們沒騙您,是您自己把它們看錯了。”老人不解:“我怎麼會看錯呢?”“那是因為您站的角度不同。假如您不是站在地球上,而是站在太空的另一個星球上,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

事物都有其兩麵性,問題就在於我們怎樣去看待它們。強者看待事物,不看消極的一麵,隻取積極的一麵,他們把每一天都當成新生命的誕生而充滿希望,盡管這一天有許多麻煩事等著他們。人生如同登山一樣,角度不同,風景各異。有些事情看起來不可思議,換個角度也許就會迎刃而解。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人生的軌跡就會大不相同。

一個傍晚,有個美麗的少婦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船夫救起。船夫問道:“你年輕輕,為何尋短見?”“我結婚才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又病死了。您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樂趣?”船夫聽後沉吟一會,然後說道:“兩年前,你是怎樣過日子的?”少婦說:“那時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沒有”“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兩年前去。現在你又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請上岸去吧。”話音剛落,少婦恍然大悟,她揉了揉眼睛,便離岸走了。從此,她沒有再尋短見。少婦回心轉意。是因為她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從而看到一種生的曙光。

看事情的心態和角度不同,就會得到迥然相異的結果。悲觀的人想到自己隻剩下百萬元而擔憂,樂觀的人為自己還剩下一萬元而慶幸。麵對夕陽如血的黃昏,悲觀者看到的隻是一片悲涼淒迷之景,想到的是日薄西山,英雄末路的落寞;樂觀者卻能從中領略到一種博大恬適之美,想到“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豪放。麵對殘冬裏的一株枯樹,悲觀者看到的隻是它的滿身傷痕和殘枝敗葉,想到的是它苟延殘喘的風燭之年;樂觀者卻能感覺到殘冬過後它再度綠遍天涯的生命之韻,想到“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輝煌景象。可見,對同一境遇,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我們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有人說,風風雨雨是人生,酸酸甜甜是生活,這是因為“換個角度看問題”在起著微妙的效應。如果對人生用減法去看待,那麼處處充滿悲觀,處處充滿危機,充滿壓力:20歲的人,失去了童年;30歲的人,失去了浪漫;40歲的人,失去了青春;50歲的人,失去理想;60歲的人,失去健康;70歲的人,失去了盼頭。但如果換個角度,用加法思考人生,那麼,處處都充滿著希望,充滿著生機,充滿著快樂:20歲的人,擁有青春;30歲的人,擁有才幹;40歲的人,擁有成熟;50歲的人,擁有經驗;60歲的人,擁有輕鬆;70歲的人,擁有悟徹。

在人生的旅途中,沒有人能一帆風順,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是難免的。對不同的生活際遇,我們應以樂觀、豁達的態度來看待。得意時,淡然處之;失意時,泰然處之。有時候換個角度,我們會發現,人生原有另一番滋味,另一道風景。

幸福是一種角度

幸福是什麼?它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隻是一種角度而已,就像陽光,總有一個方向能照亮你的生活。

帝王有帝王的幸福,百姓有百姓的幸福。這就好比許多人喝一壇酒,有的人用金杯盞盛著喝;有的人用漂亮的瓷杯盛著喝;有的人幹脆捧著大海碗豪飲:“好醇好香呀。”幸福的本質在於我們喝到了醇香的酒,而不是舉起什麼樣的杯子。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幸福是一種對事物的獲得或者觀察後產生滿意、愉悅、快樂的心理反應和行為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幸福不僅在於我們要用心去感受它,更在於我們從哪個角度去欣賞它,善待它。

在當今社會中,很多人越來越焦慮,覺得這樣不如意,那樣不完美,更不知道成功是什麼味道。他們的眼睛隻能看到180度,在這之外,有他們看不見但存在的精彩。想看身後的風景,必須轉身;想看人生的風景,就必須學會換一個角度。換一個角度,不隻是時間,空間的轉換,而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古人雲:“擇其善而從之。”總有一些未知的東西在某處等待著我們,換一個角度,人生就會多一點豁達、多一些理解、多一種幸福。

如果你是納稅人,請不要為稅交得太多而發火,換個角度看,至少這意味著你有份穩定的收入。如果你剛剛開完派對,不要對著小山似的碗碟生氣,換個角度看,至少這證明你有許多朋友。如果大清早你被鬧鍾吵醒,不要憤怒,換個角度看,豐富多彩的一天正等著你。如果老板總是像影子,嚴密地監視你工作,不要狂躁,換個角度看,謹慎小心地工作,犯錯誤的幾率會降低。如果開割草機太累,擦洗窗子太麻煩,修理排水槽太髒,不要抱怨,換個角度看,這都是因為你自己有幢房子。如果你在停車場的角落裏找到了最後一個車位,不要委屈,換個角度看,如果你再晚來一會兒,就沒有地方停車了。如果所有的同學中隻有你還是單身,不要鬱悶,換個角度看,至少你是最自由,還有選擇的機會。

王歡打電話跟朋友說,自己的工作不順心,後悔選擇了電子公司,每天對著一個個古怪的電子符號,一排排密密麻麻的電子接線板,特別枯燥乏味,這種機械式的工作讓她感到彷徨。朋友對她說:“你此刻的心情我能體會,可是,你為什麼不能換個角度去想?如果那稀奇古怪的電子符號是五線譜上的一個個美妙的音符,那密密麻麻的接線板是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令人捉摸不透的數字迷宮,也許你就根本不會後悔自己的選擇,而且也沒有時間後悔,因為你的時間已經完全被那美妙的音符和神秘的迷宮的魅力所俘獲。”

“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用減法對待幸福,用加法對待痛苦。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用乘法使快樂翻倍,用除法消除痛苦。生活中常有痛苦的荊棘和不幸的泥潭,幸福隻在於一種角度。遇到不幸時,換一個角度看,痛苦的酒糟就可能釀製出幸福的甘甜。幸福和痛苦,常常是一體的兩麵,一念之間的轉換,體悟角度的不同,就呈現出近乎迥異的世界。

一個女人剛剛生下女兒,剖腹產,她感覺很委屈,因為她覺得生孩子很痛苦。她的哥哥對她說了這樣一段話:“妹妹,你應該轉變觀念,尋找生完孩子的幸福:第一大幸福是母女平安健康,這方麵的擔心已經排除了,是件好事情;第二大幸福是原來你每天要帶個好幾斤重的‘肉球兒’和羊水走路睡覺,很麻煩,很累呀,現在就輕鬆多了;第三大幸福,你有悉心關照、耐心指導你的哥哥,還有溫柔體貼的丈夫,這是你的運氣;第四大幸福,女兒是小棉襖,你的冬天又多了一件禦寒的衣服,溫潤你的心,很多人都在羨慕你;第五大幸福,你會有一個長長的產假,這是個很珍貴的時間寶庫,我都恨不得能變個育齡婦女來享受這麼長的產假;第六大幸福,你再造了一個你,這樣,你就能一路感受你小時候的成長曆程,這也叫‘自我生命的回頭看’,是上天給你的機會。”女人聽後,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同樣是一縷暗香,鳥兒可能不會駐足,但蝶兒會為之狂舞;同樣是一個巨浪,船兒可能會望而卻步,海鷗卻會破浪翱翔;同樣是一棵枯樹,悲觀者看到了死亡,樂觀者卻看到了希望。換個角度比幸福,因為幸福不會跑來找你;換個角度看幸福,你會擁有自己的全部;換個角度,你會體會到別人的幸福;換個角度,你就會得到更多的幸福。

轉換角度,我們就會多一些純粹和簡單,少一分世故與猜疑;多一些豁達和灑脫,少一分埋怨與指責,這樣,我們就能笑看人生悲喜,就會有一顆快樂的心,這樣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讓思路轉個彎

一位這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禁止通行’的路牌不是要你停下,而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生活中,很多人常常一邊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一邊又因循守舊、不思改變,習慣在老路上繼續走下去。其實,很多時候,隻要我們讓思路轉個彎,事情就會大不一樣。舉個例子,一塊普通鋼板5美元,做成鋼馬蹄掌10美元,做成鋼針3350美元,做成鋼表指針25萬美元。隻要我們改變對普通鋼板的認識,讓思路轉個彎,將它打磨成鋼表指針,那麼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美國康奈爾大學威克教授做過一個實驗。他拿一隻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一方,放進一隻蜜蜂,蜜蜂在瓶中反複朝有光亮的方向飛,它左衝右突,努力了好多次,都沒有飛出瓶子,可它就是不肯改變突圍的方向,仍舊按原來的方向去衝撞著瓶壁。最後,它耗盡了氣力,奄奄一息。然後,教授又放進了一隻蒼蠅,蒼蠅也朝有光亮的方向飛,突圍失敗後,又朝各種不同方向嚐試,結果最後終於從瓶口溜走了。教授說,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不經曆失敗的人,重要的是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要趕緊轉過身去尋找另一條出路。有時候在問題麵前,讓思路轉個彎,一切就會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有時,我們的確無法改變生活中的一些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路,隻要我們放棄了盲目的執著,選擇了理智的改變,往往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在碰壁的時候,不妨讓思路轉個彎,也許就會看到幸福和成功在向我們招手。

張磊剛剛進入不惑之年,本該是事業有成的時候,公司卻倒閉了。他開始奔波於各種人才招聘會。一天,張磊發現一家剛成立的私企與他原來的專業很對口,便滿懷期待地遞上簡曆。沒想到,招聘主管露出不屑:“我們要招的是本科或以上,年齡30歲以內,請對號入座。”張磊很想進這家企業,因為這家公司剛開始從事出口業務,有經驗的外銷人員稀少,他想,也許在這裏可以找回以前的自信,開辟出一片新天地。雖然被拒絕,但張磊沒有馬上離開,他細心地看了企業簡介,並把相關的電話和地址記了下來。

回到家後,張磊想,如果想辦法接近公司的老板,直接展示自身的潛能,就能繞過招聘主管的“阻截”,事情就會有轉機。於是,張磊直接去了這家公司。到了樓下產品展銷廳,他拿出原公司的名片,告訴現場銷售員,他是來替國外客戶找產品的,並提出所需要的數量、型號和技術要求,以及國際市場的行情和能接受的價格。銷售員見他說得如此專業,又是個“大客戶”,就帶他去老板那兒“邀功”。當著老板的麵,張磊把自己從業的經曆、所擁有的銷售網絡等情況詳細作了介紹,並說明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和想擔當銷售經理一職的願望。老板越聽越有興趣,當即叫來了人事經理和主管市場的副總,現場對他進行了“測試”,結果張磊豐富的市場閱曆讓他們折服。最後,老板一錘定音:“這個銷售經理就由你來當。我們業務上缺少的就是這種經驗豐富的‘領頭羊’。”在新的崗位上,張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施展管理方麵的才能,帶領下屬把公司的產品成功地打入了國際市場。

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一根筋”“一條路走到黑”。麵對從來沒見過的難題,麵對一大堆複雜、繁瑣的工作,如果舊的思維、老的方法碰了壁,清楚地看到前麵是個死胡同時,不要等,更不要怨天尤人,要及時將思路轉彎,才有可能找到事情的切入點,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

人生處世如行路,我們不知道前進的路上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但我們可以選擇解決問題的視角。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世界的角度。讓思路轉個彎,穿過雜草,跨過荊棘,即為平川坦途;讓思路轉個彎,穿過烏雲,衝過風暴即為如洗藍空;讓思路轉個彎,穿過雨幕,熬過烈日,過後雲淡風輕。

讓思路轉個彎,是一種大智慧,這種智慧具有“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力量。有了轉彎的思路,生活會變得很簡單,我們會擁有柳暗花明、海闊天空的“美景”,也會看見幸福的彼岸草豐水美,風細柳斜。

突破思維定勢

思維是人類最為本質的特征,是我們進行一切活動的源頭。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總體處於發展、變化的趨勢中,但也會存在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狀態是由一係列的思維定勢構成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由於經常反複思考同類或類似的問題,我們往往會形成格式化、固定化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就是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可能都是在過去某一階段的經驗總結,是經過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驗證的“正確思維”。但是當事物的內外環境發生變化時,仍然固守“正確的”思維定勢卻行不通了,甚至要吃大虧。

思維定勢一旦形成,我們的心智就會被蒙蔽,視野就得不到拓展,我們就很有可能被引入思維的死角裏。而一旦進入這樣的死角,正常的思維就會受到阻滯,我們就會好像被帶入一個隻有一麵開窗的屋子,隻能從一麵看到大海,而不知其他三麵還有冰川、森林和山巒。也就是說,思維定勢會使我們囿於無形的框框之中,隻是按照固定的程式去看待一切,去解決問題,這就像一位心理學家所說的:“隻會使用錘子的人,總是把一切問題都看成是釘子。”